最近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了起來。
市裡的高中有幾個教育質量特别好的,每年都能培養出一批去重點大學,甚至去Q大B大的學生。
尤其是附中。
聽說隻要進了附中,就等于一隻腳邁入了重點大學的大門。
所以每年進附中的名額,競争都特别激烈。
菲林變得比之前更加安靜了一些。
越是到了關鍵的時候,她總是能做到越沉穩,面上讓人看不出絲毫的波動。
就連她的班主任袁老師,都忍不住和别人說。
“教了那麼多學生,我就對張甯印象最深刻。不卑不亢,做什麼都心裡有數,這孩子以後差不了。”
當了那麼多年的老師,看着孩子們一波一波成長起來。
其實老師們也都知道,學習成績不能完全代表一切。
有些在上學時期非常乖巧聽話的好學生,真正畢業之後,哪怕考上了大學,以後就泯然衆人,變得平平常常。
反而是有一些學生時期不怎麼聽話,但是性子跳脫又調皮的“差生”,會在不抱期望的情況下,進入社會以後出人意料地做出一番事業來,然後回來看老師們。
這種情況還是蠻多的。
但菲林不屬于任何一種。
她是那種你知道哪怕脫離了應試教育的環境後,她依然能保留主見,知道自己要什麼,并且清醒理智往前走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學生時代很難見到。
何況每一個真正了解菲林情況的老師,都曉得她的家庭環境。
——每次看家長會,哪怕是全校第一,來的也永遠是外公外婆。
這年頭哪個家長不愛長臉啊。孩子能考這麼好,家長肯定是迫不及待過來,樂呵呵炫耀。
但菲林的家人中,從來沒出現過父母這個角色。
老師們私底下憐惜菲林,有個什麼可以拿獎學金的機會,都會讓菲林參加,然後讓她光明正大捧着獎學金回家,希望能改善一下她的生活。
菲林對老師們的善意都看在眼中,心裡自然是感動的。
她的成長生涯中,得到了太多來自外界的好意了。
這令她愈發堅定,學習要學到底,至少,不能辜負自己。
是的,先活出自己,再去考慮别人。
如果自己都不成名堂,人隻會變成别人眼裡的附庸。
…
中考成績出來後,菲林沒有半點意外地上了當地最好的附中。
暑假菲林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朋友。
說是朋友不太恰當,應該算是筆友。
筆友青青似乎要比她大個幾歲,已經上大學了,對方會和她分享一些在大學中的美好日常。
菲林不是很愛閑談,但她對于任何朝她傳遞正向情感的人,都抱着一個敞開的心扉。
青青告訴她,上學的時候千萬不要早戀,她當初就是因為早戀,而影響了學習成績,後來隻上了個普通的二本,本來也是重點大學的苗子,因為這個,後來後悔過許多次。
青青還告訴她,其實老師們都說上了大學之後,你就自由解放了,想幹什麼幹什麼,這句話其實是真的。
但過度自由的同時,也會帶來空虛。
【我生活中有很多同學朋友,都失去了方向,每天打遊戲看小說,到了期末的那一周,又瘋狂去複習,隻求過個及格線。】
【甯,這就是我在的象牙塔樣子。希望你能考上個好大學,以後接觸到的氛圍,比我這裡的好。】
【如果可以回到高中,我希望我的人生都更好一些。】
菲林每次登錄社交軟件,都會看到空間裡關于青青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