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曉雖然才十五歲,卻很聰明,他知道自己撤銷的很多新政,都是當年汗阿瑪和他阿瑪十三叔一起推行的。
尤其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和清繳國庫欠款,十三叔出了不少力。
自己一登基,先把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令廢了,又抹了許多官員的虧空。
自己要是弘曉,心裡也不高興。
到汗阿瑪靈前發幾句牢騷是很正常的。
乾隆一邊在心裡表示理解,一邊想聽聽那小子到底怎麼說的,更想知道汗阿瑪是什麼反應。
至于讓弘曕去,就單純是想讓汗阿瑪放心,他這個當兄長的還算合格,不會虧待了幼弟。
“兒子記住了。”永琏道,自己就是個小工具人,去當監控的。
乾隆還是不怎麼放心,又反複交代幾次,不能在旁人面前表現出異樣。
永琏乖乖點着小腦袋。
“小永琏長大了,要學着給汗阿瑪分憂咯。你是汗阿瑪最孝順的寶貝。”乾隆揉揉兒子小胖臉。
永琏感覺自己被cpu了,他有證據。
父子倆在西配殿單獨說話,乾隆交代完任務,就摟着兒子教他念《論語》。
過了兩日,禮部選好弘晝他們可以去祭奠的日子,弘晝就帶着四個小蘿蔔頭出發了。
因為弘曕年紀最小,一路上都是弘晝親自帶着。
永璜、永琏坐一輛馬車,怡親王弘曉直接從怡王府到雍和宮。
上回祭奠弘曉也在,永琏見過,是個很文弱的小少年,白淨清秀。
弘曕小叔他卻是頭一回見,小家夥長得很是機靈可愛,睜着一雙大眼睛好奇的打量永璜、永琏。
弘晝笑道:“這是你的兩個小侄子,你又忘了?”
弘曕茫然。
“皇兄家的兩位小阿哥。”弘晝說着推推弘曕,“去和兩個小侄子玩兒。”
永璜、永琏就主動拉住小弘曕,一口一個“六叔”叫着,永琏還好奇地問他圓明園有什麼好玩的。
弘曕今年四歲,說起話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在洞天深處捉迷藏還沒說完,又跳到嬷嬷給他做的布老虎。
中間還夾雜一些含含糊糊,永璜、永琏都聽不懂的詞兒。
永琏心說皇瑪法要見着弘曕這樣子,肯定擔心。
果然,等到了梓宮前,弘曕一臉茫然,每一步都要弘晝和弘曉在旁提醒,讓他磕頭他就跪下磕頭,讓他口稱“汗阿瑪”他卻疑惑的到處看,“汗阿瑪在哪?”
弘晝:“……汗阿瑪在梓宮裡。”
弘曕:“啥是梓宮?”小家夥沒等到回答,注意力就被供桌上的果盤吸引,“有桃子!我想吃桃子!”
弘晝:“……”幸虧十二叔今天沒來,否則見到這小子非上前踹兩腳。
“六弟聽話,咱們祭奠完汗阿瑪,五哥就帶你去吃桃子。”弘晝哄道。
“可是汗阿瑪在哪?”小家夥無辜歪頭。
“你問題怎麼這麼多?磕頭就是了。”弘晝心中叫苦,這小蘿蔔頭也太難管了。
弘曕被兇了一下,周圍又沒有熟悉的嬷嬷太監,小家夥哇的一聲就哭起來。
“行了行了,弘曆那孩子也真是,讓弘曕來做什麼?這不為難孩子嗎?”
老父親的魂魄聽不下去了,不滿的嘟囔。
“永琏,去哄哄你六叔。”
永琏聽見了,趕緊上前,把弘曕扶起來,“六叔,别哭,你先站到這旁邊,看我們給皇瑪法行禮好不好?然後你就跟着我們學。”
弘曕揉着眼睛,“我不學我不學,我要找嬷嬷……”
“好好好,你乖乖在這等一下,我們行完禮,就去帶你找嬷嬷。”永琏笑眯眯,“小侄子我不敢騙叔叔。”
弘曕這才不鬧了,被永琏領到他該站的位置,默默看着兩個小侄子上前行禮。
雍正:“永琏你怎麼又來了?好孩子,是不是你汗阿瑪讓你來的?”
永琏:“孫兒想念皇瑪法,來給皇瑪法敬香磕頭。”
這話說出來也沒什麼奇怪,周圍幾人隻覺得他懂事知禮。
永璜也跟着學。
幾人磕完頭,弘晝就道:“你們還有什麼要和先帝說的嗎?這會兒都是自家人,有什麼心裡話就盡管說。”
他說完看向梓宮方向,“汗阿瑪,兒子就不說了,我最會照顧自己,您不用操心。”
雍正:“那确實,就是不頂用。你要是有你十三叔一半的才能……哎,還是算了。”
自己信任十三弟,那是幾十年的兄弟情。而且兩人都上了年紀,知道國事為重。
若弘晝能力卓絕,弘曆未必能毫無芥蒂的重用他。
弘晝平庸一點也好。
弘曕完全在狀況外,隻惦記着要找嬷嬷,沒有要和汗阿瑪說的。
弘曉則又跪到蒲團上,“皇伯父,弘曉已經學會寫詩了,下回把我寫的詩捎給您看。”
“好孩子,甘珠爾,好好跟着林師父念書。”
雍正一看弘曉,就想起十三弟,不由哽咽起來。
弘曉又說了些自己學習詩書的事兒,還說自己想收藏一些小說話本。
永琏記得這位怡王叔是乾隆時期著名的藏書家,他家還有《紅樓夢》呢。
以後可以借來看看……
弘曉一邊哭一邊說,倒是說了不少,一句關于朝堂上的事兒都沒提,最後說了說皇上對他的照拂。
弘晝不樂意了,“怎麼不說我,我也很照顧你的好吧。”
弘曉破涕為笑,又趕緊提了提經常關心他的“和王兄”。
旁邊小弘曕等得不耐煩,又開始哼唧,衆人才要離開。
永琏最後又給皇瑪法磕了個頭,“您放心吧,永琏會照顧好叔叔們的。”
弘晝、弘曉他們聽見了,眼中都帶了笑意。
小侄子真好,有他這句話,他們就滿足了。
永琏從蒲團上爬起來,小跑到弘曕身邊,拉起他的手,“六叔,我們去找嬷嬷喽。”
“小侄子,你真好。我要帶你去圓明園玩兒!”小侄子對自己說話溫溫柔柔的,弘曕一下就放松下來。
“好耶,下回我和哥哥一起去,六叔要拿出你的玩具招待我們!”
“好!”
雍正:不愧是他的乖孫孫,比弘曆那小子懂事,弘曆現在當了皇帝,也疑神疑鬼的,還好自己當初沒讓弘曉接觸朝堂之事,更沒打算培養他輔佐弘曆。
他對自己和十三弟推行的那些事也是一知半解,更不會像弘曆以為的那樣,跑到自己靈前告狀。
十三弟一輩子如履薄冰,宵衣旰食,成就雖高,委屈也不少,他兒子就當個吟詩作畫的富貴閑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