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水剪雙眸點绛唇 > 第3章 第 3 章

第3章 第 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翠微宮外,在這條甬道上往來的宮人、妃嫔十之八九都為牆上的圓形光相駐足。光相,為道釋聖人背後的光,此處卻無聖人空餘光相。果然,傍晚元嘉帝便聽說了此處新奇,忍不住步入翠微宮一探究竟。

正殿牆下有一同東牆外相似的光相,隻是形狀變成了寶珠嵌套蓮瓣的樣式,孟瀾漪身着素衣站在光相内閉目默念佛經,模樣十分虔誠。感受到元嘉帝上前握住了她的小臂,她緩慢擡眼,宛如菩薩普渡衆生的慈悲狀,讓人見了又愛又敬。

“愛妃這是在做什麼?”

“在反省,陛下。”

“為什麼反省,反省什麼?”

“因為陛下的冷落,我在此反省。”

寶珠光相,象征着佛菩薩的智慧和功德如同寶珠般珍貴、稀有,能照亮衆生内心的黑暗;蓮瓣光相代表聖潔和美好,寓意着佛菩薩的神聖和清淨。孟瀾漪便是站在這樣的光相下,楚楚動人地同元嘉帝說話,他心下一動,攜她手走向殿内。

第二日下朝,元嘉帝召孟臨溪入宮。翠微宮主殿内,元嘉帝坐在上首,孟瀾漪侍奉在旁,孟臨溪坐在下首回話。

“你姑母說,那光相是你畫的?年紀輕輕,錦衣玉食,正是無憂無慮的年紀,怎麼想要參禅?”元嘉帝的話音裡聽不出喜惡,孟臨溪隻得如實回答:“回陛下,臣女想做聖人,于是在自己屋子裡的牆上畫了光相,常扮作聖人。”

元嘉帝隻當是小姑娘過家家的做派,開口逗她:“聖人豈是想當就當的?”

孟臨溪回道:“一次随父親上香,聽禅寺中的僧人說佛菩薩有光相,不同光相不同涵義,我記下了代表智慧的寶珠形光相,回到家裡畫在牆上,每當有想不明白的事情就站在光相下想一想,希望可以借助光相驅除我未知的黑暗,賜予我智慧。”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覺悟。”元嘉帝贊道,随着此番話深入,他覺得有點意思,又說,“那你可悟出什麼了?”

“悟出了我就是聖人。”孟臨溪這句話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殿内衆人都變了臉色,她忙解釋,“有言道聖人會靠不停地反思自己無限接近完人。我站在這裡反思自己的行為本就是聖人之行,那我豈不就是聖人。”

“此言差矣,你若是聖人了,那我們又是什麼?”元嘉帝這話又讓殿内的人把心揪了起來,期待她如何回複。

“因為臣女沒有那麼多煩惱需要反思,況且臣女怕累,所以給自己定了一日隻做半個時辰聖人的目标。大人們煩惱多,也比我刻苦許多,自然……”她這話留了白,讓衆人自我填充。

“哈哈哈好個隻做半個時辰聖人。”元嘉帝大笑,招手将她喚到身前,“那我來問問這位聖人,如何突然在外牆上繪制光相吸引别人的注意?”

孟臨溪思考片刻,完完全全照實說了:“那日姑母召我進宮說了賢妃娘娘在牆外畫送子觀音之事,正好這幾日臨《維摩诘像》有些心得,為解姑母不忿,我答應替她在東牆外相對應的位置再畫一尊觀音。但我站在東牆外面對绛雲宮西牆上的送子觀音構思時突然想到,我需要的不是可以打敗這尊觀音的另一尊觀音,而是面對貪嗔癡時的心境。今日是一尊觀音,若明日換了道家的太陰娘娘,又該如何應對。我同姑母說了此事,姑母也說……”話畢,她自覺說的夠多了,剩下的便由姑母自己說吧。

孟瀾漪接着說道:“臣妾一時做不到出了宮門看見那送子觀音不生氣,又不想惹出口舌之端惹陛下不開心、擾亂後宮安甯,便想了這法子自己開解自己。平日在院内調理身心,若是出了門看見這牆還生氣,就在光相下站一會兒。”

聞言,元嘉帝沉思。近日對貴妃确實有些冷落,自她入宮,從沒做過越矩的事情,不恃寵而驕,還能做到常常自省。“瀾漪可是惱我近來冷落了你?”元嘉帝撫着孟瀾漪的手問道,“怎得這副年紀了,還做這争寵的小女兒姿态,不如你這侄女。”

“臣妾不敢。”孟瀾漪柔柔回答。

孟臨溪忙說道:“姑母貪嗔癡是因為對陛下有情,我心智未開,就我家這個癡情的家學淵源,如果遇上自己喜歡的,怕是比姑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姑母尚能克制,我須得現在就勤加練習起來了。”這話說的巧妙,既點出了孟瀾漪嫉妒是人之常情,還不顯得自己假清高。

“你這個侄女,怪不得你當成眼珠子護着,确實有靈氣。”元嘉帝大為贊賞,本想賞孟臨溪一套文房,又說這番禅意用俗物怕是辜負了,她心中一喜,剛想讨要《宣和畫譜》聖上已經開了尊口:“賜一套玉書《法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普門品》吧。”孟臨溪郁悶地謝恩。

然元嘉帝感懷她那日的聖人之說,恰逢今年冬天北方大旱,冬麥幾近顆粒無收,又到了播種夏麥的季節,天氣一天天轉暖,還是沒有下雪的迹象。元嘉帝命人在用于冬至日祭天的南郊圜丘的先農壇外繪制光相,每十日休沐時去圜丘反思一個時辰,意在祈求瑞雪。

終于,元嘉十七年三月初十,天空突然驟降大雪,大雪一連下了三日,汴京城銀裝素裹。朝野上下皆說是天子發願的功勞。

孟臨溪透過窗戶,看見院裡本來綴滿花骨朵的玉蘭樹,如今都被壓彎了枝頭,所剩無幾。她将手中蘸滿墨的中楷狼嚎筆放進筆洗裡涮了涮,又拿着吸飽了水的筆跑到院中站着,不一會兒風雪就沾滿了整個筆頭。可人拿着披風追出來,見她手中毛筆狀似沾了雪花的玉蘭花苞,知道她又在懷念楊居采了。

“姑娘,你喜歡楊公子嗎?”可人問。

“我不知道,但我總覺得,那樣妙的一個人,不該凋亡在18歲。”孟臨溪搖頭,眼角并無淚,她知道他們終将重逢,又怎麼會流淚。

上一世元嘉二十年春,江州也下了一場春雪,一夜風雪過後,原本院中含苞待放的玉蘭花苞全都掉落,楊居采見孟臨溪心情低落,用毛筆沾了钛白僞裝成花苞裹雪逗她,還找了支梅瓶裝這隻毛筆,美其名曰木蘭枝頭春意鬧。

也是這場春雪給了孟臨溪靈感。

那日碧螺說完今冬大旱,她突然想起當年自己同楊荃說起怎得三月了還下雪,楊荃說元嘉十七年春,京城也下了一場春雪,大雪連下五日,瑞雪兆豐年。她将原本畫的《維摩诘像》鏟掉,本想畫《仇娘子招雪圖》,但又覺得“子不語怪力亂神”,還是讓聖上自己推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