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間有一些波折,但《皇權》項目還是大獲成功,以一個不算大的投資打敗了市場上幾乎所有同期電影,拿到了超高投資回報率。
想想即将到賬的巨額獎金和年底的豐厚績效,整個項目組都走路帶風,恨不得把效忠公司一百年刻在腦門上以顯示自己的愛崗敬業。在申請了延長密鑰後,電影成功收官,慶功宴開得盛大而喧嚣。
我作為整個項目最混的一個,莫名奇妙地在慶功宴上收獲了極大關注,一堆人陸續上前攀談,試圖套取公司的下一個重點投資項目情報。
——但凡我知道一點消息,我的嘴都不能這麼嚴。
一衆人無功而返,隔天回家吃飯就被老年表揚說我長大了,現在很能沉得住氣。
不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啊!?一個漏勺它總得在撈點什麼的時候才能漏吧?
慶功宴之後就是表彰大會,麓興為了樹立典型,開了一個全員大會,狠狠表彰了《皇權》團隊的成功案例,大方發錢,希望各部門能向其看齊,争取也開個大給行業點小震撼。
大會之後又有小會,有了成功案例之後公司開始嘗試改制。我從一個借調員工莫名其妙地參與到相關會議裡,混在一幫麓興高層裡幼小可憐又無助。我試圖向前領導尋求幫助,梁衛年沉吟了一下,問我:“你更想參與麓興那邊的項目,還是傾向于回來工作?”
我想了又想,似乎文娛産業的運營要比在老年總裁辦有意思一點,但我是以項目名義借調的,目前項目已經結束,留下來好像名不正言不順的。
梁衛年于是建議:“那你就安心在麓興待着,後邊怎麼安排應該很快就見分曉了。”
果然,年底之前,高層們終于讨論出了結果,正式成立影視中心,将風投部和藝人運營部的一部分拆分出來,分别成立影視投資部和影視運營部,後續将專攻影視相關項目。影視投資部下設制片組、策劃組、發行組、統籌組,由劉經理擔任部門經理,統籌相關工作;影視運營部下設宣發組、法務組、媒體關系組、活動執行組,由常菁擔任部門經理,負責日常運營。
另外,影視中心将單獨設立藝術指導部,吸納優秀的導演、攝影等人才,計劃在對外投資的基礎上逐漸轉向由内部牽頭發起項目。
而這個新成立的影視中心總監:年璐霄。
不是……
我啊?!
我嗎??
我能幹什麼???
我崩潰求援,梁衛年淡定回複:“之前《皇權》不是做得挺好嗎,繼續保持就行了。”
于是我硬着頭皮幹了兩天,發現果然一個團隊最沒用的那個适合當領導,而且我比别的領導強在,雖然我沒用,但我也不搗亂啊!
掌握了當領導的一點精髓,我也從容起來,每天按時上下班,上面喊我開會我就去聽,聽完整理好傳達給下面人做。劉經理和常菁都深谙向上管理的精髓,有什麼需要的資源和支持就帶着詳盡的報告來找我,我大概看一眼沒問題就往上報。在大家都不互相為難的良好職場氛圍中,我這個可有可無的領導居然幹得還不錯。
就在我逐漸了解公司業務模式和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年路昭和梁溪月接觸的項目準備啟動了。
這是一個小說IP改編,前期是由劉經理接洽的,現在自然跟着他成為了影視中心的項目。我看着項目書的封面,精神一振。
《秋風起》是一部從校園到社會的長線懸疑小說,原書男女主第一部合作的電影就是改編自它。懸疑是影圈出了名難拍的題材,受衆群體較少且對電影質量要求很高,這群人的胃口不是簡單的場景或者演技能滿足的,劇情的邏輯才是他們最看重的點,稍不注意就會被嘲到釘上曆史的恥辱柱。但這本書的原著作者本身就是懸疑圈的大神,有現成的基本盤。
“項目最大的難點就是改編,畢竟電影時長有限,很多支線要砍掉,在此基礎上怎麼保證整體邏輯的嚴謹是需要反複推敲的。”劉經理坐在我對面,不緊不慢地彙報,“我們計劃邀請原作者加入編劇組,把控改編方向,目前已經談好意向了。”
我一邊聽一邊翻項目書,看到拟邀編劇名單後頓了頓,問:“李長風已經接洽過了嗎?”
劉經理愣了一下,顯然沒想到我會問這麼細,他很快回過神來,答道:“還沒有,目前隻有導演基本确定了,其他的工作人員需要咱們這邊立項之後再聯系。”
我點了點頭:“其他沒問題,李長風去掉,他有風險。”
劉經理大概是覺得我有什麼内幕,沒什麼異議,輕易接受了:“那我回去改一下,下周立項申請會年總多支持。”
我颔首目送他出去,往辦公椅上一靠,回憶起原書的這段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