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躺赢從替嫁開始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微微發黃的紙張豎着折成四折,嫁妝也分成了四大類,開頭就是寫了這次嫁妝的總價值,置辦嫁妝共準備了一百兩,其中二十兩壓箱底,外加家中出息若幹,前者很好理解,後面那個家中出息若幹是指會放進嫁妝中的自家可以準備的東西,比如雞蛋臘肉,活雞活鴨,再比如一定數量的細糧粗糧。

這一項家裡會給多少是沒有具體規定的,全看家裡人願意給多少,隻要種類方面湊個整數雙數就行。

老君家這邊準備的還算豐厚,老母雞一對,雞蛋兩籃子,細面和綠豆各一袋,另外還有臘肉鹹魚各兩條。

一百兩的置辦費用中,撇開二十兩壓箱底,剩下的八十兩分别置辦了穿戴首飾,日常用具和其他零碎東西。

厚薄棉被褥子各兩床,席子茶枕一副,土布細棉各兩匹,新的冬衣春裝各一身,銀質镯子,耳環,簪子六件套,銅質發梳鏡子一副。

像是必備的馬桶烘爐也都有,食盒匣子也不缺,碗筷杯碟,茶壺杯子各有一小套,放在房間裡燒水取暖的小泥爐水壺炭盆鐵格網也有一套。

因為周家在周謹言剛中秀才的時候就裡外都翻修過了,所以室内家具方面就不需要買多少,床沒有另外打,而是添了一張竹榻,梳妝台和小圓桌各一,配套的大小凳子也都齊全,最後還有兩口帶鎖的大木箱,一口用來放不用的被子,一口用來放當季不用的衣服鞋襪。

前三頁君柒看得很滿意,基本都是日後生活會用到的東西,再加上自己屋裡日常用的東西,婚後很長一段時間應該都不會缺什麼大件需要添置了。

不過等她看到第四頁的時候就愣住了,隻見上面赫然寫着:文房四寶作價三十兩。

好家夥,那套銀首飾六件套一共才十兩,這套文房四寶居然要作價三十兩?

她一年不休可能都賺不到三十兩,現在居然要劃掉她嫁妝中的三分之一買一套文房四寶?

她大概能猜到老君家長輩的意思,他們老君家如今出了兩個秀才,怎麼也算是耕讀世家了,家裡姑娘出嫁不得陪嫁些讀書人的東西彰顯一下耕讀世家的牌面?特别是親家也是讀書人的情況,就更要注重這些了,雖不至于要比一比,但肯定不能弱了自家的面子。

但是在君柒來看,這是完全沒必要的,不管是周謹言還是她其實都不缺文房四寶,這四樣中除了紙消耗的比較快之外,墨和筆其實損耗程度并不多,特别是對隻需要畫花樣子的君柒來說。

至于硯台就更不提了,又不是拿來磨刀,隻用來磨墨寫字的話,那不是一硯傳三代,人走硯還在?

至于講究文房四寶的價值什麼的,他們現在的身家還遠沒有到那個檔次,一刀好一些的紙要五百文,每次君柒買一刀都要肉疼,哪裡輪得到她挑剔講究其他的時候,還不是能用就行。

這個不行!絕對不行!

君柒用自己的筆墨在文房四寶上面打了個叉叉,想了想寫下兩刀上好宣紙和一對玉石鎮紙,作價十兩,至于剩下二十兩和前頭那一對銀镯子的錢合起來,換成一對金镯子,細一點也沒關系。

什麼都沒有金子帶給她的安全感多。

用晚飯的時候,君柒将單子遞還給了大伯父君承嗣,君承嗣挺驚訝君柒這麼快就把單子還給他了,不過心中還是很滿意的,這說明這份嫁妝單子确實很不錯,所以侄女才沒怎麼挑剔。

畢竟是他們家比照着老大老二媳婦的嫁妝單子寫的,那都是人家女方深思熟慮過的,他們再根據君周兩家的實際情況删減的,自然沒有不合适的。

其中最得意的就是在陪家裡放進文房四寶。

君承嗣心裡正得意,結果就看到第四頁一個叉叉,文房四寶被君柒剔出去了。

“小七,你三堂哥和四堂哥都已是秀才,親家周秀才也是讀書人,這文房四寶正是合适,為何不要呢?反而是添了這黃白俗物?倒顯得我們老君家姑娘銅臭味十足。”如果說叉掉文房四寶已經讓君承嗣很不高興了,那麼君柒将一對銀镯添上變成一對金镯子就是在他的雷點上蹦迪了。

“大伯父,文房四寶我本來就有,我相信周家也不缺,不如換成消耗更大的紙,還有這玉石鎮紙也足夠了。”君柒的話讓君承嗣皺眉,見他不贊同,君柒臉上帶上些許擔憂,“侄女自然知道大伯是為了我好,但是周家這個情況,侄女總要多留些金銀以防萬一,比起上好的筆墨紙硯,金銀首飾需要的時候更好脫手也不會被人壓價。”

君承嗣聽君柒這麼說想到周謹言斷掉的腿和斷掉的腳筋,還有那注定無望的仕途,終是微微一歎,做足了一個擔憂晚輩的長輩姿态才開口道:“難為你小小年紀想得如此周到,倒是我這個大伯父的着相了。”

“大伯的好意小七知道,大伯也是不想我被周家看輕。”君柒低頭扯了扯嘴角,“隻是周家今時不同往日,我有大伯和堂哥們撐腰,實在無須這些東西撐面子,叔伯哥哥們就是小七最大的底氣,量那周家母子也不敢錯待與我。”

君承嗣擡眼和君柒對上視線,理智告訴君承嗣,這個侄女的眼神有些太過平靜,剛才的話實在不像是發自内心,但不得不說這話真是說的他舒坦。

周家今時不同往日了,以前他有多羨慕周家麒麟兒,現在就有多志得意滿,他們家一連出了三個童生,死活一個秀才都考不上,他更是讀了三十多年的書。

一個村子裡,總有閑話會傳進他耳中,那些人暗地裡嘀咕他們大房空耗銀錢,父子三人幾十年一個秀才都考不上,就沒那個命。

這些他都知道,但天資所限,無能為力的感覺實在太讓人憤恨不平了!

他的努力都抵不過周家麒麟兒的輕描淡寫。

那小兒啟蒙到考取童生隻用了不到五年,要不是書院裡的先生壓着,什麼十七歲的秀才,怕是十歲的秀才也使得。

在縣裡書院裡讀過書的都知道,書院裡的山長十分看重周謹言,前些年壓着不讓他考,就是奔着六元及第去的,至于能不能真的能行另說,但書院的山長先生們是真的有這個雄心壯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