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我?”蕭蕪勾唇,斜看了眼付決,打趣他:“休要挑撥。”
“你是他第一個喜歡上的女子,我知他脾性,既然認定了你,無人可以撼動。”
“好不俗套的話。”
豆蔻之年蕭蕪可是瞞着父親母親悄悄看過幾冊子話本。
話本裡的公子共用一個癡情非姑娘不可的皮套子,見到姑娘就會發現她不同于其他女子的獨特之處,從而情窦初開,一發不可收拾。
美好的品德單單姑娘獨有,而身旁貴女佳人都作了姑娘的陪襯。
郎君此生又非姑娘不可。光此生不夠,到了地府還要綁定三生三世,十生十世,縱然羽化成仙,依然追随姑娘去凡間渡情劫。
相遇今生就夠了,難道十生十世又或者萬年間看到同一張臉,不會覺着膩味嗎?
“俗套?我實話實話。别看謝師叔表面手段雷厲風行,人人畏懼的玉面修羅,其實骨子裡是個嬌俏的郎君。”
“謝修行他要人哄的!”
“屬你最了解他。”
此話倒是引起了蕭蕪共鳴。
好幾次蕭蕪與謝修行對話是便發覺了,他呀!其實比她姑娘家家的還要嬌俏幾分。
*
蕭默領着小謝濟到了北星山道觀外,道觀位于山頂,修繕得莊嚴肅穆,仿若是一座九霄外的天宮。
裡頭走出位道袍仙人,發髻用木簪盤起,白須垂到胸前,面相老者,身形硬朗健碩,步态輕盈,舉手投足盡顯仙風道骨。
道長看了小謝濟一眼,慈眉上揚,用指尖抹去小謝濟緊皺的眉心,笑嘻嘻地點點頭。
“紫氣凝聚,修行的好苗子。”
彼時尚任魚州槐縣縣令的蕭默,身姿謙遜,以禮相待。他拱手拜見道長,替小謝濟謀個好光景,莫再叫人欺淩了去。
“道長看在謝濟頗有靈慧份上,能否将他留在觀裡做個雜學的修行信衆?”
道長撫須而笑,“縣尊大人對道觀有照拂之恩,對弟子通德有施以一粥的救命之恩,理當順應縣尊。”
蕭默不是個脅恩之人,卻不忍湮滅小女的善舉,才做出有違初心的事來。
他不悔。
“他父母雙亡,孤身一人在世道上多有艱辛,還望道長對他多加照拂,傳授護身的本領。每年本尊會給道觀捐銀五百兩,請道長務必供他讀書,将來能夠參加科舉,金榜題名。方能真正脫離苦海。”
“縣尊善心天地可鑒。”
老道長牽着小謝濟邁入道觀門檻。蕭默遙望小謝濟的身影隐于大殿中,才放心下山離去。
通德道長在後院打坐,老道長将小謝濟帶入後院,在後院的小徑邊,小謝濟看到了桂花樹下洗姜的付決,面頰白皙,通身散着不入凡俗的貴氣,脖子上墜着一塊金鑲玉環,穿着靛青的道袍卻不像個小道士,反倒像士族家的公子。
他雙眼像刀子一樣鋒利,直視他的眼睛仿佛被刀光剮在臉上。
隻看了一眼,謝濟害怕地收回目光,跟緊老道長身後。
通德道長脾性古怪,道術是觀裡最厲害的。多少達官貴胄不遠萬裡來此想請他指點一二。他順眼時說上兩句,心不順暢了就閉門不見香客。
道觀裡的其他道長徒弟衆多,唯有他立了個不收徒弟的規矩。
師兄弟問他緣由,隻說看那些求師的人不順眼,情願一身學問帶到祖師爺那裡去,都不肯教他們本事。
老道長叩門三聲,裡頭傳來話語。
“時機未到。讓他等等。”
聽罷,老道長明了通德道長的意思,先安排小謝濟住下了,和剛剛那個洗姜的小男孩住一個袇房。
初來乍到,小謝濟換了身道袍,為了不給縣令大人丢臉,他積極地幫小男孩洗姜刷姜,一會兒便将整盆生姜洗刷的幹淨不帶塵泥。
小男孩出去迎接香客,不到半柱香功夫,自己一個時辰才能做完的事情,他不到一炷香便能完成。
道觀裡隻有他們兩個小孩,小謝濟隻能待在他身邊。
“你爹娘為何把你送進道觀?”
小謝濟認為小男孩和他一樣有身不由己的苦衷才會被送來修行。
小付決端盆生姜看都不看小謝濟一眼,從他身邊走過。
小謝濟跟在身後,自責自己多嘴戳人心窩子,與小付決并肩,探出身子看他神情不悅,“對不起!我不該問你。”
“你别傷心。我不是故意戳你痛處。”
“我的父母被惡霸打死了。我也差點被人打死。”
“這是我的痛處。”
小付決同情地看了小謝濟一眼,他如玉的臉上都是未愈的傷痕,淤青積在眼窩,嘴角挂着血痂,一雙水汪汪的眼睛裡血絲像蛛網蔓延。
即便同情,小付決仍然沒有搭理他。
小謝濟識趣地沒再多話,而是接過小付決手裡的木盆。
“你是我師兄嗎?”
小付決搖搖頭。手指指偏殿。
“送去那是嗎?”
小付決點點頭。
“你幼時是小啞巴?”蕭蕪問。
“師父說我未開智。”
驿館的燭火燃燒一半,桌上的酒水菜肴慢慢地空盤。付決回憶起自己的經曆,他是師父從山下撿來的嬰孩,一直養在道觀到科舉結束才真正離開北星宮。
小謝濟來道觀有五月了,通德道長依舊不願收他為徒。
每日,其他人各司其職,練功打拳、燒香供茶、接待香客、起卦作法等,小謝濟隻能在院裡靜坐讀書,或打掃院落。
沒有老道長開口,其他道士不能收他為徒,也不能教他本領。
等等就是願意收小謝濟為徒的意思,而老道長沒有通德道長點頭,更是不敢把他交給其他道士。
小謝濟每日問通德道長能不能收他為徒。
“紫氣還不夠定,再等等。”
小謝濟根本就不明白通德道長所說的紫氣是什麼意思。他問過小付決,小付決隻會點頭搖頭。
一年光景,通德道長終于願意主動找小謝濟。
他将小謝濟領進自己的袇房。從衣櫥裡拿出一件紫錦刺繡法衣。
小謝濟看通德道長的木案上還有未來得及收的針線,道袍大小又與他身形相似,想必是道長親手繡的。
“穿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