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潘妤一行人從水門出來,原以為叛軍既然已經打到京城,那京城内外必然已經殺聲沖天,亂成一鍋粥了。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隻是比往常暗一些,安靜一些。
六月的夜風迎面吹來,已然有些悶熱的感覺。
朱雀街上沒有燈火,沒有行人,若非偶爾有馬蹄聲和整齊的腳步聲傳來,整個京城就像是睡着了般。
叛軍進京,沒有燒殺搶掠濫殺無辜肆意破壞,就足以證明這支叛軍紀律有多嚴明。
而能夠以這般雷霆之速碾壓式的攻入京城,說明魏家軍反叛之心并非一朝一夕,估計早已在暗處籌謀已久,并且獲得了除宮廷禁軍之外,所有大楚勢力的認可與支持,包括守衛京畿的東西大營、五城兵馬司及巡防營等。
虞家隻有禁軍在手,就算死守皇城,也已經是砧闆上的肉,蹦跶不起來了。
魏家反了這件事,潘家也定然參與其中,說不定還是盟友。
這也是潘妤決定拼死出宮,逃回潘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潘家都已經支持魏家謀反了,那新君繼位,潘家鐵定就是功臣。
她這個當過前朝皇後的潘氏女,隻要不讓虞家抓住,給潘家添亂,夾着尾巴逃回家,乞求家族庇護,新君看在潘家有功的份上,估計也不會與她一個弱女子為難,留着她的小命,不僅沒有任何威脅,反而可以給新君樹立一個善待前朝遺孀的仁君形象。
反正最壞的結果,就是她被軟禁起來吧。
若真是那樣,潘妤就乖乖的被關兩年,等風波過去了,再想辦法金蟬脫殼,離開京城,躲到個無人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
潘妤在心裡盤算着未來,有幾次差點遇到巡邏的軍隊,所幸她們眼明腳快,聽到聲音就各自找障礙物躲起來,等巡邏軍隊離開後再出來。
有兩次他們躲避稍微慢了些,潘妤覺得他們鐵定要被發現了,誰知那些巡邏的士兵們壓根兒就不往他們藏匿之處看,昂着頭熟視無睹的離開了。
潘妤一行躲躲藏藏,驚心動魄了一個多時辰,才找到盛京潘家位于内城以東的丞相府,後門。
這是蘭喬嬷嬷的主意,潘妤也覺得既然偷摸回家,不走正門是對的。
後門敲響,很快有人應聲,蘭喬嬷嬷上前表明身份,後門走出幾名打着燈籠的老仆,将燈籠舉起照在潘妤臉上。
縱然潘妤久不在京城,但作為潘家長房嫡女的她,仆從自然認得。
“真的是女郎,快開門。”
老仆認出潘妤,趕忙讓人将兩扇後門打開,潘妤等不敢耽擱,迅速入内。
“我母親在何處?”
潘妤進門後,第一時間尋求最佳庇護,而整個潘家現在最有可能無條件保護她的人隻有崔氏。
老仆:“大夫人在大佛堂。”
潘妤點頭:“帶路。”
老仆雖然覺得已經入宮做了皇後的女郎,在這麼一個人心惶惶,軍民混亂的夜裡回到家中很是奇怪,但女郎是主家,她的命令自然要聽。
隻是在派人為女郎引路後,提着燈籠的老仆左思右想,慌忙去了前院,女郎回家的消息還是得告知幾位老爺知曉才行。
畢竟魏家大軍今晨便已暢通無阻的進了城,進城後将所有百姓都趕回家中暫避,若有違令出門者,生死自擔。
隻用了半日,魏家大軍就将京城上下圍得鐵桶一般,如今正在宮門前與禁軍對峙,估計都不用到天明,就能攻入皇城,取而代之了。
**
潘妤跟着引路仆從,很順利的來到了崔氏所在的大佛堂。
潘家太夫人陳氏信佛,除了在自己院中有個小佛堂之外,還在府中東南角另建了一座大佛堂,可供潘家子孫齊齊入内參拜。
“女郎,大夫人在裡面,小人告退。”引路仆從将潘妤帶到大佛堂的院門外便止步了,因為院門外有兩個高胖嬷嬷看守。
潘妤上前,兩個高胖嬷嬷不住打量她,潘妤身上穿的仍舊是皇後的服飾,隻是經過一夜奔走,早已衣衫髒亂,就連發髻都松了兩處,看起來狼狽極了。
“女郎請回,太夫人命大夫人在佛堂抄經,禁止任何人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