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潘妤下意識看向對面正準備拿刀殺自己的虞千秋,發現他也有點懵。
估計腦子裡也在疑惑,三千良人怎麼就反了呢?
你可以是死士反了、護衛反了、禁軍反了,那些以色侍人的良人……怎麼反?拔簪子反嗎?
潘妤趁虞千秋愣神悄悄後退,同時用餘光尋找逃跑路線。
誰知她剛退兩步,後背就被虞成安的刀抵住:“娘娘想去哪兒?”
虞成安的話将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潘妤身上,潘妤幹笑否認:
“沒想去哪兒。隻是覺得王爺不該這麼着急就殺了我。”
虞千秋冷哼,對虞成安下令:
“此處有我,你出去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虞成安收刀領命退下,虞千秋才繼續持刀逼近潘妤
“潘遠山連信都本王的信都不接,便是不在乎你這個女兒的生死,他都不在乎了,本王難道會在乎?”
潘妤心慌意亂,強自鎮定:
“王爺隻知道他未曾接信,又何不想想,他為何不接?”
虞千秋凝眉審視潘妤:
“難不成你想告訴本王,他不接信才是在乎你這個女兒的表現?”
顯然,他的這個猜想連他自己都不信,看向潘妤的目光越來越冷。
潘妤頭腦風暴,積極自救:
“并非如此。我父親确實不在乎我的生死,但他也不想别人說他對女兒見死不救,所以他才不接信,給他的道德名聲留了條後路。”
潘妤的理論讓虞千秋暫緩逼近:
“後路?”
“沒錯!”潘妤見有成效,一鼓作氣将後續道理說出:“正是後路!”
“在世人質疑他為何對女兒見死不救時,他隻需一句‘我不知’就能完美推卸掉責任!那時世人隻會說王爺心狠手辣,濫殺無辜,卻無人會責怪我父親見死不救。”
虞千秋哪會看不出潘妤在狡辯,但内心深處卻依然覺得她說得有點道理,便想繼續聽聽她還有什麼想法:
“所以呢?這些都不是讓我不殺你的理由。”
“我知道!王爺自然可以殺我,卻未必一定要此時殺。”
潘妤咽了下幹啞的喉嚨,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爺可以暫時留我一條小命,等兩軍真正對峙時再将我推出去,衆目睽睽之下,潘氏女命在旦夕,潘氏若是不相救,自會落人口實。”
“王爺有所不知,我爹那人最是虛僞重名聲,他可以悄悄的推辭,卻不會當衆不顧我死活,屆時他若想保住名聲,就算再不願也不會當衆棄我不顧,屆時王爺不就可以用我談條件了?”
潘妤為了小命,做出了‘最中肯’的建議,隻希望虞千秋能采納,至于她真正被推出去,潘遠山會不會為了名聲想法子營救,已經不在她能考慮的範圍了。
先把眼前的殺機糊弄過去再說。
不知是發覺潘妤的建議不錯,還是潘妤直言潘遠山虛僞的話,說中他的心懷,總之,虞千秋竟真的冷笑着将佩刀收入刀鞘。
“你真不愧是潘家人。連自己的父親和家族都能背叛。”
為了活命,上趕着當人質的行為令虞千秋不恥,卻也沒有否認,潘妤說得不錯。
現在殺她沒有任何意義,倒不如……
“來人!”
虞千秋對殿外大喊一聲,很快進來兩個禁軍守衛,隻見虞千秋指着潘妤,對他們下令道:
“将皇後娘娘綁到宮門上方,讓天下人都看看他潘家有多無情無義!”
潘妤如遭雷擊,不是大哥,會不會太着急了?
“王爺三思,若是不相幹的人将我一箭射死,王爺還怎麼跟我爹談條件?”
虞千秋面上現出獰笑:
“你的生死無所謂,隻要本王目的達到就成。拖下去!”
兩個禁軍過來将還想勸說的潘妤拖出殿去。
**
兩隊禁軍将潘妤圍在中間,押送她去宮門。
宮外情形如何潘妤不知,但看情形宮内應該還在禁軍的控制之下。
大概因為後宮良人突然向宮門暴起,想與叛軍裡應外合,後宮的很多禁軍都被臨時抽調去前面支援,後宮這邊反而沒留多少禁軍巡邏。
潘妤邊走邊打量黑黢黢的四周,估算着自己今夜存活的幾率。
很可惜,除非現在有天降神兵來救她,否則怎麼算都是必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