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他廢話多言,潘妤甩開寬大袖袍,挺直脊梁,最後一次拿出屬于皇後的氣勢走上前去。
笙歌破月和蘭喬嬷嬷等也想跟随,卻被虞成安阻攔:
“太後隻見皇後娘娘一人!長秋宮衆,原地等候!”
潘妤回身吩咐:“太後請本宮去避難而已,本宮定然無事,爾等在此等候,不必憂心。”
“可是……”
蘭喬嬷嬷自知兇險,然虞成安卻不再給她們主仆說話的機會,看似簇擁實則脅迫着潘妤揚長而去。
**
長秋宮。
太後面色如紙,頹廢的坐在鳳座之上,整個人仿佛老了十幾歲,整個人被恐懼籠罩,時間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
那時也是兵臨城下,先帝帶着他心愛的貴妃從密道逃走,将她與其他人留在皇宮。
叛軍進宮後就開始燒殺辱掠,死的宮人不計其數……
虞氏那晚躲在長秋宮,有虞家死士護衛,長秋宮未遭受任何侵略。
直到天光放亮,兄長帶兵入宮平叛,一鼓作氣将叛軍盡數趕走,虞氏才得以從長秋宮出來,也是那時,虞氏才清楚的看到染血的皇城和滿地的死屍,宮中一片狼藉,财寶被掠奪無數。
這回也是叛軍,但情勢卻完全不同。
虞氏雖然糊塗,但也知曉先帝那次叛軍來得蹊跷,背後似乎有兄長的手筆。
隻是後來兄長入宮平叛,先帝又死于逃亡途中,兄長安排虞氏以皇後的身份,擁立七皇子楚子玢為帝,虞氏為太後,兄長為攝政王。
虞家就在這樣一場驚天變故之後,成了最終掌控天下之人。
既得利益,個中緣由,虞氏便沒有深究。
可今天這叛軍不一樣!
那可是素有龍虎之師稱謂的魏家軍啊!
他們世代效忠楚氏,從未起過反心,這回既然反了,那定是殊死一搏,虞家危矣,她也危矣……
虞成安帶着潘妤進殿時,看到的就是面如金紙的太後,看來吓得不輕。
潘妤來到全副武裝,穿戴盔甲負手而立,瞧不見神色的虞千秋身後,端莊行禮:
“見過王爺。”
虞千秋回神,眉頭深鎖,面色凝重,目光複雜的盯着潘妤看了好一會兒後,才沉聲說道:
“叛軍圍城,形勢迫在眉睫,娘娘可願相助一二?”
潘妤毫不反抗,順從回答:“但憑王爺吩咐。”
形勢不如人,識時務才是正解。
虞家既然想用她做人質威脅潘家,那暫時就不會對潘妤下殺手,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潘妤的良好态度讓虞千秋面色稍霁,命人取來筆墨:
“如今形勢,非潘相不能救也。煩請娘娘手書一封于潘相,請潘相務必念在娘娘的份上,出手抵禦叛軍,隻要成功逼退叛軍,潘相所求,無不應允!”
虞千秋的要求,潘妤早就料到,聽話的拿起了筆:
“王爺請說。”
虞千秋遂一字一句的指導潘妤如何寫這封求救之信,滿紙都是親情大義,卻也字句都是威脅,歸根結底就一句話:
你不幫忙,你女兒死。
潘妤落下筆墨,恭敬的呈送給虞千秋查看,虞千秋有心發難,潘妤卻無比配合,讓他連發難的理由都找不到。
親自将信封入信封,提筆在信封上寫下‘潘公親啟’的字樣,然後交給虞成安,讓他立刻送去給潘遠山。
“娘娘稍坐,一切待潘相有了回信後再說。”
虞千秋的話讓潘妤頭皮發麻,暗罵賊老天不做人,穿越之旅恐怕要在今夜返航了。
算了,這窩窩囊囊的皇後不做也罷!
早死早超生,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再穿回去!
半個時辰後,饒是潘妤做好了一大堆赴死的心理準備,在聽到虞成安的回話時還是難免失落。
“找不到潘相,潘家也無人接信。”
虞千秋當場就拔出了腰間佩刀,直指潘妤:
“既然你父不顧你生死,那就别怪本王痛下殺手了!”
潘妤大驚失色,連連後退,生死當面,所有的心理準備盡數化作恐懼,蔓延到她的五髒四肢。
而就在這時,長樂宮外傳來幾聲短促的哨聲,不知是何含義,就聽外面傳來一句:
“啟禀王爺,後宮三千良人也反了!正與叛軍裡應外合,殺向城門呢!”
潘妤:……
這句話能聽懂,卻怎麼不太好理解呢。
良人?也反了?
那三千個,由國師霁塵帶着皇帝微服從民間各處拐進宮的、嬌滴滴的小娘子們,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