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那鍋老鹵,二十年的料包該傳給我徒弟的...”
“這尺碼織大兩号,萬一我熬不過冬天,明年她長個了還能穿...”
這些對話裡沒有詩意的生死感悟,隻有散落在CT片和繳費單之間的瑣碎牽挂,在醫院的這一天,夏樹看到了太多的生離死别,聽到了太多的痛苦和無奈。
她開始明白,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而人們在面對死亡時的态度又是如此的不同。有的人會坦然接受,有的人會拼命掙紮,有的人則會陷入深深的絕望。
夏樹在醫院待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臨才離開。她的心情格外沉重,那些在腫瘤科看到的場景和聽到的對話,一直在她腦海中回蕩。
回到宿舍後,打開電腦,卻發現自己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她知道,自己需要時間去消化這一天的所見所聞,去真正理解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夏樹突然回頭看着林疏月。
她鄭重的對林疏月說:“我去了醫院的腫瘤科,看到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我覺得你說得對,能死亡或許也是一種幸運,但更多的人還是在努力地活着,哪怕隻有一線生機。”
林疏月垂眸沉思了一會隻說了個嗯字
夏樹也沒再糾纏,因為她開始重新修改大綱,将在醫院的經曆融入其中。
這一次,她不再隻是注重文字的優美和情節的跌宕,而是更加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性的刻畫。
她明白了真正的寫作是樸素的,讓每個人都能看懂的,是平淡的生活,是日常的對話,隻是這樣就足以。
她把在醫院腫瘤科聽到的每一句對話,看到的每一個眼神,都細細地拆解、分析,試圖從中提煉出最真實、最能觸動人心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
每當夜深人靜,舍友們都已進入夢鄉,夏樹還坐在桌前,對着電腦屏幕,反複斟酌着每一個段落。她想起那位年輕母親焦慮的眼神,便在大綱中着重描寫了親情在生死面前的那份無助與堅韌;回憶起白發老人緊握着愛人的手,她又增添了關于愛情在生命盡頭的堅守與不舍。
林疏月偶爾會來看夏樹的進度,兩人也會就一些細節展開讨論,但大多數時候,夏樹都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世界裡。她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次大綱的修改,更是她對生命和人性理解的一次升華。
林疏月除了之前對夏樹大綱的指導之外,也沒再對她的文章發表意見。隻有夏樹主動詢問的時候,她才會說自己的看法。
“你的文章終究是你的,我隻是給你一個參考”林疏月總是在說完之後補充這麼一句。
蘇陽之前總是叽叽喳喳的在旁邊和其他宿舍來的人打成一片,如果是以前的夏樹會很讨厭這種感覺,打斷了自己的思路。
但是換成現在夏樹已經愈發明白了,這些日常對話的重要性,而不是隻在意“人設”。
劉曉燕和蘇陽關系最好也更加心思細膩,總是詢問夏樹需不需要提醒蘇陽讓她注意一些,夏樹總是搖搖頭笑着說不用了。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了,平靜的直到夏樹把整篇文章都上交給社長之後,才後知後覺的想到,為什麼自己要因為林疏月的要求就逼迫自己按她的規定時間做這些,又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自己憑什麼聽她的啊,夏樹開始有些後悔。
但是根據這幾天的經曆林疏月确實對寫作有比自己更權威的理解,确實不失為志同道合。
隻是林疏月并不自己親自寫作,夏樹從未見她碼字或者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