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宮的中秋沒什麼新奇的,要李清平說還不如在王府裡過得自在。
宣親王妃知道他們因故要在承德行宮多留一段時日,打發人稍了幾封家書過來,李清平自然也是有一份的。
信上沒寫什麼府上的瑣事,隻寫了宣親王妃和李側妃及兩個孩子的一些情況。宣親王妃和李側妃一切都好,又說二郎君和曤七個月大已經能夠自己坐起來,李側妃的三郎君和顯三個月也會擡頭了,等李清平回去可别忘了給兩個孩子帶禮物。
李清平将信件妥帖收好,出來那麼久再好玩如今也盼着回京了。
宣親王妃給宣親王的信上還另外寫了其他事情:王府每月給後院衆人請一次平安脈,說側夫人張氏這一胎懷相很好,孩子是個健康的;此外楊側妃七月份時被診出一個月身孕,上一回沒看出來實在是月份太淺。隻是楊側妃之前病了喝藥導緻懷相不太好,幾個月來安胎藥沒斷過,也幸虧當初沒跟着一同到行宮去,不然舟車勞頓的孩子怕是保不住。宣親王妃怕楊側妃院裡的年輕鎮不住場子,做主進宮讓獻妃賜下一個嬷嬷給楊側妃。
宣親王看過就回信表示知道了,這些事宣親王妃拿主意就好。
十月份,聖駕回京。
宣親王府後院能出門迎接的都去了,隻有楊側妃因為要安胎隻能卧榻休息,沒能去迎接。
不過楊側妃也不計較這些了,如今最重要的是她肚子裡的這一胎。
輕撫自己微微隆起的小腹,楊側妃神色得意滿足。
不受寵又如何?宣親王每月就來她院裡一兩回還不是叫她懷上了!宣親王妃和李側妃那麼多年才艱難懷上一個,可見自己是個好生養的,此後不怕難有孩子。在這個世道,多子才多福,她好日子還在後頭呢!且她才四個月就嗜酸,酸兒辣女,這一胎肯定是個兒子,獻妃姑姑又向着自己,這個孩子生下來未必比李側妃那個三郎君差。甚至宣親王妃的嫡子楊側妃也敢碰一碰!
想到這裡,楊側妃更是不将旁的放在眼裡,連那碗苦澀的安胎藥都能閉眼一口悶下去。
李清平才回來,整個人疲憊不堪。不止她,大姑娘和劉氏也是如此,宣親王就讓她們先去歇着,第二日也不用着急去請安。宣親王妃自然是同意的,應下了。
李清平一覺睡了個天昏地暗,起身時頭暈目眩,緩了一會,然後讓雲斂去瞧瞧大姑娘醒了沒,讓大廚房送一桌好菜過來。
用過飯府醫奉宣親王妃的命令來給李清平請平安脈。
聽聞宣親王、劉氏和大姑娘那邊宣親王妃也讓請了脈,李清平沒有多想,舟車勞頓的宣親王妃放心不下也情有可原,于是伸出手就讓府醫把脈。
府醫摸着山羊須笑着點頭道:“夫人脈搏沉穩有力,身子骨最是康健不過。”
“多謝黃老先生。”李清平讓雲素打賞并恭敬送老先生出院子。
府醫從李清平院裡出來後去給宣親王妃回禀道:“李夫人、側夫人和平陽縣主身子都安好,請娘娘寬心。”
聽到這個結果,宣親王妃寬心之餘還有些遺憾。
都安好,那就是沒有喜信。宣親王妃知道這一行李清平侍寝的次數肯定是多于劉氏的,說不準能趁機懷上一個呢,結果倒沒她設想的那般。雖遺憾但也知曉孩子講究緣分,許是清平的兒女緣分還未到吧。
宣親王妃身邊的月嬷嬷說:“夫人身子骨一向康健,如今王爺對夫人的恩寵也多了,說不定很快就有了呢。”
“那就借嬷嬷吉言了。”宣親王妃笑道。
秋去春來,日子一天天過去,府上本是平靜和諧的,卻在第二年起了風波。
這時候張氏快要臨産了,宣親王妃便讓她的母親進府陪産。想着不能厚此薄彼,府上還有另一個孕婦呢,再不喜歡楊側妃也要照顧孕婦的心情,免得楊側妃吵鬧不忿,宣親王妃還是讓楊側妃的母親羅氏也進府探望。
張氏在母親進府當天恰好就羊水破了,羅氏在楊側妃院裡聽着動靜,覺得一時半會張氏是生不下來的。
因為張氏身邊沒有得用的嬷嬷,都是些年輕沒經驗的丫頭,怕出亂子宣親王妃是早早候在張氏院子裡。有王妃坐鎮,除去一開始的慌亂,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但傳到楊側妃院子裡時都在說宣親王妃重視張氏這一胎。
“張氏好辣,這胎多半是個女兒,哪比得上我的兒子,也虧得正院那麼緊張。”楊側妃撇撇嘴,不以為意。
楊側妃如今也快七個月了,肚子高高隆起。
羅氏也有些不快:“側妃你這胎懷得艱難,又是個兒子,也沒見府上多問。來之前我去拜見王妃,她恨不得快些把我打發走,不知道在神氣什麼!”
楊側妃冷笑道:“等我生下兒子,看她還能不能再神氣下去。”
許是在娘胎時宣親王妃害喜厲害吃不下什麼,二郎君和曤身子比兩個兄弟都要弱一些,雖沒有大病大痛,還算健康,但也得比兄弟們更加仔細養着才好。
王府世子不會那麼着急冊立,也不一定是嫡子長子才能被立世子,府上所有郎君都有可能。所以在看到宣親王妃的嫡子這般體弱,說不準得一場大病就夭折了,旁人未免有那份心思。
但楊側妃一時煩悶氣上心頭俨然忘了,她為了保住自己這一胎喝了多少安胎藥。比起宣親王妃當時是有過之而不及。她這一胎能不能足月出生還說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