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早上,皇帝就在諸位大臣見證下封筆封寶,待得年節過後才會重新理政。
宮宴設在下午,宣親王妃就快要生了,特定求了恩典就不去了,在王府裡等着宣親王回來用家宴。
宣親王妃沒去,今年倒是新封平陽縣主的大姑娘進宮了,作為宣親王府的女眷代表。
雖然後院裡其他人不用進宮,但還是要到正院來等着,以便宣親王一回來就能立即開宴。
李清平和李側妃是一早就到的,和宣親王妃正親熱地說着話。
吳氏與丁氏兩個侍妾也早早到了。年節是她們為數不多能到正院來的機會,自然是絲毫不敢懈怠,唯恐對宣親王妃不夠敬重。
沒過一會,萬夫人便帶着大郎君和晏來了,給宣親王妃和李側妃行禮問安,亦給李清平行了個平禮。
宣親王妃叫她不必多禮,然後看向大郎君,笑道:“和晏長得真壯實,是個健康的孩子。”
大郎君不過才七八個月大,穿着喜慶的厚衣裳,醒來被奶娘抱着也不哭不鬧,宣親王妃瞧着喜歡,隻可惜她肚子太大了,不好上手抱一抱。
萬夫人平時性子還是好的,又聰明,知道宣親王敬重嫡妻,也沒拿自己寵妾并長子生母的身份在宣親王妃面前耀武揚威,順從地給宣親王妃說道:“和晏平日不挑食,睡覺也不會驚醒。奴才們也伺候得好。”
“不錯。”宣親王妃笑着讓身邊的嬷嬷給大郎君挂了個長命鎖。
不一會楊側妃也來了。這位側妃自恃有獻妃撐腰,平日裡看誰都沒個好臉色。正好大家也不慣着,反正剛進府那會也得罪透了,在府裡都是有頭有面的,誰又怕誰。
楊側妃進來給宣親王妃行禮作罷,連平級的李側妃都沒看一眼,遑論在旁邊的兩位夫人侍妾。
李側妃面色不虞,還是李清平握住她的手示意别在年節惹得不愉快,不然待會宣親王回來就要生氣,隻當暫時看不見就是了。
趙、劉、張三位側夫人是結伴來的,二姑娘钰珍将近兩歲,已經走得穩當,邁着小短腿有模有樣地給宣親王妃問安好。
“钰珍長得真漂亮。”宣親王妃也給二姑娘戴上長命鎖,和大郎君是一樣的,絕不會偏心哪個。又笑着摸了摸二姑娘的面頰道:“聽聞前段時間钰珍病了,可好多了?”
趙氏說道:“謝娘娘關心。隻是恰逢轉季染了小風寒,不過钰珍向來康健,喝了幾貼藥就好起來了。”
宣親王妃囑咐道:“孩子都是嬌貴的。不算肚子裡這兩個,如今府上隻三個孩子,钰瑾過了五歲已然算是立住了,你們兩個小的也不得疏忽。和晏和钰珍身邊伺候的還需多注意些,一有不對就請大夫,不行就來正院那我的帖子進宮去請禦醫,平日裡也多看顧些。”
萬夫人和趙氏趕忙起身應了。
劉氏和張氏都羨慕地看着兩個孩子并懷孕的李氏姐妹。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有兒女緣分。楊側妃冷眼看着,但心裡未嘗不希望自己盡早懷上。
“我如今月份大了,許多事情力不從心。你們家裡送年禮來的、你們要送禮回禮的一應都要過了慧心的明路。”宣親王妃漫不經心說:“我雖不一一看過,但慧心代我管着,你們也别取巧做些小動作,若是發現了,我自不會放過。”
若是不管着,像前朝有人帶了害人的東西進府,到時候有個好歹,誰也别想好過。
這是規矩,在座的哪有不應的,都紛紛表示自己知曉了。即便是自傲如楊側妃,這時候也得看嫡妻的面色行事。
之後便沒有什麼話要說的了,就等着宣親王和大姑娘從宮裡回來開家宴。
宣親王妃估摸着時辰,覺得宮宴差不離散了,就讓底下人都動起來,她則是帶着後院的女眷去迎接主子爺。至于兩個孩子則是讓奶娘看着沒出門。
宣親王果然沒一會就回來了,見狀還憐惜道:“天氣冷,就沒必要出來了。”尤其宣親王妃和李側妃都還懷着孕,凍着可不好。
宣親王妃就笑道:“妾算着時候呢,沒站多久。”
話是這樣說,宣親王還是趕緊讓人進屋,自己和大姑娘則是去換一身衣裳。
大家重新在正院落座。宣親王妃面上不顯,但哪裡不知道剛剛除了自家兩個妹妹,一群女人的眼神都死死黏在宣親王身上下不來了。不過宣親王向來敬重她,隻當瞧不見,除了和她說話,就隻關懷過同樣懷孕的李側妃,宣親王妃還是很高興的。
等宣親王和大姑娘也落座,家宴就正式開始了。
大郎君和晏吃過奶就睡下了,隻由奶娘抱着給宣親王看了兩眼給了壓歲禮就帶回院子裡。二姑娘钰珍倒是會自己用小勺子吃輔食了,就在旁邊給她單開一張小矮桌自個兒坐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