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嫚何郦方慧上了馬車,把顧長史找她談的事大概說了一下,何郦點點頭,方慧到時有些期待:“其實我也想找一些有興趣的教授制香方子,孫淼有句話說的還有點道理,我一個人在那瞎想不如找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商量一下說不定就碰撞出火花。”她說到這看到姜嫚和何郦饒有興趣的看着她,就不好意思的補充:“是他經常會跟着大理寺楊評事崔錄事幾人聊案子,崔錄事說人多想法多,讨論多說不定就能找到路子和線索。”
“這個崔錄事說的不錯,國家大事也不是聖人一拍腦門就定的,以前經常看到大半夜的各部侍郎和将軍們要進宮跟聖人商讨到開朝,就四年前幽州打不打就足足論了五六日。”
姜嫚那時忙着準備成婚事宜,隻知道大家聽到北狄犯關,沒幾日聖人就下令整頓兵馬支援幽州。
何郦說的也不是秘事,事情都過去四五年了,而且姜嫚和方慧也不是多舌之人。
幾人回到琳琅館,略過顧長史想開女學的事大緻說了下,錢蕪聽了放下心來,在官府這備了案,她回去說了大家都能安心出海打魚。
幾人在琳琅館附近的一家吃青州菜的老字号,喬三娘點了蔥燒海參、芙蓉雞片、黃魚豆腐羹、油焖大蝦、雜魚煲以及一道蜜汁梨球。
何郦聽到一道叫“烏雲托月”的菜名,甚是好奇,姜嫚說是一道湯,就跟小二說每人一小盅。
菜還沒上,烏雲托月先端來,用的海藍色的盅裝着,打開是一片紫菜,紫菜上面放着一個水煮的荷包蛋,荷包蛋白裡透黃,是有一點圓月的意象,何郦看到這不由說:“這哪能叫烏雲托月,應該用張大家的那句‘海上生明月’。”
“你别說,這麼一看看真有帶你像。”韓娘子聽了何郦的話,仔細看了藍色的底色,紫菜是海面上的烏雲,荷包蛋是明月,有那麼點詩意了。
恰巧小二送菜進來,聽到她們的交談,忙不疊下樓給老闆說,老闆琢磨着,便趁着上菜跟着上去。
姜嫚不是第一次見老闆,笑着互相介紹,那老闆就想聽聽何郦對其他菜色有沒有更多的建議。
何郦和韓娘子笑了一下,又給一兩道菜在器具上做了些改變的建議,那老闆喜笑顔開:“怪不得老爺子從小跟我說美食美器,我一直不明白,如今聽了兩位娘子的說道,怪我資質低,今天這飯就我請各位了,今天還有新送來的大黃魚,我再給你們做一道鍋塌黃魚。”
姜嫚起身謝過老闆,又說太客氣了,那老闆擺擺手:“不說您是姜氏商号在青州的東家,就是您那琳琅館開了,我這客人來得比以往多,還有那些找您談事的各家東家管事,總會在我這包個房談事,都是您帶來的運道,您不來我這還好說,來了不請您吃個飯,回頭老爺子知道了又得拿藤條抽我。”一個年近三十歲的男人說出這話,姜嫚可算知道為什麼是讓他做這家酒樓的管事了,憨厚有禮,開拓不行但守業足矣。
“我還認識上京知珍樓的東家,要是哪天她過來找我,我引薦你們認識,她也是做菜的一把好手,最愛與同道交流。”姜嫚瞧着他這樣想到遠在上京的王薇,想到王薇她就有點想知珍樓的佛跳牆了。
那老闆隐約聽到姜嫚吸溜聲,誤以為她餓了連忙道歉下樓,姜嫚回到屋子裡,大家等着她坐下才起筷。
“别說,都是做海鮮,青州海鮮與建州的不同,而且都是在青州,這家店與蕪娘的做法也不同。”喬三娘各道菜都吃了幾筷子,察覺不同就說出來。
“這就像文章,大家都是千篇一律,朝廷怎麼從中擇優,也不會有佳作流芳百世。”何郦不愧是做教學的。
姜嫚點點頭,“就像咱們琳琅館的首飾,出了大衆款不還要有定制的麼,每個人的審美一樣,有人喜歡大紅大紫,有人喜歡淡雅素白,也有像我這樣的,就喜歡金燦燦的。”
“何先生不要笑話我俗氣,我就愛金子。”
何郦笑着提杯跟姜嫚碰一杯,幾人誰不愛金子,就是何郦沒有錢也難出坊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