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靖侯梁述的宅邸在城北銀錠橋觀音庵左近,占地不廣而構思精微。此處原是荒嶺坡地,草木郁郁,人迹罕至,梁述素言“山水之趣,在于遠覽,非徙步所能窮”,見之即喜,遂在原坡之上辟地三畝,築一台、一閣、一榭而已。
園内廊閣不多,且重一“坐看”之趣。梁述曾笑言:“山水當藏于心,非拘于形。能于一方望遍四極者,斯為大觀。”其宅因之名“坐忘園”。常招高士清流,清言雅詠,煮酒聽風。暑日登台,既可避塵暑,又能俯仰天地,自得幽懷。
這日是梁府三公子滿月之宴,宗親賓客雲集,筵席未啟,園中先已熙熙攘攘。梁述素喜靜,不慣喧嚣,此番未曾親出,大兒子梁珣便代為招待。
梁珣将近而立之年,衣冠楚楚,立于石階之下,隻一拱手,便引得衆人目光盡落。人皆道梁家長子真乃“芝蘭玉樹”,溫文如玉,風神高雅。他年未冠時已入禮曹典籍,現為鴻胪寺少卿,主掌朝儀賓禮,素以辭采清麗、儀觀端凝見稱。
梁珣笑言天光正好,不妨攜衆遊園一番,覽坐忘勝景。于是衆人随他自垂花門入,過飛橋、轉曲廊,行至園中最高處的“聽岑台”。
彼時日影斜晖,煙水微動,極目遠眺,南望可見山脊如黛,西接翠林層疊,東有稻畦明淨,北則是京畿雲煙與萬家甍瓦,皆收眼底。台下芳草鋪翠,清香襲人,連那随行耄耋大儒亦不禁連聲稱妙。
梁珣立于台上,微笑道:“此地正對山湖相界,四面通景,家父常言,于此小坐一刻,勝讀十年書。”語氣淡然卻不失風流,從容之間自有器度,無愧“不學簪纓習輕肥,玉樹臨風自一家”之譽。
賓主盡歡之餘,園東一隅,二人遠立林影之下,目光不離台上。
其一人年近五旬,身形微胖,面白無須,笑時眼角下垂,一派忠厚。名喚範中複,原是蘇中鹽場胥吏,後為梁述延入幕府,言語圓滑、處事周全,慣于調和左右,府中皆稱其“笑面老狐”。
另一人則瘦削陰郁,膚色微青,眉目銳利,名曰杜崖,乃梁述親族遺孤,自幼入府撫養,雖聰穎敏思,卻心性狹介,素來心有不甘。眼見梁珣風采日盛,父子情深,杜崖面色不動,眼中卻隐隐透出冷意與妒意。
“惟峻兄。”範中複含笑喚杜崖字,“宮中旨意已下,命徐常吉掌神機營火器之技,另敕内閣議拟方略,欲借貸民間之财以資開海、鑄火器、練水師。侯爺恐須我等共籌其策,不知兄以為何如?”
杜崖淡淡道:“你是府中老成,我且聽你一言。”
範中複搖頭歎道:“難矣。今上初親政事,獨自臨朝,此開海之舉,乃長公主輔政所倚為首功。侯爺素與其政見不合,斷不會坐視其成。此番借貸民資,興利以濟軍需,于國或有利,于侯爺未必然。依我看,此事多半難成。”
杜崖聞言神色未動,心中卻冷哂:蠢材。梁侯素不以意直行,行事向來藏鋒斂迹,若果真要阻,必不于明處着手,反是要口頭稱善,暗中設絆。
他微一沉吟,道:“不如你我各出一策,侯爺自擇其一。你言其利,我言其弊。便說那火器之事,即使有民間資本相借,然耗資甚巨,成效未必可期。何不順勢而為,讓那徐常吉花了銀子,反落個力不能支?”
範中複眯眼一笑:“好說,好說。”
這“好說”二字,聽來随和,向來是他搪塞的口頭禅。杜崖也不知他心中所思究竟為何,隻是冷冷一笑,已自有盤算。
他心中暗道:開海、造炮、練師,三事并舉,若真行得徹底,至少需銀五百萬、時三年。民間資本初啟,今歲不過可籌一百萬上下——也便是兵部日前所奏軍需數目。看似雪中送炭,實則杯水車薪。
而戶部向由王閣老執掌,王閣老素與我等同氣連枝,屆時若銀盡而功未就,戶部一句“财政拮據,不便償還”,便可使民間群怨四起,後續之四百萬再無所出。既無資續命,那火器局縱然廠房初成,亦不過是一紙空樓,坐耗倉儲,不能成兵,豈非妙着?
他徑自得意,又想:若此策成,既得侯爺賞識,又可顯我才略于朝堂之上,梁珣再有儀觀,也未必勝得我實才。
聽得侯爺傳召,二人不敢怠慢,連忙趨步而入。隻見梁述端坐廳中,膝上抱着小兒,襁褓間滿月吉服,朱繡金紋,華而不俗。梁述眉眼含笑,神色溫雅,風流蘊藉之間自具清貴之姿,雖衣着素淡,亦掩不住那一身灑然氣度。
屏風之後,輕紗微動,一道纖影倏忽而逝,幽香猶在。顯是梁夫人方才現身,又避于屏後,不欲多見外客。
梁述緩緩撫着懷中嬰兒,唇角含笑,感慨道:“人生百味,皆不及懷中骨肉一聲啼笑啊!世事風浪正起,眼前雖小小一瓢,也盼他日能載千斛風雷。”言語淡淡,卻餘韻不絕,仿佛語中有意,聽者自品。
杜崖聞言,微一颔首,拱手笑道:“侯爺金言,崖愧不敢忘。今兒是好日子,願獻一策,為小侯爺添個喜氣。”
………………
内閣首輔王敬修府地處宣武坊西南,磚黛瓦青,庭院深深。彼時日落未盡,天光猶亮,殘照映檐角如畫。
父子二人方自宮中散值歸來,穿堂入内,脫下朝冠。廳中沉香袅袅,映得王敬修神色淡然,眉目似昏非昏。
王敬修年已七十五,曆刑部、禮部、吏部三遷,三朝四主,風霜之中坐至首輔,如今雖發白齒脫、行步緩慢,然目光深遠,素有“半壁老硯”之稱。朝中後輩或敬或憚,無不知其精于持重、最擅養晦。
其子王崐,年五十有六,乃今之戶部尚書,少負盛名,尤長于财賦之事。朝野間素有“王郎一口,戶部十倉”之譽,然其性急躁,喜權勢,好籌略,不乏世家子弟之傲氣,深得其父之用,也為朝中所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