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繁露春秋 > 第9章 莊靖侯

第9章 莊靖侯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内廷搜尋來的火器匠人皆不濟事,有不少是混賞賜打秋風的,林璠畢竟是未滿十歲的孩子心性,不覺有些着急起來。這日午後允中殿議事,小皇帝又因大臣們就五軍營夏季調防所需軍饷一事争執而抿起嘴唇皺起小臉,顯然是聽不大懂,故而不耐煩了。

瑟若出面料理罷,群臣搖唇鼓舌地散去,林璠氣得将條陳摔回桌上:“又是軍饷,又是夏季疫病赈濟款分配,什麼‘各地藩鎮、封國、地方節度使照例要進貢端午禮’的事都要拿出來說……”

想到方才這群老頭吵做一團,什麼“端午禮”落在耳中隻剩“粽子、禮銀、裁減、祭江”嗡嗡作響,沒的還把肚子聽餓了,小皇帝越發惱火:“說來說去,就是缺錢!朕看自秦以來,怕沒有一個年頭朝廷是不缺錢的!話又說回來,若真不缺錢了,要戶部幹什麼?”

雖是君主,這副模樣也煞是可愛,瑟若不由得掩唇而笑,叫内廷總管宋芳帶他回澄心殿吃點心,小皇帝這才繃着臉走了。

瑟若仍留在案旁,同戚宴之一道收拾文牍,就聽宮人通報:“莊靖侯梁公至——”

來人正是瑟若和林璠生母梁皇後的親兄弟,人稱國舅的莊靖侯梁述。

梁述緩步而入,隻以一柄玉骨折扇輕敲掌心,氣度溫雅從容,仿佛此間喧擾無法沾染分毫。他身着銀灰常服,未束甲胄,也無佩劍,卻無端讓人覺得像一把蒙鞘之刃。

他年近不惑,眉目極清朗,鬓角略帶霜意,瞧來卻不顯老,反生出幾分閱盡人事的從容。世人常贊莊靖侯風采絕倫,果然名不虛傳——眉若遠山,目似朗星,語笑之間自有不動聲色的笃定風流。

梁述目光掠過滿桌奏折文書,淡淡一笑:“原來殿中才散,若早一步,還能聽聽陛下如何議政呢。”

這話說得謙和,語氣卻像微風拂過水面,一點漣漪都未起,卻讓人心中無端一凜。

瑟若擡眸看他,亦笑:“舅父既要聽,何時不是能聽見的。”

戚宴之聽慣了二人語帶機鋒,悄無聲地帶着衆女官、提着需送到澄心殿的條陳匣離開。

一時間,室内隻剩梁述和瑟若二人,寂靜無聲,唯有風吹動花影在窗棂搖曳。

梁述取過小内侍奉上的茶水品了品,狀似随意地說:“聽聞内廷搜羅匠人造火器,不甚得法?”

“初時難免,亦在意料之中。我大晟地廣人阜,自不乏可用之才。”瑟若答,“舅父有心了。”

“東南沿海之事,我近日已着人詳加盤查,倭寇、海匪多為風聲虛張,實則根腳不牢,尚不足擾國安。若殿下真欲從速推行開海之策,也并非難事。”

梁述笑笑,續道:“此頑疾狀似難解,隻因四省總督各有算計,養寇自重罷了。畢竟還是要臉的,若我寫幾封信,李紹嶷、周廷谟這幾個老家夥,念着幾分薄面,也不好不應。”

瑟若冷然不答。

梁述不以為意,執扇輕叩掌心,自顧自地說:“至于火器一道,終歸旁門。氣燄易走,殺傷難控,戰陣之中,一偏即潰。且制法繁難、養工耗資,未成軍制反緻牽累。殿下若為邊防憂思,莫若整兵修武,清饷振軍,方是安邦本務。”

瑟若終于微微一笑,低頭攏起案上幾頁奏牍,語氣平和,然語意鋒銳:“舅父所言,自是有理。四省總督念舅父幾紙手書而肯聽調,自然是朝廷之幸。隻是這天下若真一紙書信便可止亂,又何須這許多刀兵?”

“火器未必當頭陣,卻可鎮軍心、攝敵膽。北地胡騎悍勇善戰,甲重弓強,辎重馳驟極快;邊将再有勇謀,若無利器相助,終是守多于攻。且今歲地氣反常,蝗患連年,邊饷緊張,朝中不肯輕啟大戰,邊地增兵不過萬人,如何能以寡制衆?”

她頓了頓,淡淡地說:“往昔舅父理戶部時,百司皆稱難,銀庫虧空,故為今之局猶艱。我今日所為,不過是拾遺補阙,不敢自誇。”

語罷,她垂眸而笑,神情澹然,仿佛方才那幾句隻是風過耳畔,不動聲色。

梁述聞言笑笑,将盞中茶水飲盡,似是被她的話逗樂了:“好,好一句‘拾遺補阙’,殿下這張嘴,向來這麼利索。”

他将盞輕輕擱回幾案,擡眸看她,神情溫和而帶幾分感慨:“你倒是長本事了,理政有條,進退得體,比從前更沉得住氣。是我教你打理各部、權衡局勢、拿捏人心,如今看來果然不錯。”

話說得輕,卻無一字不在提醒她:如今你所執、所倚、所恃,皆出自我手。

瑟若并未作聲,隻靜靜地看着梁述,眼中波瀾不興,唇邊笑意未退,卻似結了一層青霜。

殿中一時靜極,唯有銅爐中香煙袅袅,檀香沉沉。

良久,殿門外一道通傳聲打破靜默:“啟禀殿下,東南平海鎮急報入京——海匪圍島搶糧,兵備司請旨是否出兵壓制。”

梁述微微一笑,将折扇一收,起身整整衣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