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乍起,吹動兩人的發絲與衣擺,他們靜默伫立。
李燦兒微垂着眸,不敢直視秦正卿的眼睛,錯過他眼中此刻翻湧的情意。
秦正卿穩住心緒問:“郊外的工坊建造的如何?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
“正在建造中,估摸半個多月能竣工了。”
秦正卿聽到這,覺得半個月建造工坊還是久了點。他有點擔心李燦兒到時候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君子蘭的訂單。畢竟除了鞭炮,君子蘭又定做了那麼多錦屏開。
而且這些東西都是要進獻給皇帝的,根本不能出任何差錯。
七月初九,是萬國來朝的日子。
雖然現在離七月還有兩個月時間,但若是這工坊建得更快些,李燦兒便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制作了。
秦正卿道:“要不我多叫些瓦匠來幫忙,讓工坊快些建成。”
“若是能更快些自然是好,隻是這青陽縣瓦匠不多,我已經把能叫到的空閑的瓦匠都招去幫忙了。”李燦兒無奈道。
“青陽縣沒有,鄰縣還是會有的,我派人去周邊縣城找一找。”
李燦兒點了點頭,道:“秦公子,麻煩你了。”
“這十兩銀子,我可不是白拿的。”秦正卿一本正經道。
李燦兒不禁笑出聲來,又立刻掩嘴道:“若是事辦好了,本姑娘有賞。”
秦正卿:“一言為定。”
他們相視一笑,秦正卿便告辭離去。
李燦兒回到女工身旁,巡視她們做的成品,若是見到不合格的成品便挑出來,然後耐心地教女工正确步驟,直到她能做出合格的成品來。
這些女工來自鄉村,未曾讀過書,大字都不識一個。但大都勤勉認真,手腳麻利。
許多人簡單學了制作方式,上手做了一個時辰,便将成品做得又快又好了,比之前在縣城中招來的女工都強上一些。
李燦兒很滿意她們幹活的态度。
而這些被招過來的鄉村女工們,更加欣喜若狂。
無他,李燦兒給的工錢實在是高,這可比她們在土裡頂着烈日幹農活輕松多了。
隻是,她們發現來李燦兒店中購買花炮的客人衣着都十分體面,雖然也有同她們那樣的農戶,但十分稀少。
這是她們唯一覺得不自在的地方,她們的衣着打扮上不得台面,工作間坐不下她們這麼多人,不少人便是在大堂裡學習如何制作鞭炮,被來來往往的客人用厭惡的目光打量幾眼,她們就如坐針氈,隻能将頭埋得更低一些,專注做手上的活計,去忽略那些輕蔑的眼神。
時光如逝水,匆匆而過。
李燦兒将今日所有合格的鞭炮計入到賬本中,最後讓包非搬到庫房。
處理好這一切後,李燦兒才關店回家。
+
秦正卿動作很快,第二日便找來了十個瓦匠。
李燦兒決定帶着秦正卿一同前去她工坊所在的地方看看。
兩輛馬車分别載着李燦兒和秦正卿,三輛驢車載着瓦匠師傅,一行人
“大家辛苦了,我又讓人多找了幾個瓦匠師傅,來幫大家一起幹活。”
十個瓦匠師傅便走上前來,原本幹活的八個瓦匠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便有人帶着些怒氣,質問李燦兒:“李掌櫃,難不成您要換了我們嗎?”
“不是的,我希望這工坊能更快建成,便托人再去外地都找了些瓦匠師傅們來做事。”李燦兒連忙解釋。
原本的瓦匠被安撫下來,新來的瓦匠也紛紛拿起工具,加入幹活的行列。
秦正卿則打量起李燦兒的工坊選址來,這地方在青陽河附近,背靠大山,大門面前卻十分開闊。
“這地方選得很不錯。”秦正卿稱贊道。
“那是自然,我挑選了很久才決定買下這塊地的。”
李燦兒對自己的選址也十分滿意,她就是喜歡這有山又有水,然後門前地塊十分廣闊的地方。
這樣方便她之後制作新品花炮來試驗,而且,待工坊建成之後,若是工坊内的人操作不當,讓工坊走水,這裡靠近河水,也能夠迅速救火。
兩人沒說幾句話,便看到又有一輛馬車停到了附近。
李燦兒看了眼馬車,感覺有些眼熟。
這時君子蘭從馬車上下來,李燦兒立刻想起來,她就是近日來她店中訂了兩筆大單的客人。
李燦兒隻當這位客人是外出踏青,湊巧來途經此地。
隻是她們好歹相互認識,李燦兒便上前,準備與君子蘭打了個招呼。
李燦兒略施一禮,莞爾道:“蘭姑娘。”
君是國姓,君子蘭自然在确認訂單之時,沒有告訴李燦兒她的真實姓名。而是用了一個假名:蘭珠。
君子蘭對李燦兒回了個禮,目光就看向了秦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