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肥是根據農田畝數購買的。總之,西藏村民在春種時有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狀況的選擇邏輯,會力求達到人、農作物、牲畜之間的平衡,不僅要保證村民生計的延續,還要能夠減小生計的脆弱性。
農作物的生長及分工五月底至九月,在幼苗生長出來之後,甲措雄鄉比雜村的村民主要負責幼苗的護理工作。
在高原山地氣候下,氣候幹燥,雨季來臨較晚,降水量少。為了增産增收,村民會使用一定量的化肥和農藥,并結合一定程度的人工除草,這個階段工作的主要以女性為主。由于受到宗教的影響,尤其是在x鄉,根據籠統計算,在日喀則x鄉内大大小小的寺廟超過341座;不僅如此日喀則市x鄉距離紮西倫布寺的行程不到20分鐘;而且它還是曆代□□.大.師.的駐.地其宗.教.影.響.程.度與其他地區相比受到的影響更加明顯。
因此農民在使用農藥和化肥時,村民會考慮農田中其它生物生命的存在,擔心農藥或人工除草會傷害田地裡的小動物,能在人工除害的情況下會盡力避免使用大量的農藥與化肥,同時保持産量的增長。
在社會分工方面,x鄉的社會分工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在農區,因為性别的社會分工是非常明顯的,這種社會分工也使得男女各司其職,一般情況下“男主外,女主内”。
反而在牧區,因為牧業生産方式單一,因為性别的社會分工沒有農區明顯,相比農區而言女性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在分工過程中,一般是家裡年齡大的男性灌溉,女性在田間除草,而家庭中年輕、具勞動能力的成年男性在此時會選擇外出務工。但在人員較少的家中女性一人就承擔了全部的農業活動,如果家中還有未成年子女假期會來幫助父母農作;而男性則會選擇去打工,因此這一點作者本人認為是影響藏族家中出現一妻多夫現象的最重要原因,同時在此需要辟謠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戶口上其實有且隻有一對夫妻,一般是主持家的是戶主是父親,另外一個就是叔叔了。因為生存方式不得不選擇出最優的家庭結構,如此下來,一方面承擔女性角色的不會過于勞累,另一方面有兩名或者以上男性方便分工。以x鄉案例,算上幾年的新生兒和死亡人數大約為1000左右,其中80%以上的家庭就是一妻多夫家庭,往往這樣的家庭生計會富裕很多;而剩餘20%的家庭是因為家中隻有獨生子或者另一方去世而得來的,由此可見西藏農村地區更加注重勞動力的數量。
以上就是沈翊深刻體會到的跟在前的一切。
而現在就是谷物成熟前的一次儀式。
主要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驅災辟邪、慶祝豐收,融合苯教儀式對自然的崇拜的一種儀式。
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這個階段是村民收割青稞的季節。
在此之前會進行名為“望果節”的活動,全村男女着上新裝和僧侶一道列隊轉遊莊稼地。隊伍人員柱香、經幡、經書、寶傘、寶瓶、手鼓、鑼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後面。
隊伍按東南西北方向轉遊,每至一方祭此方神。
在行進的途中不斷地吹号、搖鼓、誦經、揮舞彩箭呼喊:“羌ang酷秀,央酷秀”,燒香敬供村神,祈求豐收。
轉完了莊稼地便在蔭涼處,共同進餐飲酒。
過後進行賽馬、賽牦牛、唱藏戲、跳舞等娛樂項目。
本意就是感謝自然同時也代表農忙的時候到了。
沈翊穿着不屬于自己的藏袍跟着一堆由小孩組成的大部隊完成了全部儀式,整體過程是很快樂的,他們聚在一起拿出自己從家裡帶出來的食物大家彼此分享。毫不快活!
回去的時候還是開着三輪車的尼瑪旺堆風塵仆仆來接他回去。
他問:“開心嗎?”
“嗯,很開心。”沈翊聽到自己說。
之後過一兩個星期尼瑪旺堆很忙,不知道在忙什麼,村長讓大家根據自家農作物生長的狀況進行收割,此時的田間地頭與春種時一樣繁忙。
沈翊注意到家中的成年男性及在外從事勞動力轉移的村民在此時紛紛選擇回家進行秋收。
尼瑪旺堆也不例外,讓沈翊好奇的是尼瑪旺堆似乎沒有去上春季學期的課程。沈翊想回去之後問問他。
沈翊看過了,這裡的農田适合機械化作業,他也打探到了村裡共有7台農用拖拉機,7台收割機。
整個過程尼瑪旺堆不讓沈翊插手,他拿着根據米瑪阿姨指令做好的飯餐,來到了田裡。
金燦燦的田野間,有個銅色的強壯雙臂在勞作。
首先,尼瑪旺堆先是使用四輪拖拉機套裝割曬機在履帶的傳輸作用下進行收割,收割效率提高了很多,在這種機器下草堆是方塊狀,方便他們搬運。
沈翊也發現這個村的收割時間具有統一性,現在很少家庭是獨自收割的,少部分家庭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進行收割。
整個收割過程大概需要十天,要根據自家的畝數和人力狀況來決定;有時他們會根據機械收割的好壞随後決定是否使用收割機,村裡的收割機是公共财産,而采摘的人員是通過抽簽的方式進行;從使用收割機的家庭收取一定的收入,這個收入是按照畝數計算。
尼瑪旺堆會在收割的過程中會将青稞一堆一堆放在田間,有利于将接下來的晾曬工作,整個晾曬過程需要持續一周至十天左右,這個看似方便實則一點也不,尼瑪旺堆誰在勸不了沈翊,隻能任由他插手。
那天晚上,沈翊覺得自己的雙手不是自己的了。
待晾曬過程完成以後,村民會使用聯合收割機進行脫粒工作,整個過程需要一周左右,但尼瑪旺堆并沒有用收割機,用他的話說就是對青稞不好。
沈翊不懂,隻能幹愣着。
最後,尼瑪旺堆将田地裡的稭稈用拖拉機拉回家進行加工儲藏,供家中牲畜食用,如果沒有曬幹那麼這一堆草就浪費了。
沈翊注意到尼瑪旺堆不會在收割完之後馬上進行農田翻耕,而是将牲畜趕到田間食草。而沈翊也想起來了自己剛開始來的時候遇到撿牛糞的孩子剛好是在這個時間段左右,隻是要靠近冬天一點點。
待到入冬在未形成凍土之前,村民會進行一次到兩次的灌溉。
第二年的三月、四月再翻耕土地。
沈翊拿着自己的筆迹本寫下x村村民在農業生産過程中投入成本是比較高的,會結合氣候和環境,并且遵循農業生産的法則和生産周期,整個過程具有間隔性。
在生産過程中,農牧民會根據農業生産需要,借助有利的地勢和資源運用于農業生産中。
同時x村年楚河的河谷平原地帶,土壤肥沃、氣候較為溫和,水資源豐富,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具備一定基礎的天然草場與濕地,對牧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位于高海拔地區,生态帶有明顯的季節性、脆弱性和敏感性等特征,諸如幹旱、冰雹、洪災等一部分自然災害對農牧民的生計影響較大。在這樣的生态環境之下,農牧民在農牧業生産過程中要順應自然、把握自然規律;同時,作為黑頂鶴的核心保護區域,在生活生産中要注重保護野生動物,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沈翊看着年楚河,不知不覺間想起了那個為貓貓實行葬禮的女孩,也想起了兩人喝的那苦的不能再苦的青稞酒。
不知不覺中似乎過了一年。
“嗯?你在幹什麼?”尼瑪旺堆脫下自己的衣服問眼前的人。
沈翊合上筆迹本伸手抱住對方說:“寫人生感悟呢!”
米瑪阿姨并沒有給沈翊答複,隻是會避開兩人在一起的時候。
這段日子對于尼瑪旺堆,對于沈翊無疑是最快樂的時間段。
勞作、收割成果,累、痛并快樂着。
隻是悲劇總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