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魔尊大人落魄之後 > 第27章 命運的裂隙(2)

第27章 命運的裂隙(2)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翰林院原就不屬于六部的範疇,向來是清貴之地,掌編修國史、起草诰命,與六部各司的實務交割本就稀疏。

按理說這件事與霍問并無多大幹系,霍問不大可能與這件事扯上關系,他入翰林院不足兩月,每日埋首校勘典籍,案頭連兵部塘報都少見,更遑論卷入六部的差事。

偏生去歲撫州洪災遷延數月,朝廷連派三撥欽差都未妥善處置,天公不作美,今春雨水漸盛,槐州又告急,内閣急得直跳腳

——六部能外派的郎中員外郎早被抽調一空,連大理寺的評事都去了江南查赈,實在沒處調人,竟将主意打到了翰林院頭上。

六部缺人得很,但他們翰林院的人也不是随便就能調的,他們三人方入仕正是趁手的時候,有人就把注意打到了他們身上。

瀾庭蘊的叔父是當朝戶部尚書瀾臣書,張華業的父親張為民前些年又因功從嶺南調回做了這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瀾臣書昨日遞了折子,言及槐州糧草調度需翰林協理,提及“……應同為陛下分憂”;吏部尚書張明遠則在早朝上力陳“新科進士當知民間疾苦”。

這兩家人脈盤根錯節,偏生又都是今科鼎甲的座師,事情便透着些微妙了。

他二人最先被聖上下令同将軍李适一道押送糧草前往槐州救災。

瀾庭蘊、張華業領了聖命,第二日便要随李适将軍點兵起程。

翰林院值房裡,二人正收拾文牒,忽聽得廊下傳來細碎腳步聲,擡眼便見霍問抱着一摞《災異考》踉跄進來,青衫下擺沾着未幹的墨漬——這少年近日正埋首校勘先朝災荒典籍,腕間還纏着解經時用的帛帶。

“明瀾兄、實績兄,你們可曾看過《河渠志》中所載‘槐州段堤工易潰’條?”霍問将書冊往桌上一放,面露凝重:“昨兒我校到元祐七年洪災案,當時也是先壞堤後缺糧,布政使司調糧走了旱路,反被水沖了棧道......”

張華業笑了笑,柔聲打斷了他:“知之這是真上了心,隻是……”

話音未落,便見瀾庭蘊指尖叩了叩案頭的兵部塘報:“實績兄且看,李将軍拟的運糧路線正是走旱路經栖霞嶺。那嶺道去年便有坍方記載,我叔父前日還在戶部提過此事。”

三人正說着,忽聞窗外傳來吵嚷聲。原是李适麾下參将賀沛前來催問翰林院随員文牒,言辭間頗有些輕慢:“我等在前線賣命,這幫酸書生倒磨磨蹭蹭......”

昨日未時三刻,内閣忽然傳話:着翰林院再遣一人随隊,協理文書事務。

消息傳到值房,瀾庭蘊與張華業對視一眼,都看出彼此眼底的詫異。

陛下竟是欽點了霍問随行!

原是當天早上,戶部尚書瀾臣書與吏部尚書張為民又在禦前争執,一個說“霍探花熟稔典籍可參詳舊例”,一個道“稚子何堪重任”,争執不下時,竟是聖上開口:“瀾卿言之有理,且讓霍卿去曆練曆練,有李适在,定能護他周全。”

消息同樣傳到正整理文書批注的霍問耳裡,他倒是挺樂意去槐州救災,隻是忽聞窗外傳來壓抑的争執聲,捏着狼毫的指尖頓了頓:

“霍編修當真隻有十三歲?”是吏部文選司郎中的聲音,“這般稚齡……”

“聖上口谕豈容置喙?”另一個中年男聲帶着不耐,“沒見李将軍的急報麼?如今急缺人手,槐州護城河決堤數日,餓殍已浮滿河面,再拖下去——”

聽二人的談話,霍問又忽然想起前日在史館見着的前朝救災圖,絹本上百姓衣不蔽體、屍橫遍野的場景,與今早雜役說的"槐州樹皮都快被啃光了"竟重疊起來。

指尖無意識摩挲着聖旨邊緣,他望向牆上挂着的禦賜"清慎勤"匾額,突然意識到自己校勘的那些"轸念黎元"的典故,如今竟要化作實實在在的腳印,踩進滿是泥濘的槐州土地。

李适将軍麾下士卒将糧草裝上車,霍問在一旁認真看着,像是怕搬的少了漏了。

霍問忽覺肩頭被人拍了拍。

張華業遞來一個包袱,面上似笑非笑,指了指幾大車糧草:“知之可知,這一車糧草夠多少百姓吃三日?”

霍問搖頭,又見瀾庭蘊從袖中掏出個油紙包,裡面是幾塊蜜漬梅子:“路上濕氣重,含着些免得暈車。”

賀沛從一旁經過,看着二人毫不避諱地嘲道:“嬌氣。”

霍問瞪了他一眼,沒有和他多做争執,隻是謝絕了瀾庭蘊遞過來的梅子,故意大聲道:“多謝明瀾兄,我不會怕濕氣也不會暈車,一點都不嬌氣!”

瀾庭蘊隻好收回了油紙包,轉向張華業:“實績兄可要來幾顆梅子?”

張華業倒沒有和他客氣,撿了兩顆便往嘴裡放:“多謝明瀾。”

霍問想起剛剛梅子放在自己面前時賀沛的嘲弄,現在張華業吃了他倒是沒什麼反應了。

這賀沛是對他有看法?

他莫名感到來自生人的敵意,有些失落地看着瀾庭蘊手裡的那包梅子,小聲嘟囔道:“吃幾顆梅子才沒什麼嬌氣的……”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