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個時辰,午飯時間結束,下午的課還沒開始,部分學子繞着書院四處散步消食。昕芮回到學生的廂房中,為了讓學子中午可以假寐一會,學院特地為每個人準備獨立的廂房,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非常貼心。沛珊遞過包子和饅頭,昕妤端着茶水輕輕吹氣,看着昕芮狼吞虎咽的樣子,她們既心疼又無奈。
昕芮吃完了饅頭和包子,突然不解的問:“怎麼今天的分量這麼少呢?”
昕妤和沛珊對視一眼,不情願地解釋:“你今天被停膳了。”
昕芮皺着眉頭,問沛珊:“博士說不讓我吃午飯,誰這麼多管閑事停了我的午膳!是四皇子嗎?”
沛珊搖搖頭,抿了抿朱唇猶豫了一下:“是宇文馨。”
昕芮心想,宇文馨是誰?這個名字好熟悉啊。
昕妤看出姐姐的疑惑,輕聲解釋道:“她是兵部尚書的女兒,宇文軒的妹妹。”
怕姐姐不明白其中關系,她補充道:“宇文軒是大房的大公子,她是二房的長女。”
宇文軒?他這樣的一個溫潤如玉的男子怎麼有如此趾高氣揚狗眼看人低的妹妹,感覺她老針對自己,難道自己得罪過她?
昕芮接過妹妹的茶水,悶悶地一骨碌喝下去。
此時的廂房外陸續傳來腳步聲,沛珊起身催促昕芮:“快把舞衣換上,誤了時辰,又要挨罵。”
昕芮不情不願換上質地輕柔的絲綢舞衣,跟着兩人來到學藝堂。
學藝堂位于太學的最後一道門,與八棵古槐樹一樣,在學院的中軸線上。當時入學女學生必須在琴棋書畫舞中選修三科,昕芮不喜歡下棋畫畫,隻選了琴、書和舞。
一個世家子弟需要很多的技藝傍身,每場宴會一個接一個的才藝展示環節都讓所有的名媛淑女暗自較勁。當朝皇帝喜歡樂舞,大昭朝的宮廷樂舞機構迅速擴張,樂舞坊鼎盛時期多大數萬人,其中名家雲集,高手如林,她們舞藝精湛,傑出的表演和優雅的舞姿引起當朝女子争相仿效。
這次入選太學教導宗族女子舞藝的助學叫謝阿蠻,是當代之秀,裴聲藝壇。她是宮中樂坊最受寵愛的舞姬,雖然名在樂籍,卻于内侍省列冊,享受正五品奉酬,是個極特殊的人物。她從小在外教坊習舞,因色藝俱全入選内教坊,又得名師傳授,後因一曲《淩波曲》名震宮中。
另外三個舞蹈名家,分别是前朝的衛皇後,成名曲是《秦皇破陣曲》。前朝的公孫大娘,著有《公孫大娘舞劍曲》,最後就是當朝的薛貴妃,她當時就是因為一曲《折腰舞》得到昭太宗的青睐。
所以太學裡有如此技藝超群的女博士,女學生們都殷切期盼,早早來到學藝堂等待。
大家自覺的排成一排,靜靜候着。
不多會,一個身着青色衣裙年過四十的女子緩緩走進來,她頭绾驚鴻髻,身披碧綠的翠煙衫,腰着水霧綠草長裙,肩若削成腰若約素,嬌媚無骨入豔三分。後面帶着三個自己的學生,也是身姿婀娜,體态輕盈,仿佛行走在行雲流水間。
未語先笑,謝博士簡單介紹了自己的背景,提前告知各女學生,學舞是件很苦的事情,若怕苦怕累,趁早放棄免得受罪。
大昭朝的樂舞機構有太常寺、教坊、梨園、宜春院等,集中了大量技藝高超的樂舞伎人,重視舞蹈技巧的培養和訓練。大昭繼承了前朝大一統的成果,既有南朝的清商樂舞,又有北朝的西涼、龜茲、高麗、天竺、康國、安國、疏勒等東、西方樂舞,特别是接受了西域各族樂舞的影響,舊樂新聲,漢胡交融,促進了大昭樂舞的發展。而大昭舞蹈的類型包括軟舞、健舞、宮宴舞、四方樂舞蹈和劍器舞。
宗族女子一般在自己的貴族圈子裡面會獻藝,載歌載舞提供氛圍價值和展現舞藝,所以她們學習的目标是小型娛樂性舞蹈軟舞。
軟舞包括綠腰、霓裳羽衣舞、驚鴻舞、淩波舞、折腰舞。從最基本的動作開始:壓腿、踢腿、橫叉、下腰、虎跳、掃堂、空中分叉、倒踢紫金冠等等。謝博士一邊說解,一邊讓她的學生示範對應的動作,方便各位學子清楚自己的喜好和接受度。
接下來是分類教學,每個排隊的女子都按照助教的要求試做動作,沛珊、昕妤很輕松的完成了,輪到昕芮,先是壓腿、踢腳,還可以,不難。到了橫叉,昕芮覺得自己可以,結果一下去就卡住了,整個學藝堂二十個女子,前面十八個都下去了,偏偏到了昕芮就下不去,她臉刷的一下紅了。
謝博士放下戒條,蓮步輕移的來到昕芮身旁,眉目溫和地笑着說:“沒關系,第一次難免會有些困難,慢慢就習慣了,我來助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