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強敵他又兇又舔 > 第23章 第 23 章

第23章 第 23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厲孺子的眼淚卻變得止不住,一直到陶曉山帶着名單回來,他仍然無法抑制。安待賓将他扶坐正好,等待辨認名單上的人名。

“殿下,葉娘子,這第一張是近五年,在書院不幸身亡的學子名單,第二張是失蹤的學子名單,最後這張是辍學名單。”身亡者名單最少,失蹤者次之,辍學者最多,寫滿了整頁紙。

虞守白便道:“還是把名單交給他們二人先看吧。”說完,他起身接過名單。

姜琉視線飄浮,虞守白一笑,将到手的名單先遞給了她:“不知他們所拟的名單有無遺漏?”

姜琉愣了下,心猿意馬地接過去,目光自上而下,輪流閱看、翻頁。

頂級人精自然能識讀她的表情。她的目光從落下、到離開,速度最快的一處,立刻被虞守白圈定。

她看完還給了虞守白:“據我所知,沒有遺漏。”

她的聲音聽起來并不輕松。

趙初荔和葉眉蛟的唇邊都漾起了弧度。

虞守白才把名單遞給安待賓二人,他們看過一遍後,指出了自己認識的其中幾人,有一人的名字,正好落在姜琉的視線回避最快之處——馮照,家住永安城善化坊,嘉曆十七年秋九月初辍學。

虞守白指着此人的名字問二人:“你們可知這個叫馮照的,具體因何故辍學?”

安待賓先是怔住後,忽然大聲道:“我知道!馮照是因家中弟妹染疾身亡,他阿娘傷心欲絕無法支持,才離開書院的。”

趙初荔和葉眉蛟的眉間驟然一涼,善化坊、家中三個孩子、于去年九月初離開書院!據寶璐樓的言六所說,蕭茵娘是去年十一月才到寶璐樓做工的,從時間線上看,此人應該就是阿炳!他離開書院後的兩個月,到底發生了什麼?

陶曉山也恍悟道:“在我印象中确有此事,馮照為人羞讷寡言,家中生變後,精神更是遭受打擊,聽說他要離開書院,平日裡交好的朋友還苦口相勸——”說到這裡,他猛地一愣,猶如被電擊中。

虞守白目光發沉:“與他交好的朋友,是不是那日我們第一次來,中了邪術的人?”

陶曉山栗然頓首。

衆人臉色劇變,姜琉更是煞白無人色,眼中的驚恐藏也藏不住。

陶曉山倏地看向了她:“去年九月的話,應該是師妹替馮師弟辦的離院事宜,師妹,你對此人可還有印象?”

姜琉雙唇顫抖,半晌才點了點頭,聲音斷續虛弱:“是,是我,我替他辦理的,可我對他,實在沒什麼特别的印象。”

趙初荔蹙起了眉,顯得有些不滿:“既是過你的手,怎會毫無印象?不管馮照平時有多不引人注意,他離開之時,你總跟他說過幾句話吧?你把當時的情形仔細道來,任何細枝末節都不要錯過。”

姜琉啞了一瞬,才将心神定住,含歉道:“請殿下寬宥,當時是我負責打理離院等諸項雜務,馮照來找我時,并沒有說起家中的事,隻是很堅定說要離開書院,我見他決心已下,便沒有再多問,要說對他有什麼印象,那就是他曾問起,書院才發的學子服能否帶走。”

于是陶曉山便對衆人解釋道:“按理說學子服都是由自己付銀子,可南陌書院有一筆專項銀子,是撥給貧困者,資助他們一年三套學子服,及平日所用筆墨紙張等物的,隻要禀明自己的困難,書院都會給予資助。”

“那你當時怎麼回答的?”趙初荔問姜琉。

姜琉立刻道:“我沒有為難他,讓他帶走了,連同他當月領取的文房用品,還沒有使用的,也都一并讓他帶走。”

趙初荔的目光深幽了起來,姜琉如此回答,應可判定可信,馮照沒有死在書院,而是主動離開了書院,隻是他離開之後,和書院必定還有某種聯系。

她冷感的眸霭一起,不知想到了什麼,隻見黑如點漆的墨眸在眶中顫移不定,顯出疑慮重重:“姜琉是吧,你是哪裡人?家中還有何人?是何時進的書院,又是何時考取的進士功名?”

姜琉吓得一瑟,竟當場腿軟跪下,聲音發哽:“回殿下的話,我是涼州人,家中有爺娘弟妹,阿爺在涼州擔任錄事參事一職,因自幼博覽群書,出口成章,阿爺便悉心培養我考上書院,在書院苦讀兩年後,于嘉曆十六年考取了進士科,成為院使的弟子,留在書院至今。”

“噢?年紀輕輕能考中進士科,你也算得上文采出衆,不枉費你阿爺把你送來永安,那你将來有何打算?是繼續留在書院打雜,還是想入朝為官?”趙初荔的聲音帶着一股壓迫,逼得姜琉不敢擡頭。

姜琉的後腦勺微微顫抖,隻敢對着地面回話:“姜琉不敢自稱文采出衆,為官需要考過铨試,我至今仍然尚無把握,阿爺屢次托人寄來書信,鼓勵我将來能謀一個不錯的朝職,也不枉費他多年的悉心栽培,姜琉不敢辜負阿爺的厚望。”

趙初荔冷冷地注視着她的後頸:“起來吧,隻是随口問問,你也太過膽小了,馮照一事,你按照規矩辦得沒有錯,本殿又豈會對你吹毛求疵?”

虞守白的聲音帶着寬慰:“姜娘子先起來吧,能夠考中進士科,便是有真才實學之輩,你阿爺亦有識才之慧,待來日過了铨試,姜娘子不愁沒有錦繡前程,不過你既然是涼州人,在下可否托你辦件事?”

姜琉從後脊梁爬起了寒意,陶曉山見她似乎起不來,便上前攙她,隻是他的眼中除了疼惜,還另有一股不妥協的堅毅。

姜琉站穩後道:“不知何事能幫到貴人?”

虞守白:“宗師在涼州遊曆時,很喜歡聞丘山一帶的風景,能否請姜娘子将聞丘山的春色落于筆下,以慰宗師雅趣?”

“這個不難,我回去後便準備畫作,不知畫好後如何交給貴人?”

“送進宮吧,随同聖人本月的書信,一起送給宗師便是。”趙初荔搶過話,看了虞守白一眼,他想試探姜琉的底細,用一篇畫作判斷她的正邪,屆時姜琉作畫時的情形,會通過畫作呈現出來,她也想第一時間觀看。

虞守白沉默地認可了這個回答。

“那名與馮照交好的友人何名何姓?現如今是何情形?”葉眉蛟開口問道。

陶曉山搖搖頭:“那人名叫張陌,目前已回家中養病,後續如何,書院還未有決議,也要看他身體恢複的情況,不過我聽說他腦子似乎受了影響,恐怕能回來的可能性不大。”

“馮照在書院,除了張陌一人,還與誰交好?”

陶曉山顯然不知情,轉向安待賓和厲孺子:“你們可知曉他平日跟誰來往?”

厲孺子方才哭得奄奄一息,現在尚是懵然未知,張口說不出一句話,安待賓褐色的眼珠在眶中一輪,猶豫道:“馮照跟張陌在一起的時候比較多,我也見過幾次,除此之外,還有一次在食司,我見到他與代大娘說話,他表現得十分感激,我猜測應該是代大娘在吃食上,對他有所關照的緣故。”

趙初荔感興趣道:“是那晚做筍肉馎飥的代大娘嗎?”

陶曉山忙說是:“代大娘是熱心人,平日裡常常體貼大家,像馮照那樣貧困的學子,在食司買不起什麼好的吃食,她看在眼裡,便會私下給與一些關照,我們南陌書院的不少人,都當她像自家長輩一樣尊敬的。”

虞守白眼中一黯,有些不自在道:“可否讓我們見代大娘一面?”

趙初荔似笑非笑地望住了他,那雙杏圓的眼似乎在說,你為了對付我,竟害得這樣的好人關進牢獄,心裡羞不羞的?

陶曉山忙讓師弟去請代大娘,片刻之後,一名頭裹帽巾,身着葛衣,腰間系着圍擋的婦人被帶到屋門口,婦人縮着肩膀,垂首盯着地面,看不清長相。

陶曉山引她進來:“代大娘莫慌,貴人請你來問幾句話,不打緊的。”

代大娘進來後,依舊局促不安地盯着腳尖,顯得相當緊張。

虞守白心中有愧,正欲開口,便聽一旁的趙初荔,聲音溫柔得仿佛一團透花糍,軟糯地散發熱量:“本殿一直惦記代大娘做的筍肉馎飥,不知今日可有口福?”

代大娘詫異地擡頭,目光觸及一位神仙般的小娘子,立刻渾身過電一震,當即便跪下道:“隻要殿下喜歡,奴家這就去做給殿下送來。”

衆人暗自佩服這位代大娘的應對,陶曉山也目露驚異,他原本擔心代大娘上不得台盤,想着怎麼替她周全場面,沒想到代大娘與十殿下一問一答,竟如此妥當。

虞守白暗自松了一口氣,如果因為他那夜試探趙初荔,連累得别人成了驚弓之鳥,從此畏首畏尾地避諱,那他心裡也不好受,現在看來,這位代大娘的性情十分爽朗,不是動辄便過不去坎的人。

趙初荔笑聲清燦:“快請起來吧,我等今日有事想問代大娘,待問完話,再品嘗筍肉馎飥也不遲。”

代大娘手腳麻利地站起來,衆人這才看見,她雖有了年紀,體型寬胖,卻生了一張眼角帶彎的瓜子臉,隻是臉上已經有了不少斑點和皺紋,常年勞作之人,身上的圍擋卻是十分幹淨整潔,足見平時講究衛生,可以想象她在雙十之年,必有一副俏麗招人的容顔。

虞守白向她微微颔首:“有一位名叫馮照的書生,于去年九月離開了書院,不知代大娘熟悉此人嗎?”

代大娘便點頭道:“奴家認識,他每次來食司,都隻買一個玉尖面,奴家見他話也不多,因為買得少甚至還會臉紅,便自作主張,每次都給他加點添頭,剛開始他執意不收,那孩子的脾氣可倔了,後來奴家故意假裝生氣,他實在拗不過才收下的,離開書院之前,他還來食司跟奴家告了别,是個很好的孩子。”

衆人聽完陷入沉默,代大娘嘶了一口冷氣,連忙追問:“貴人不會無故問起他,可是他出了什麼事?”

虞守白問道:“代大娘可知馮照的小名?”

代大娘狐疑回想後道:“似乎叫做阿炳?”

衆人臉色嘩然,卻又異口無聲,代大娘有些着急:“是奴家記錯了嗎?有一次他非要行大禮道謝,奴家怎麼攔也攔不住,當時他自稱應該就是阿炳,奴家還沒糊塗到記不清啊!”

虞守白見趙初荔不忍地挪開了目光,便輕歎一聲:“還請大娘節哀,馮照他身亡了。”

代大娘面色一僵,瞬間湧出眼淚,傷心道:“奴家就知道,貴人不會無故打聽他的消息,果然是出了事,當初他來道别時,奴家問他将來有何打算,這孩子死犟着不說,隻是再三感謝奴家平日裡的關照,奴家當時就覺得有哪裡不對勁的。”

虞守白轉了轉眼,心中暗忖,馮照噤口不說打算,不管代大娘怎麼問也不肯透露,可見他是有打算的,他離開書院之後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又是如何沾染上的魅邪?馮照的死和蘇聞海的死之間,究竟有何牽連?

這一連串的問題,也在趙初荔的心頭盤旋,她目透怔惘之色,不期然撞到了虞守白的視線,竟然被其中的複雜吸引得呆住了。

下一瞬,她好像身不由己地,跟他進入了同一個結界,虞守白身上奇怪的沖和感,她在下一刻領會得淋漓盡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