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她靠畫圖拯救蒼生 > 第11章 第十一章 懸河

第11章 第十一章 懸河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卻聽姜樾道:“這條河有問題,四到六月水流湍急,說明河堤壓力大,但凡暴雨則容易決堤。黃沙說明會泥土堆積,擡高河床。”

“這個地方枯水季可會做什麼措施麼?”姜樾問。

張明賢回想之前查閱的書籍,答到:“每年都會派人去修築堤壩,且巡檢常駐城南,水位稍高就會禀告縣衙早做打算,近二十年還算穩定。”

“不對,穩定隻是表象。”姜樾搖搖頭。

“如果說泥沙沉澱擡高河床,不斷修築堤壩隻會導緻堤壩高度不斷增加,承受的水越多,堤壩就會越脆弱,修建堤壩的材料限制,就算年年維護,每過上些年份都會有一次大的事故,看記錄中頻次在十幾年到二十年之間的樣子,上一次事故在二十一年前。”

張明賢看着姜樾的臉,少女的臉上還沒有褪去青澀,但說出的推理卻有理有據,字字铿锵。

姜樾的想法與衆不同确不無道理,年年修築堤壩,堤壩越來越高,水位卻沒有下降,那出問題的地方在于河床,四到七月黃色的水,水是無色的,那黃色的就是泥沙,也說的過去,但具體如何也沒有人測量過河床的位置。

“是這樣的,前些日子我去了趟城南,堤壩都快趕得上城北的山高,年年築堤水位卻依舊居高不下,如果決堤,半個縣城都會危險。不過姜大娘子怎麼突然想起看地理志?”

姜樾找張明賢要了張紙和筆,一邊在紙上圈圈畫畫,一邊告訴他:“昨晚做了一場夢,夢到城南決堤,感覺地理位置有些像東望,但不太确定”。

堪堪将城北的地勢畫了出來,遞給張明賢。

那是昨夜她夢中的場景,複原的河流沒有決堤的樣子。

“這條河水深大約多少……”

“六十尺左右。”

大約三百多米的距離。

姜樾在紙上的大概估測了一下比例,在河堤上畫了一道線,這是河床的位置。

張明賢一見,頭皮有些發麻,河床的位置大概算下來能淹百姓房屋的一半高,若是決堤,這些百姓是幾乎沒有生還機會的。

“張大人請看,河堤高度約八十尺,河床水深六十尺,河面距離堤壩一段距離,但估算一下餘量不會很足。”

“而河床幾乎與百姓住宅持平,這在豐水季很危險,建議未雨綢缪,如今到豐水季時日尚早,真出什麼事就不好說了。”

這點張明賢認同,但是也是曆屆縣令頭疼的事情,每一位上任的縣令都想過解決這個問題,為任職增添一筆履曆,但卻沒用成功過,失敗反而會勞民傷财。

豐水季水量太足,洩洪一時半會也不知道往何處引流,一直修築堤壩也無疑是治标不治本,但又并非連年都會出事故,熬過任期無事發生的縣令也大有人在,既然無法從根源解決,那就順其自然了。

“可有枯水季?”

姜樾記得黃河是有枯水季的,有幾個月甚至會幹旱。

“有十二月到二月,水量少,有時候甚至會幹涸。姜大娘子莫不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張明賢問。

姜樾才來幾個月,不太了解這邊情況,也不敢妄下定論:“建議談不上,倒是有些想法,也不知道可不可取。”

“願聞其詳。”

姜樾和張明賢看着那張地勢草圖,姜樾又河床下劃了一道線,寫下歪歪扭扭,勉強辨得出的“清掏”二字。

“既然起因是泥沙淤積,我們可以将泥沙清掏出來。用清掏的泥沙加固堤壩,或者用泥沙放淤改土。又或者将水引流至某處堰塘積攢起來,用作灌溉。”

張明賢發覺姜樾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謀而合,他曾經想過清掏淤泥降低水位,但思來想去沒有想明白淤泥應該去向何處,卻沒想到還施彼身這主意。

“所以枯水季清掏,降低河床高度,引水灌溉的話,東望縣也許不需要,這邊水分向來充足。”

張明賢接過筆,在“清掏”二字旁邊寫上“引流”。

“引流的話,可以與隔壁蓮花縣商議,我們這水分充足,可是山那邊的蓮花縣水氣被山阻擋,經常幹旱,也許可以請他們一起幫忙。”

姜樾歪歪扭扭的字體與張明賢的清秀有力的字并列在一起,如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的碰撞。

姜樾一直好奇,為什麼新來的縣令那樣年輕,與印象裡的有些不同,最終還是決定問出來。

張明賢卻混不在意的直接訴說出來。

“一般情況,縣令一般是由本縣的舉人擔任,說來慚愧,我是去年的進士,今年因為監考失職,左遷來的,既來之則安之,想着為百姓做點事也好。”

姜樾聽到張明賢說自己是進士時,雙眼放光,她見過明朝狀元第一甲趙秉忠的試卷,全文2460字工整小楷,無一錯字。

“那你們卷面是否,不能有錯字?”

張明賢卻道:“不能錯字是基本的,而且得清晰工整,不然閱卷人能直接不看,當做廢卷的。”

姜樾差異,這般嚴苛。

“那我可以要一本張大人的字帖麼?”姜樾有些不好意思,手稿在古代算是比較私密的物件,女子要男子字帖算是有些突兀。

張明賢猶豫了一下。

姜樾以為自己冒犯了張明賢,連忙解釋。

“我沒有别的意思,就是覺得張大人字好看,想要一本回去臨摹,我這字,有些醜的别出生面,實在不好見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