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對視一眼,辛月瞧見郭玉娘雀躍的眼神,心中哀歎道:完了,完了,這小表妹妥妥的小卷王了,日後沒有清閑日子過了,學習不努力都不行,總不能被小三歲的小表妹吊打,辛月一個成年人芯子哪裡挂得住臉。
辛盛不經意瞧見辛長平剛做的時文,本隻是掃過兩眼,沒想到就被吸引了目光,便問:“可是爹爹新作的文章?兒可否一觀?”
辛長平頗為自得的撫着短須,用好似漫不經心的的語氣說道:“為父适才閑來無事,便随手一做,盛兒自取,自取。”
辛月聞言嘴角偷笑,暗自在心裡對比爹爹和哥哥這種裝相時的語氣神态,發現果真一脈相承,不愧是親生的父子倆。
辛盛雙手舉着辛長平的文稿細細讀了一遍,仔細品味一番後感歎道:“爹爹的文風古樸大氣,雖不同于現今流行的講究辭藻華麗,鋪叙繁冗的風格,但兒讀之深覺言之有物,字字珠玑,兒覺得這是一篇極好的時文。”
将文稿細心捋平整放好後,辛盛站在辛長平對面行了一個長輯禮,而後說道:“爹爹近些年為了家中生計,日日早出晚歸一心辦公,本以為爹爹将學業放下了,今日見到爹爹這篇文章才知,爹爹的學業一直未斷,縱是操勞生計也一直堅持學習上進,爹爹是兒的榜樣,兒日後必和爹爹一樣鞭策自己,不論處在何種境地,都不會放棄學習。”
辛長平聽後無言半響,幾息之後才歎了口氣,将兒子扶起來說:“今日爹亦有所得,三年前何大人曾對我說過,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習不僅僅隻是讀書,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考取功名為了為官,為官為了做事,做事自然也是學習,今日爹方知當年何大人的話中之意,便将此話與我兒共勉。”
辛長平眼神堅定的注視着辛盛,拉他一道體會自己今日心境上的成長,說道:“盛兒你天資出衆,遠勝為父,爹爹心中驕傲,但須知科舉之路艱難,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後便是一時受挫,也要記住永遠不能停止學習,但學習不止讀書這一種方式,前進的道路有許多條,有時一條走不通便換一條,隻要不放棄,終有一天會走到終點。”
辛盛聽完辛長平的話似有所得,眼神堅毅聲音堅定的道:“兒領訓。”
晚間辛月和郭玉娘在床上睡前夜話後,郭玉娘突然湊在辛月耳旁小聲道:“下午大表哥同大舅舅在書房說的話,我聽不大懂,但感覺他們好厲害。”
辛月想起自己頭懸梁錐刺股般痛苦的高三生涯,而古代的學子若想出頭,這種噩夢的日子何止一個學年。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可能成名者有幾人?
辛月替郭玉娘壓好被角,說道:“睡吧,等我們大了就懂了。”
“嗯嗯,表姐莫要背身,我要看着表姐睡。”郭玉娘緊挨着辛月撒嬌,真就這麼貼着睡了一宿。
第二日是初三,一早便有差役來敲院門,辛姑母開了門後去尋了辛長平。
這差役姓劉,便是昨日張捕頭安排替辛長平去長河村辛家、清水鎮上宋家送信的。
劉差役昨日下午得到信後便動身去了,夜裡才趕回縣裡,見天色太晚不好去打攪,所以今日一早才來登門。
他進門見了辛長平忙賀道:“恭喜辛大人喜得麟兒,祝小郎君歲歲平安,福壽永康。”
“多謝多謝。”正房裡宋氏坐月子,辛長平便引了劉差役去辛盛屋裡說話。
劉差役吃了碗辛姑母端來的蛋茶,肚裡飽脹了起來,便說起昨日的經曆:“昨日小的先去的清水鎮上,那宋家的繡莊關着門,小的便去了後宅,敲了許久的門都無人應聲,去問了左右鄰居才知道,宋家的少爺帶着少夫人一早就回娘家去了,宋家的老爺聽說另聘了新婦,如今不同兒子媳婦一塊兒住,不知道搬去哪了,小的便隻托鄰居等宋少爺回來了告知辛大人家的喜訊。”
說完見辛長平果然面色不虞,連忙說完下文:“後來小的便去了長河村,辛大人家裡倒是熱鬧,一大家子都在,還有好些族中的長輩,聽到辛大人喜得幼子,都高興極了,紛紛說明日要駕幾輛驢車,一起過來縣城替小郎君賀生祈福呢。”
辛長平掏了荷包摸了些錢來遞給劉差役,說:“大年下的,勞煩小哥兒辛苦奔波,拿這錢去打壺酒,添點小菜,慰慰辛勞。”
劉差役連忙推拒道:“昨日我們張頭兒便把您給的賞錢都給我了,大人的父親也給了小的賞錢,盡夠了。”
辛長平硬塞給他道:“那是托你跑腿兒的辛苦錢,這是趕上我家的喜事,得你一句賀自然要請你一杯酒水,如今家中不便招待,你就收下吧。”
劉差役這才接了錢,辛長平親自送他出門離去。
劉差役出了辛家的門,便調頭去張捕頭家回話,在張捕頭家裡他就隻說替辛大人把信都帶到了,并沒有多嘴提起辛大人夫人娘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