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我們親如手足,你雖然是參軍之職,我會向咱們鳳翔節度使朱大人奏報,保你前途一片光明。”過去牛刺史往往撫着韋臯的肩膀,語重心長表揚着,而韋臯也真心把牛雲光視為引路人和兄長。
此時牛雲光的預測是,朱泚聲勢浩大,并已經在京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大軍緊逼奉天,且皇帝已經被圍困數月,生活一應用品早已告急,朱泚的勝利是必然的。
牛雲光的預判的确如此。甚至更有要德宗命的,是那些被征召勤王救駕的軍隊猶豫不前,隻在遠處搖旗呐喊。好在一個名叫李懷光的大将軍前來救駕,德宗授予其“太尉”官級,并頒發丹書鐵券,以此予以激勵。當李懷光的“勤王”大軍,經過猛烈厮殺解圍奉天城時,德宗最信任的一個宰相盧杞提醒道:
“陛下,謹防李太尉也有不臣之心呀!”
“不可能吧。李懷光是先帝的股肱之臣,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且此人耿直爽朗,一心為國,從沒有表現出不臣之心。更何況我已晉升他為‘太尉’,又頒賜‘丹書鐵券’世代免死金牌,他還能不臣不忠嗎?”德宗答道。
盧杞馬上接着說:“陛下千萬謹慎。老将軍們如郭子儀、李晟等早已作古,現在無人能節制李懷光。就憑他的軍事才能和他手下的悍将強兵,一旦有了二心就難以控制了。”
盧杞繼續分析道:“現在朱泚叛軍聲勢正酣,朝廷處在不利境地,試想李懷光能不去考慮他的利益嗎?他能夠舍身來救援陛下,沒有觊觎皇位的可能嗎?怕的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越是耿直的人,越要防止他走向極端。”
盧杞最後提醒德宗:“不要忘記朱泚與李懷光,都曾經任職過盧龍節度使。”
聽完這些挑撥話語,本就疑心頗重的德宗,确切認為将軍們真會擁兵自重。此時讓他唯一相信的,隻有這位盧杞和身後這些被閹割了的中人。德宗馬上诏令李懷光說:
“愛卿不必進城面見我了,速與叛軍作戰,待到勝利回京後我自會召見你。”
“勤王”之兵,皇帝避而不見,是明顯的不信任罷了。李懷光也深知這又是盧杞在搗鬼,一氣之下,反過來與朱泚合兵攻打起了奉天城池,并喊出“清君側、誅盧杞”的口号。此時的德宗如末日降臨,惶惶不可終日,就連生活用度也頻頻告急,一日改做兩餐,并定量食用。
此時的韋臯成了香饽饽,德宗接到牛雲光的推薦表,自然禦筆批就,希望韋臯前來救駕。
“望愛卿前來救駕,否則朕将被活活餓死在這個小小的奉天府了!”
德宗悲歎的求告着。而那邊的朱泚,更希望韋臯站隊他這個新興王朝一邊。他相信韋臯會識時務,再加之韋臯與舊部牛雲光的親密關系,他一定會從西邊東進,夾擊那個連一日三餐都難以為繼的皇帝,滅掉大唐為時不遠。因此朱泚委任韋臯為鳳翔節度使,兼領隴州刺史,并擢升其為禦史中丞。
其實,他們都被韋臯欺騙了,被他的溫文爾雅書生之氣欺騙了。世間有兇神惡煞之像的隻是“小巫”而已,那些能攪動乾坤的大智或大惡之人,往往是慈目善顔細言軟語。安祿山就是一個闊額翹鼻、厚唇粗颔的和善暖男。
韋臯将攜帶朱泚委任狀的牛雲光一行盡數斬殺,并派遣自己兄弟,拿着表忠心的誓言文書去到了奉天,還不忘帶上一句“臯願沐浴天恩”。很明顯的一個要求,就是你皇帝能給我什麼好處?
德宗在狂喜之下也明白了韋臯的意思,即刻擢升韋臯為禦史大夫和金吾衛大将軍。這是兩個莫大權力的職位,一個是統領全國對官員的監督檢查工作,再一個是掌管京城防衛和大内禁軍首領。
韋臯這個“寶”押的很準,這是基于對形勢和國運的正确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