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人贈了和子兩盒北地胭脂,淡淡一笑道:“和子若是遇到仆叙,冬天裡,屋外冷,勸仆叙早一點回屋。”
簌簌雪聲,冬日把果林粉刷成一片銀裝素裹。
車和子觀摩着劉夫人贈的兩盒胭脂盒子,外盒是用粗銀制成的,并不精緻,打開盒蓋,裡頭的胭脂的顔色卻分外鮮紅,色澤純正,是真正的北地胭脂,突然,一陣塞北胡風曲調的笛聲傳來,車和子見窗外,是仆叙吹着羌笛。
胡音哀婉,仆叙面挂憂愁,穿着過年新作的披風,一陣寒風吹過,仆叙不由地打了一個噴嚏。
“你再不回母親的屋子裡,會着涼的。”和子下馬車,走向仆叙。
仆叙用漠北話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⑷,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随身找一首少數民族的詩詞)
“萬裡以北,我曾見一片看不到天際的湖水。那個時候,不管冬天多麼下多大的雪,我都未曾感受過寒冷。可現在……洛陽的一場雪,我竟會感受到冷。”仆叙頹然地靠着樹幹道:“我已沒法回到我的故鄉了。”
人一旦适應溫暖氣候,便将難以抵禦嚴寒。
和子勸道:“劉夫人勸你早一點回屋,别一個人大冬天在樹林裡挨凍。”
仆叙朝母親的方向思考了片刻,便回屋了。(仆叙不願取國娘,不單單是因為入贅,他不願受沈凱之擺布。)
和子來到何招兒的院落。
何招兒因在林中受到屈辱,身心疲憊不堪,忽見送年例的人到了,她勉強坐起了身子,隻見車和子領着衆嬷嬷進來。嬷嬷們呈上托盤上,滿是各色金簪玉器、宮羅雲緞。
“請何夫人挑選。”和子清單遞給何玉媛。
何玉媛見琳琅滿目的金玉羅緞,雖在她眼下,可與她仿佛是萬裡之遠,十分拘禁,不知該選擇什麼?何招兒又自言自語道:“我要怎麼挑選?”
車和子以為何招兒看不懂冊子,,便把把清單複念一遍,侍女們聽了豐富的賞賜無不歡喜,可玉媛見再見着富貴卻不知何處下手。最後道:“要不和子替我挑選。”
“好。”和子着急于今天送不完年例,聽到何招兒讓她選,車和子便迅速選好了,并囑咐柳兒鎖好年例,過年時候慢慢花費。
車和子折返回西院陶夫人院落中,陶夫人很快就挑選好,特拿出織金宮絹與妝花宮緞各一匹道:“讓我院中最會做衣服嬷嬷給和子量一下身段,用這兩匹料子給和子做一身新衣裳。”
“我哪有這個時間,還有大半的夫人未曾送。”拿出冊子問道:“陶姨,接下去的順序該怎麼送,還有送劉夫人與何夫人的順序對否?”
陶夫人道:“兩人品級一樣,劉夫人先入府,是她先選。”
和子一笑,她竟歪打正着送對了,問道:“我接下去的順序呢?”
陶夫人指了指冊子道:“名單上就寫了嗎。”
原來王押班早已根據各夫人地位高低,把順序寫在年例清單上,隻是和子沒仔細看。和子心想還是自個粗心了,夫人與王押班早就安排了,她旋即給蔡夫人送年例。
蔡夫人的貼身押班示意蔡夫人不在院中,替她選了。和子沒多想,又馬不停蹄地出了西園,到了正香堂側面的院落,快步到了周夫人的院落,隻見周夫人正清點着各箱籠,和子見狀玩笑道:“這些是給國娘準備的嫁妝嗎?”
周夫人笑了笑道:“和子進屋看看國娘便知了。”說完,周夫人便開始挑年例。和子可沒時間去打擾國娘,隻透過閨房門縫,偷看國娘正笑嘻嘻地繡自己的嫁衣。
女兒出嫁,十裡嫁妝。
大紅的嫁衣是一個新娘子最重要的物件。繡到一半,國娘又時不時的把玩起仆叙送給她的銀戒指。她的眼神内滿是喜悅。
和子卻看的有些不解,将軍是同意國娘與仆叙成婚,國娘高興正常,可仆叙為什麼是悶悶不樂的樣子?
沒等多想,和子等周夫人挑好年例,便就立馬去往了陳夫人處。要說有品級的夫人中,誰最怕和子,當屬陳夫人了。得知是和子送年例,親自出門相笑臉迎接,和子忙督促陳夫人快選。
雖給陳夫人挑選的東西不多,但她仔仔細細把剩下的金銀首飾都掃了一眼,認認真真挑着,等到挑第四根金簪子時,陳夫人心想:“我應該不是最後的人,不應該把好東西都拿了。”便還是留了幾個好的東西,笑道:“挑完了。”從中拿出一根金簪子給和子,當做謝禮。
和子不客氣收下,便快步去往張夫人的院落。
張夫人的院落就貼着沈凱之的嚴下堂,按理應當是一個門庭若市之地,可現在的張夫人的院落卻門可羅雀,有些寂寞潦倒。和子想着,張夫人是最後一位夫人,沒法挑選,便道:“張姐姐,我替夫人來送年例。”
張夫人對着和子微笑道:“辛苦和子。”眼神中滿是落寞,順手在年例中拿出兩根金簪子道:“對金簪子是姐姐送你的辛苦費。”
和子不好意思收下,紅顔未老恩先端,原本沈凱之最喜歡側室張夫人,如果秋日的團扇般,被人抛棄。但張夫人将一對金簪插在和子頭上笑道:“姐姐沒多少意思,就是開心,你來見姐姐了。”便送和子出門。
天還沒黑,和子就送完了年例,想着時間還早,張夫人的院落距離錢姐姐的近,和子便快步去拜訪錢姐姐,隻見錢姐姐的房門對堵的水洩不通,原來是沈凱之正把他對錢瓊瑛的賞賜朝其屋子送,器物之多,錢瓊瑛的庫房早就滿了,才先擺到他的閨房内,等新的庫房清空出,在擺走,鬧哄哄的令錢瓊瑛不勝其煩,便躲在裡屋的刺繡。
“錢姐姐。”
錢瓊瑛忽聽到和子的聲音,擡眸見到小小和子正朝裡面擠,難得露出笑容道:“屋外的東西,和子喜歡什麼就拿什麼?”
“姐姐,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