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秦時明月:子之心防[張良同人] > 第31章 多智近妖

第31章 多智近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翌日,依然是早早地來到了竹屋,大約比平時早了半個時辰,而未想到,荀夫子這老頭兒,竟來得比我更早。

這是年紀大了睡不着覺?

看着不像!

透過畫屏,可以看到他面前仍擺着一盤棋,而這老頭正閉着眼睛,似在凝神思考。

我輕手輕腳地走了進去,剛越過畫屏,聽得一聲鼻息,以為老頭要做什麼指示,遂停下了腳步,立在原地。

緊接着,從他鼻尖傳來一陣細細的呼噜噜聲。

呃!

誰說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着?這不挺香的麼!

捂了捂笑意,還是趕緊到我的位置上,繼續抄書…呢?算了,還是按照荀夫子的意思,上午先練習小篆吧,省得這固執的老頭又有話講!

而正當我蹑手蹑腳地從一旁拿過竹簡,卻聽荀夫子一個鼻息,腦袋一傾,又猛得向上一擡…

呃!醒了。

我感覺自己肩部在狂抖,腹部的肌肉也在歡快地顫着,趕緊雙手捂住嘴,可千萬不能笑出聲!OAQ

打瞌睡什麼的,有那麼好笑嗎?

尋常老頭的話,肯定不好笑。可若是荀子這種,頗有聲望,平素甚是威嚴不苟言笑還特愛教訓人的賢人長者,在生活中,其實也如同普通老頭老太太一樣在家坐着打瞌睡,難道不好笑嗎?

有些老頭,表面上風風光光,其實背地裡也能坐着打鼻鼾。

“你怎麼才來?!”意識到自己剛剛打瞌睡,還猛地一激靈把自己給吓醒的這一幕被我這樣的後生給撞見了。又見這後生還在這狂笑不止,實在有損他長者風範,于是就這麼開口以正威嚴,絲毫不顧忌是不是符不符合事實。呃!也可能,是來不及顧忌。

拜托!我這已經很早了啊!都比平日早了整整一個小時,還不行?

輕咳了兩聲,收斂了笑意,趕緊起身走到内屋端來昨日煮的涼茶,給這老頭降降火。

上個旬休日,那個大叔運來一批藥茶,見這天氣日益炎熱,我就厚着臉皮讨了一些。可把那大叔給心疼死了,連連警告我,拿人手軟,若是不給我什麼有用的情報,鐵定得抽我。

果不其然,這兩天天氣溫驟然上升,遂煮了準備喝喝試試看。現下看這老頭…我還是拿來賣賣乖,也給他降降火吧!囧

不然下午那盤棋,指不定得下得你多心急火燎呢!

“天氣越來越熱了,師叔公是不是也熱得睡不着所以才起這麼早?”邊說着,邊從茶盤上取了一杯茶,放到他桌邊。

意思是,明明是你起得比平日早,哪裡是我來得晚。

“這茶是我父親給我帶的,說是能解暑,師叔公您嘗嘗看。”倔老頭看我對您多孝敬,趕緊閉嘴喝你的吧别兇我了!OAQ

而荀夫子隻是睨了一眼,哼了一聲,便也不再理睬我了。

我還是老老實實去練習我的小篆吧!

一晃上午就這樣過去了,荀夫子偶爾起身來看看我練的字,稍作點評,略加指導,甚至坐到案幾旁提筆給我演示。這才讓我覺得,倒還有點老師的亞子。

不然就這樣整天怼我…隻怕在我心裡,他的印象真就成了個倔強的怪老頭了。囧。

不過我大概腦補了下,像他這個級别的老師,在現世當是知名教授了,可現在卻要在這裡輔導我最基礎的習字。

難怪老頭憋屈。

不過這事得怪誰?

怪狐狸?

心中升起的這個疑問,讓我陡然意識到,以荀子當下的名望和他這股倔勁,應當是輕易不會收學生的,雖然我不是他的學生,但好歹他算是個臨時的代課老師。

那麼挑剔如荀子,是怎麼被狐狸說服,願意親自指導我學習的?

真如他昨日所說,因為那個叫稚兒的幾歲小娃娃吹噓的一番話,就認為我是天才,願意親自培養我?

我不信!

所以,狐狸究竟是利用了哪一點,打動了荀子?

依我的了解,儒家發展的脈絡,從春秋到戰國末期,所提倡的治國之道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生在戰國末期的荀子,眼看這世道戰亂紛争,真是沒救了,于是提出治國當禮法并重,缺一不可,而深受荀子法學理念影響的韓非和李斯,則是徹底地發展成了法家。

也就是說,荀子,是儒家到法家的一個過渡人物。

那麼他應當是認同法家的理念的。至少,不會反對。

回想了一下劇情,荀子确實從來沒有表露過對帝國有所不滿。在顔路和張良被伏念怼的那一集裡,荀子出現,所說的那番話,并沒有偏袒張良也沒有反駁伏念,隻是話裡話外針對的,都是李斯這個人所作的惡,沒有半句帝國的不是。

所以!

極大的可能,真相是這樣的——

在辯合之前,李斯尋訪荀夫子而吃了閉門羹,隻是表現得頗有感慨和遺憾,卻未有任何不滿的樣子。

辯合之時,我卻鋒芒太過,惹得以李斯為首的帝國一幹人等都對我有所不滿。加之李斯臨走前對伏念的那番敲打,極有可能讓伏念覺得,李斯把這賬記到了儒家頭上。

所以我不僅危及己身,還連累了小聖賢莊。

所以他才會對我有所不滿。

一方面幫小聖賢莊赢了辯合,挽回了儒家的顔面;一方面卻又因此得罪了朝堂,伏念才對如何安置我感到左右為難。

張良肯定看出,李斯對荀子,一是有授業解惑的感恩之情,二來,儒家向來講究尊師重道。縱使李斯權傾天下,也不敢對恩師不敬而落個壞名聲。

所以,李斯是忌憚荀夫子的。

而那日,張良肯定也發現了,荀夫子身邊的那個小稚童,那天混在大殿門外的人群裡圍觀着殿内發生的一切。這肯定是荀子的安排。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雖然沒有出面,但他不動聲色地留意着莊内的大小事務,尤其是李斯這個,讓他一直耿耿于懷的門徒。

那麼,讓荀子接受我的一個砝碼,便是荀子對李斯的态度。

張良吃準了,荀子其實很在意李斯這次到訪,雖不願出面相見,但荀子暗地裡,還是在留意李斯的動作。

如果李斯有任何對賢莊,或對賢莊内的人不利的企圖,荀子肯定會加以阻止或幹涉。

推理到這裡,我倒抽一口氣。

張良啊張良!你真是…心細如發,觀察入微,推理嚴謹啊!每個人的心理都被你摸得如此透徹,如此細微的細節也逃不過你的法眼,然後順水推舟,借勢造勢,安排了這麼一出。

這一個騷操作下來——

解除了伏念的尴尬境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