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第一天就出了這麼個大糗,這讓我很不高興。由于現世中,本就偏向文科,更愛詩詞一類,其他的科目,幾乎隻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學習,且由于天賦原因,對理科一類的,極度不喜。
于我來看,詩詞文賦從它被創作出來的那一刻起,所表達的情感就已确定,隻是後人的解讀會略有不同。
但像數學這種科學就不一樣了,随着認知的進步,認知它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比方說,算數這件事,從算籌到算盤,再到計算器。雖然他們算出來都是1+1=2,但操作可是不一樣的。
再比如,“雞兔同籠”的問題,有兩三種解法,現代人多以方程來解。而古人如何解,我不知。如若有類似的問題,我鐵定以方程來解,但方程這個時候是沒有出現的,所以,我要麼裝作不會,要麼就變成“天才”。
變成“天才”固然很拉風,氮素!我是間諜啊!間諜得低調!
這就導緻我對張良的數課,既不感興趣,又很是懼怕。所以,當這堂課開始時,看到張良從外面走進來,我隻在心中祈禱,可千萬不要像第一堂課那樣。
而當他說起,我們今天學習《尚書·臯陶谟》的時候,我心中訝異了一瞬,然後感到松了一口氣。
心中不禁感慨,不愧為我瑤男神,身兼數職,又是《數》又是《書》。但一想到,這就兼任兩門課了,意味着接觸的機會會更多,剛覺松了口氣,這會又憂心了起來。
可能,這就是做賊心虛吧!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私學六經為《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書》指的便是《尚書》,是一部史料總集。
所以,這《尚書》可不可以理解為一部曆史書?曆史就比較有意思了,不僅不會露什麼奇怪的馬腳,還可以近距離感受下古人如何解讀曆史,興許還能了解一些不為現世所知的曆史秘辛呢!
然而,事實說明,我想多了。在我神遊之時,“良狐狸課堂”已經開課了!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
“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張良微微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念着其中的一段。
一時間,我的目光便被他鎖住了。
現世中,電視裡演繹古人讀書時便這般搖頭晃腦,當時隻覺迂腐,現在看來,文言本身用詞考究,對仗工整,讀起來抑揚頓挫,聲律節奏都非常和諧,再配上張良清雅俊秀的氣質,這畫面真是令人賞心悅目啊!而他念的什麼?我大約一句都沒聽進去。
“子清,《臯陶谟》的這段,你有何見解?”我去,怕什麼來什麼,怎麼又被點名了?剛才念了什麼?
腦海中快速回憶,卻隻得隻言片語——天命有德,五福五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
這是什麼意思?
天命有德?有了有了!
“回三師公,弟子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表達‘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實為天命所歸也’!”
王司徒,失禮了!
張良悠悠然重複了我的話,“神器更易,歸有德之人…”語速緩慢,然字字咬緊,能聽出其中的興味。
“如此,在子清看來,何為有德之人?”張良在念完後,目光投向我,灼灼如炬。
我去,這是在考驗我的政治正确?
神器指的是玉印,神器更易,說的便是這王權易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最終都會歸到有德行的人手裡。
我忽覺自己的胡诹,給自己挖了一個坑。那段話的意思是有德之人可得嘉獎,所以“歸有德之人”并不是沒有道理。可目前,天下是歸屬于始皇帝的,嬴政吞并六國,可不是因為“有德”。
正在思考間,張良又發問了,“或者,子清舉例說明,哪些君王是以德而取天下的。”
……
這…問得這麼直白?
如果我順着那段話的意思,歸納成始皇帝以德服六國,那必然站在了張良的對立面,且有谄媚帝國之嫌;如若我以“愛民如子”之類的标準來定義“有德之人”,那顯然此刻我又站在了秦帝國的對立面,因為以當世的标準,始皇帝可是個徹頭徹尾的暴君,可不是個有德之人。
我可不要在這個時代被“跨省”。OAQ
“恕子清愚鈍,還請三師公點撥!”算了認輸了,本來我也不是太懂那段話的意思!
“如此,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子清便将此段抄寫二十遍罷!”說罷,唇邊揚起一抹淺笑。
三大王你這麼嚴厲,你伏念師兄知道麼?
虧我剛剛還覺着賞心悅目來着,此刻心中隻是一陣來自學渣絕望的哀嚎!
放課後,其他的弟子下山的下山,回屋舍的回屋舍,而我此時還在六藝館内苦逼地抄寫着《尚書·臯陶谟》,眼見六藝館中已無他人,我便卷着竹簡回到“雅岚居”。
到門口之時,卻聽見同舍的小姐姐議論紛紛,“三師公對我們一向溫文和煦,怎的這兩日頗為嚴厲?”
“子盈沒聽說過?嚴師出高徒,日後說不定,子清學問當是頂尖。”
此時我隻是垂頭喪氣,“子盈小師姐可别打趣了,我的右手都快不聽使喚了。”二十遍可不多,但這毛筆竹簡配小篆,簡直要命。
“子清回來了,怎樣,其義可有自見?”子瓊迎上來打趣道!
“沒,距離三師公的要求,可能還差個十遍!”一想到還有十遍,就無語,還想着下山去買些幹糧留着第二天中午吃,因為今天發現,朝食實在塞不下那麼多,到中午仍然會覺着餓!
“我要下山去了,你們有誰要去?”現在下山雖然時間有些緊迫,但路上走快些,應該還是趕得上。
“我沒有什麼要緊事要下山。”
“我也沒有。”
最後子盈也跟着搖了搖頭。罷了,我一個人快去快回吧!于是跑進屋舍,放了書簡拿了銀錢便匆匆出莊下山了。
幸好,大叔給我的學費還在,一兩銀錠用來作生活費,倒是綽綽有餘。
去往桑海城鎮的路上,沿着海邊走,極目望去,可見巨大的落日懸挂在海平面之上,金色的餘晖鋪在湛藍的海面上,一片波光粼粼;灑在蒼翠的青山上,萬方草色鍍金。
太陽自東升之後的西斜似不動聲色的,而夕陽西下的暮色式微,則每分每秒都向人彰顯着存在感,在這日落而息的古老時代,夜幕降臨之時,也是倦鳥歸巢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