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沒錢買秋褲,打算等過年了,讓爸媽給自己發兩條。
她朝手呼着氣,搓着逐漸冰涼的小手,走向自己的宿舍兼辦公區。
極其不情願地把正在修複的這一頁帶回了實驗室。
說是實驗室,倒不如說,就是個設施齊全的大型辦公場所。相比起國圖那種級别的修複室,小了可不止一星半點,幾乎整個N大古籍修複研究院的人都擠在了這不到50平的狹小空間裡。
而且還很吵。
空氣中有時還會彌漫一股子難聞的氣味。
除了宋子涯這種年輕學生,古籍研究院裡其實大部分都是些上年紀的大爺大媽。
宋子涯主要跟他們學習修複的手藝,再跟着導師研究古籍内容,發論文。
當學徒的前三個月不發工資,有時甚至要自己貼錢。
後面入門了,才發個一千塊左右的津貼。
很多人除非熱愛,是不樂意去做古籍修複的。
這可是2010,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餐飲、飾品、還有賣保健品的,哪個都比古籍修複賺錢。
宋子涯小學時期有個同學,辍學了,現在在老家,和父母合夥開了家桂林米線,年紀輕輕買車買房,甚至聽說今年都要娶老婆了。
以前宋母是很看不上他們一家的,後來這也成為了她攻擊宋子涯的手段之一。
尤其是得知她要去學古籍修複之後。
宋子涯唉聲歎氣。
不過,一想到懷裡的20萬,她突然有種說不上的輕松。
20萬,足夠她應付父母,開一家小鋪子給他們二老養老用了。
至于自己的錢……再賺就是了。
不過話說早了,周池還沒有給她留聯系方式。她想要這20萬名義上屬于自己,還得老老實實把人家布置的任務完成了再說。
宋子涯專心下來,先應付好眼前的修複工作。
她把書頁展平,這張書頁有着大面積的缺失和破損,其中,有些邊緣都已經絮化。
是個很棘手的case。
宋子涯思索良久,從旁邊師傅那順了根針,再拿起自己那個粉色的,邊緣都快要包漿的塑料小水壺,先展平了保護紙。
保護紙上肉眼可見很多氣泡,這都需要耐心用刷子刷平。
這是個細活,不适合内心急躁的人幹。
宋子涯是個粗人,她有點多動症,很難專注于一件事,但對于古籍修複,她卻格外有興緻,能靜得下心。
院裡的老師傅,都誇她有天分。
宋子涯不然,她隻是覺得拼這些“拼圖”很有成就感。
用後來的一門街頭新興行業比喻,這有點像給手機貼膜。
終于到了鋪古籍頁這一步,宋子涯耐心鋪齊整,接着用刷子,從中央向四周刷平古籍頁,用毛巾吸掉原本的水分。
她用的是“米字法”來刷漿水。
這個漿水也有不少講究,需要先冷水,放原漿,後熱水,邊沖邊攪拌。
如果有條件,隔夜漿水是最好的。
她小心翼翼地用毛巾,将那些刷出去的漿糊擦掉。
宋子涯摒住了呼吸。
這一步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二次傷害。
接着便是放托心紙,宋子涯留了個心眼,粘了個提手在書頁下方。
重複多次跟貼膜一樣無聊的步驟後,終于到了粘闆環節。
宋子涯把成品放到辦公室一個專門用于晾曬的台面上,會有人定時來把這些收集走。
剩下的,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内了。
他們研究院還保留着比較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基本上每個師傅,都隻會自己師傅傳承下來的内容。
這樣的好處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自己工作的極緻,同時也能避免一人負責,導緻某些珍貴古籍缺失的可怕事件。
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宋子涯完全不懂發黴的經卷在上托前,需要經過哪些步驟修複。
做完這些,她年前的工作差不多也算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等着裝幀的學長,把她要研究的古籍掃描、裝幀,研究裡面的内容,看看能不能發現點啥。最後發篇論文,宋子涯就能美美畢業,正式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
不過,看裝幀的同學忙成那樣,估計今年春節她是拿不到複印版咯。
也能省點事。
她翹起嘴角,哼着周傑倫的新歌,轉身卻撞到了一個人。
“宋子涯?”
宋子涯剛想開溜呢,卻被人逮住了。
來人正是她的師兄,林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