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玄安師太離開的那天夜裡,顧清音“又”做了個夢,以至于第二天去給老夫人請安時眼睛仍是腫着。
打發走其他人,老夫人問顧清音:“怎麼回事?”
聞言,顧清音隻知道流淚。
老夫人有些着急。
自從有了決斷,不知是從三孫女身上看到了希望,還是知道了顧清音确切的作用,以前遮在侯府上方的陰雲似乎突然散了,再看這些孫女,一個個都比從前讨人喜歡。
尤其她已經決定讓大孫女回江城守長子留下的宅子,想她孤零零一個人,也會生出幾分恻隐之心。
反正相處的時間也不多,老夫人難得耐心。
顧清音垂眸,哽咽道:“孫女昨夜夢見爹爹了,爹爹說他走了,不會再回來,囑托我要聽祖母的話,照顧好妹妹。”
這些話是顧清音編的,需要醞釀情緒才能哭出來,當她想起前世,自己獨自坐在壽甯宮裡望着高高的宮牆,那些之前似乎并不明顯的心酸突然湧上來,海嘯一般,讓人幾乎招架不住。
在老夫人眼裡,她這大孫女一向安靜乖巧,喜也好悲也好,從來淡淡的,這還是老夫人第一次看到大孫女哭成這樣。
小巧的鼻尖紅紅的,手忙腳亂擦着眼角,都擦紅了,眼淚還在一串接着一串往下掉,仿佛受了無盡的委屈。
“别哭了,”老夫人莫名覺得不落忍,但為了侯府的前景還是硬起心腸開口,“我讓人送你去江城住一些時日,去緬懷你爹娘,也算全了這一番思念。”
顧清音擦眼淚的動作一頓,壓下那些不斷翻湧的情緒,驚喜看向老夫人。
老夫人看到了孫女眼底的雀躍,說不出是什麼心情。
江城沒人了,大孫女回去看到的也不過是一座空宅子,她這樣欣喜,顯得京城這裡仿佛絲毫不值得留戀。
顧清音看到了老夫人的不快。
在老夫人手下生活得久,她知道老夫人最喜歡的是什麼,故作遲疑地開口:“孫女的确很想回江城看看,隻是這樣一來就不能在祖母跟前盡孝了,孫女……”
顧清音咬唇,以退為進,“孫女不去。”
這還差不多。
老夫人心想孫女還是乖巧識時務的,原本擰着的眉頭松開:“你想去就去,我這裡沒什麼放心不下的,隻是這一回有一件事要交待你。阿時與謝家的婚約已有十年,你回去後順便看看謝家的意思,别叫他們以為咱們侯府看不起商戶,不肯履約似的。”
成了,顧清音在心裡想。
當年爹爹出事,謝家願意收留她們姐妹倆,隻是于禮不合才沒有那樣做。
去年六月妹妹及笄,謝家送來豐厚的及笄禮,隻是她這個姐姐還沒有定親,謝家才不好意思這麼快提迎親。
如此,她離開江城的計劃已完成大半。
顧清音雙手加眉,俯身鄭重應承:“祖母放心,孫女定不負所托。”
老夫人心裡的石頭徹底落地。
玄安師太的意思是大孫女刑克六親,讓她越早離開越好,免得影響自己與即将進宮的三孫女的運勢。
她當然知道大孫女不敢忤逆自己,但能讓她心甘情願将事情辦了,比硬逼着強。
總之,先将人弄走再說。
*
瓊華宴的日期定在三月初十,侯府收到了邀請,老夫人在初四這日公布了好消息,彼時各房女眷剛給老夫人請完安。
顧清晚第一個激動出聲:“皇後娘娘邀請祖母參加瓊華宴?”
老夫人是昨日收到的請柬,且已過了激動的年紀,泰然點頭。
除了已經知情的顧清音姐妹,其他女眷臉上也都浮起濃濃的喜意。
顧家爵位不低,因為祖上決策失誤,這些年不被上流世家接納,在上京城裡如同隐形了一般。
這回的請柬來自宮裡,無疑相當于皇家已經表明對顧家的态度,自然值得欣喜。
老夫人看了眼顧清音,平靜向衆人宣布:“這一回每家允許帶一名适婚的女子參加,我已同侯爺商量,由三姑娘随我進宮赴宴。”
聲音不大,卻猶如平地一聲雷,炸出衆人的各式表情。
元氏與顧清晚母女對視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濃濃的驚喜。
元氏其實有所耳聞,也想讓女兒抓住這個一飛沖天的機會,可女兒上頭有個顧清音占了長,才情樣貌也都壓着女兒,元氏心裡沒底,于是也積極從老夫人這邊打聽。
然而老婆子口風緊,一點确切的消息都不肯給她,她就是想使勁也不知道該從哪裡使勁。
沒想到驚喜在這裡等着她們娘倆!
顧清晚的唇角怎麼也壓不下去,收到元氏的暗示後沖老夫人盈盈拜下:“多謝祖母。”
此事和三房無關,江氏看完顧清晚的笑臉,再看向如同韌竹一般淡然的顧清音,在心底默默歎氣。
是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個好機會,是人都知道按理應該讓顧清音前往,但她父母不在,老夫人一旦偏心一點辦法也有。
接下來,老夫人又說出另外一個決定:“你們的大哥托夢給我,江城的宅邸不甯,令他很不安生,我打算讓大姑娘回一趟江城。”
聞言,衆人更加驚訝。
雖說江城是大姑娘出生的地方,但好端端的,讓一個未婚姑娘遠走千裡,這……
見兩個兒媳都朝自己露出疑惑的表情,老夫人覺得當着顧清音的面說出讓她作為棋子前往江城隻會給闆上釘釘的事帶來變數,大手一揮:“老二媳婦和三姑娘留下準備進宮赴宴的事宜,其餘人回去吧。”
老夫人是家裡的話事人,她不想說,其他人也問不到答案,隻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