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穿越三國之漢魏風骨 > 第119章 文章經國業

第119章 文章經國業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曹植《七啟》既出,毫無懸念地在邺城引起軒然大波。

起因是當日在玄武陂家宴上,曹植凝攢了數年之久的替父分憂之文思,于雨霧下一氣呵成《七啟》大作。曹氏兄弟競相傳閱後,贊不絕口,連一一向高傲的何晏,都心服口服地承認了曹植揮筆立成的文章造詣,也卷袖搦翰,揚言要模仿一篇。

曹彪、曹衮幾位公子則相繼抄錄數份,并傳示邺城仕宦公子,加之曹植原本就在熱衷文學的士族公子群中小有名氣,于是一傳十十傳百,相府四公子響應朝廷最新政令《求賢》作文,逞藻蓋壓前人的事便傳得沸沸揚揚。東城門口,甚至都有初開蒙的學子謄錄《七啟》貼在牆上,供過往客商駐留觀賞。

東門迎春門,外設建安驿和草市,是中原各處與邺城商貿文化往來都必經之處,曹植平日無差别結交的黑白兩道纨绔,不論是懂文章的還是不懂的,都在替他洋溢宣傳。動靜之大,以至邺城文官無不覽讀《七啟》。

在曹植的感召下,邺城文士間掀起一陣“七體文”拟作潮流,都說文人相輕,實際上并不完全出于對曹植的捧迎,而是真正有政治嗅覺的文人,在暗暗角逐較真。

于是短短七天,便誕生了王粲《七釋》、楊修《七訓》、劉紹《七華》、傅巽《七誨》等優秀拟作。曹植把這些文章韋編成冊,一并上呈給曹操,還帶領王粲楊修等人一同進相府,為他們褒贊請賞。

這一年,曹植虛歲十九。

起初,見慣了曹植華麗文章的曹操,在讀完《七啟》後,“但微颔之”,隻是拍拍曹植肩膀笑着說“吾兒留心國事,甚好甚好”。

但在邺城輿論發酵數天後,曹操才突然意識到:在社會相對安定的冀州,文學竟可鍛造成一把利器,為他曹家在中原博取聲譽,并由文化催化政治,網羅天下名士。

昔年董亂,洛京文客莫不南下荊州避難,如今文壇新秀輩出,不正是重樹炎漢文化旗幟的最好時機麼?弘農的楊修、河内的司馬家、漢南的王粲、汝南的應瑒、河朔的陳琳、青土的徐幹、海隅的劉桢,這些都是後起的新秀啊。依着曹植的說法,明君舉名臣,劉協與曹操的關系,正是唯才是舉的最好例證。

于是曹操覺得,自己本身也是最大的一把文學利器,遂命人私下整理自己年輕時所著述,與軍旅所作兵書一道抄錄,播傳邺、許兩城。那些東西,以往隻是在文武臣屬中流傳,而今,是時候要将這些文字作用最大化了。

設天網,頓八紘,天下名士應盡入他曹家的彀中。奉天子以令不臣,假文章以招隐遺珠,此番《求賢令》以恢弘之氣度揚言“唯才是舉”方針,曹操總覺着差了點意思。

是曹植,蕩袖高呼“世有聖宰,翼帝霸世”,慷慨宣揚曹操“贊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明堂,正流俗之華說,綜孔氏之舊章”是興複了漢邦舊秩序的,小兒曹植用文學的力量點醒了曹操——特别關注“天子”。

崔纓心想:興許曹植隻是無心罷,興許漢禮在曹植心目中,本就是從小到大的崇拜和向往。但無論如何,曹操已受《七啟》事件頓悟:文壇正統不當在許,而應在邺,借文學籠絡士族子弟,培養下一代班子,這是長久之策。

曹操這才真正開始重視起他這個幼子來。

可那日高坐堂上,于諸子前,他仍舊是不動聲色地一笑。崔纓遙遙望見曹操對曹植投去憫惜的目光,說不清是什麼怪誕的滋味,隻是莫名擔心,曹操動了把曹植當嗣子磨刀石的心思。

“許都來了天子信使,說要給你們兄弟中三人封侯。子桓——你怎麼看?”

曹操冷不防提問,教曹丕吃了一驚。

“封侯?”曹丕訝異地看了曹植一眼,結舌問道,“隻因子建……寫了《七啟》麼?連天子也拜讀了嗎?”

曹操微笑:“自然不是,谏議大夫王朗、侍中華歆、侍中郗慮在月前上表,給孤加三縣之邑,以褒南征荊表之功,陛下改令作封三子為侯之賞。”

三縣封侯之事既出,諸子皆炸開了鍋,紛紛開始猜測花落誰家。曹丕也掩蓋不住喜悅之情,準備好一番敬謝的說辭,正要接話再問時,曹操卻笑道:

“然昨日孤已上表,婉拒了陛下。子建——你可知為何?”

劉協改封邑為封侯,明擺着是變相推恩令。曹丕琢磨起曹操拒賞之行,若有所思。

“回父親,”曹植拱手,似乎真把曹操婉拒理解成了守節,“介推之避晉封,申胥之逃楚賞,季劄三讓,柳下惠三黜而無怨。父親為朝宰輔,已位極人臣,我等兄弟年幼,封侯事更為恩隆過厚。依子建之幼見,父親不單要讓縣,更應如前番作文傳示衆臣一般,精思著作,再推讓陛下此隆恩。”

曹操同樣以為,曹植參悟了他的實際用意,心中慨然。于是又把話題牽扯回他寫的《七啟》末段。

“奮節顯義之君子、危軀成仁之烈士,固然意氣可佳,然食養門客、善禦臣屬者,方有淩轹諸侯、驅馳當世之資。田文、無忌之俦,向令外無宗脈,内無權術,辄成空有浮譽之匹夫耳!吾兒,汝可願作孤這邺府之俊公子,佐孤成王霸之業乎?”

得到老父親的肯定,曹植喜不自勝,卻進退有節,坦然叩謝。

“嗯,子建,孤暫且在功簿上給你和仲宣等人記上一筆。即刻草令,着相府書吏連夜謄錄上百份汝之《七啟》,爾後下發各州郡衙署,廣而貼之。”

曹操下階親手扶起曹植。

“好孩兒,你有此文章異禀,生于亂世而投我曹門,可惜卻難得,然我曹操的兒子,要發光,就當光芒萬丈!”

“謝父親!——”

即便劉協不提封侯,曹操也是早早為謀劃曹植将來能得邑祿,做了造勢準備的。一旁的楊修、王粲,由衷地為曹植有望封侯而感到高興,崔纓卻獨獨清楚,有錢、有權就有朋友,曹植隻最歡喜今後他能明目張膽地“依令”交友——擁有像戰國四公子那樣招攬奇才異客的權利。

曹丕到底還是年輕,不能時刻藏住狐尾,在被曹操瞧見臉色難堪後,他忙趨前附和稱頌。

子桓哥,這回你可又要頭疼喽。

崔纓輕輕發笑了。

卻出了一身冷汗。

前世讀《七啟》,她與許多植粉,都為文中美食、美人、美服美飾等雕梁畫棟般精密描寫而歡騰亢奮,可原來曹植真正的王牌,在最後一段。

幾日前,曹植在玄武坡跟她聊《七啟》時,全然隻是诙諧幽默的語氣,仿佛那真的隻是一篇文采飄揚的雜文。等今日跟曹操正式彙報時,他卻是另一種肅然模樣,他們父子二人援引章句闊論時政的樣子,俨若一對君臣。

曹子建啊,你狡猾得很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