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打圓場笑道:“子嘤,你不是說今日有好戲看嗎?難道你要給弟弟妹妹們看的,就是你與子建的口舌之争嗎?”
衆公子皆笑。
“當然不。”
崔纓請衆人各自在圓台邊安坐,分配好點心、酒食,于是衆姊妹紛紛正襟危坐。
見崔纓從裡屋再出來時,已換上一身男裝直裾,手持自制折扇,氣定神閑,登台入座,幾個小公子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列位看官——”
崔纓跪跽席前,持扇拍掌,學着明清時期的說書人,有模有樣地裝腔笑道: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日,且聽小生講說這般故事……”
“好——”
淳兒和節兒依她先前交代,笑嘻嘻地鼓掌叫好。
果然,氣氛瞬間被帶動,小曹沖、小曹彪還有铖兒、銳兒、銘兒鼓得尤為起勁。何晏也揮扇掩住笑意,想看崔纓又端的生出怎樣把戲。
“初,夏啟立國,敗于虐桀;成湯建商,終于暴纣;西周國祚綿延二百餘年,終經犬戎之亂,遽入名存實亡之境。于時禮崩樂壞,諸侯并起,或問鼎中原,或假借周天子之威稱霸一方。列國相攻互伐,直至秦王橫掃六合,天下戰火遂得短暫休歇。
“話分兩說,逢此始皇車同軌、書同文之際,砀郡單父縣有一書生,姓呂名芝,短褐穿結,平生素不得志,常常飲醉蓬舍之間,撫琴作樂。一日,坐間因悶,揭箱啟書,冥思曆代興亡之事,不覺白日夢呓:‘桀纣無道之君,若使芝為王,豈不教四海稱臣、卿相叩服、黔首安樂!天公無眼,竟教桀纣為君,徒使生民盡遭暴虐之苦。’
“話畢,門外忽現黑白衣冠二差,原是黃泉下幽都二使,奉太山府君之命,迎芝為官。芝也不懼,從至地府,俄而觑見一匾,上書‘報冤殿’。呂芝登堂,黑白二差進言曰:‘使君身至太陰,若斷得這陰間訟案,便教汝作陽間天子;若無斷案之才,即貶汝為地府酒鬼,永不為人。’呂芝一擊驚堂木,宣殿外三人入内。
“中有一人,頭戴金盔,身穿金鎖甲、绛紅袍、抹綠靴,血流其領,下污其袍,憤恨不止,告狀曰:‘小人項燕,泗水下相人也,世代為楚将,守我楚邦,秦王嬴政,使王翦将兵,亡我故國。小人自刎于軍前,臨死立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言未絕,又聽得一人叫冤喊屈:‘鄙人也告那秦君嬴政,吾本忠心無罪,奈何其偏信奸佞讒言,竟将吾毒死獄中!’呂芝見他裘衣高冠,長袍佩玉,遂問其名姓,答曰:‘吾為韓國公子韓非,素喜刑名術法之學,嬴政賺吾入秦,又聽李斯姚賈毀謗,不肯容異國公子于秦,故而加害于吾。吾誓與秦王不共戴天!’
“芝接二人狀,又聞一人小聲抱怨:‘小人亦與那秦國有怨……然非嬴政。小人姓趙名括,家父乃趙國名将馬服君,括自幼熟讀兵書,卻不虞那昭襄王時之白起,設計誘我入伏,坑殺我趙國數十萬兵。小人雖愚,心實不甘,猶恨不得衛我趙邦……’
“呂芝不加思量,手擲令簽,教此三人轉世重生,共謀秦王天下:項燕仍歸舊族,投孫之胎,化名項籍,因燕飛不可折翼,故取字羽,教他力可舉鼎,起兵吳中,破釜沉舟,巨鹿大勝,挫滅秦軍主力;韓非前世未得君王之信,故更其名為‘信’,轉世為淮陰人,教他棄筆從戎,拜将封侯,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殲楚,無一敗績,國士之謂馳名九州;趙括生時未嘗守成舊邦,特教其投胎作泗水一亭長,姓劉名邦,褪去名胄身份,不再治學修業,隻教飲酒好色,使其今世雖乏将兵謀戰之才,但擁鴻鹄之心與識賢用人之能。
“三人拜謝而去,呂芝忽聽殿外大笑聲起,原是太山府君降至,其謂芝曰:‘嗟爾小子,其猶不敏!雖使三人謀取秦疆,報得舊怨,卻令天下再生變亂,複陷生民于水火。待生新仇,又作何解?汝隻知訟案一時判決之法,卻不悟長久治國之道。憐汝前生碌碌,頗不得志,仍判汝作一世權宰,化名呂雉,廷執牛耳。然隻與汝女子之身,功成與否,全憑汝能!’芝遂領旨,還歸凡間。”
言訖,圓台四周悄然無聲,諸公子聽得入神了,半晌後方始竊語私聊。
“阿姊,那呂雉便是呂後嗎?節兒似曾聽母親談起過。”
“是的,那是一個極其聰明而可怕的女人。”
隻見曹植偷笑着,附在他哥曹丕耳旁,不知說了些什麼崔纓的壞話。曹丕輕咳,擡手捋了捋并未長出的髭須,沉吟道:“難為你背得下那麼長的手稿了。隻是朝代更疊,自古而然,何以冠之因果報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時,曆史便是那般滑稽。”崔纓歪頭,粲然一笑。
小曹沖大笑:“阿姊,這個故事好玩!可沖兒想知道,所謂‘長久治國之道’,到底是什麼?”
“‘道可道,非恒道’,此‘道’,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崔纓故作神秘姿态。
“嘿嘿嘿,那沖兒倒想問問阿姊了,方今天下大亂,又是源于昔日哪家恩怨呢?”
崔纓來了精神,即刻豎起大拇指,給了沖兒一個贊揚的眼神。
“沖兒真棒,問的好!”
諸公子中,或有明悟崔纓之用意者,或皆茫然未解,崔纓都不再多餘解釋。
她見開篇故事的魅力對衆人感染并不算大,于是放下折扇,伸臂揚袖,抓起案上青石所制的鎮紙,輕輕擊案,朗聲道:
“各位公子姑娘們,接下來,小生正式給諸位講說民間三大小說。
“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崔纓不才,年少時卻也曾聽了不少,故而叙說,聊為解憂。
“這在市井間口耳相傳的三大小說,分别名為《西遊記》、《水浒傳》、《紅樓夢》,完整之言,早已忘卻,到底幼年記性尚可,還記得些大概,若稍後小生所述,情節有所錯亂離奇,還望多多擔待。
“《西遊記》乃是神魔小說,講述師徒四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傳說盤古開天辟地後,世分四大部洲:一曰東勝神洲,二曰西牛賀洲,三曰南贍部洲,四曰北俱蘆洲。說此東勝神洲,洲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滄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
……
棗樹枝頭,鳥鳴啾啾。
果然,小朋友們還是對奇幻新穎的故事感興趣,從石猴出世到五行山下,從八戒娶親到流沙白龍,他們紛紛豎起了耳朵聽崔纓講了大半個時辰。
“阿姊,孫悟空不過一石猴,竟要與天齊壽、與神平坐,還敢大鬧天帝之宮?這世間當真有如此這般狂妄之徒麼?”仍舊是人小鬼大的曹彪在嚷嚷。
“他是美猴王啊,美猴王無父無母,吸收天地精華而長大,區區天帝哪裡管得了他!”銳兒笑道。
“對對!齊天大聖就是最強的!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衆公子議論逐漸肆無忌憚。
“……”
而曹丕似乎敏銳地察覺到了什麼,皺了皺眉頭。
曹植亦是不滿且蔑笑道:“花果山美猴王,壽與天齊,羨煞世人,自在是自在。隻是可惜,神仙之事多虛妄,杜撰出這些故事,也不知是福是禍。”
崔纓但笑不語。
……
“其二名曰《水浒傳》。相傳春秋宋國,國君無道,遂有英雄好漢,行俠仗義,嘯聚山林。這《水浒傳》,便是一百零五個男人與三個女人的故事,他們落草為寇,依水為寨,号曰梁山泊……”講起最喜歡的水浒故事,崔纓熱情高漲,恨不得即刻帶動全場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