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秦霜親自帶着初一出門,将那不大不小的精美宅子賣了,得了白銀四千兩。
一大家子人出門買齊了首飾簪環衣裳,浩浩蕩蕩去狀元樓美美吃了一頓好酒好菜。擡着幾大箱子金銀首飾回到了城西。賬都記在了孫府。
當上百個夥計齊聚孫府門前的時候,守門的小厮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慌忙叫來了老管家。
老管家哪兒見過這陣仗?登時兩腿一軟,忙不疊的跑去找孫大人。孫夫人倒是一派風輕雲淡的掌家娘子風度。
“急什麼?小丫頭鬧脾氣呢!她想花就讓她花個夠。你立刻去把銀子兌了,省的人家說我們不爽利。”
老管家的額角落下汗珠。
“可是,林林總總加起來足有盡兩萬銀子。真要給?”
“什麼?兩萬兩銀子!你沒看錯吧?”
孫夫人滿面驚駭,手中的茶碗翻在衣裙上,燙的她咬牙叫喚。
孫大人心如刀割,臉上青白交替。咬着後槽牙說道:“兌了!告訴滿城的商戶,以後我們府上隻結現銀,不收賬本!”
銀霜的計劃夭折。
“這位孫大人是能成大事的。面子有什麼用?銀子才是硬通貨!”
多虧了這孫大人,銀霜将手頭的簪環首飾一變賣,換成自己倒賣藥材換來的銀子。左手倒右手,便有白銀萬兩過了明路。她立馬就在城南城東城北都買了地皮,找來工匠興建豆腐坊。
從此,銀霜的豆腐坊有了個響亮又文雅的名字。
四方豆腐!
三座豆腐坊同時開工,銀霜忙的腳不沾地。抽空叫雇書塾裡的人寫了幾百張招工帖,貼在了四處城門邊的城牆上,又派了城西的孩子們滿城亂轉,張貼此貼。
“四方豆腐坊招收賣豆腐的人,每賣出一塊豆腐可得銅錢一文。腿腳靈便頭腦清楚者為先,男女皆可。”
一傳十十傳百,京中百姓津津樂道。孫大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絕。
“這秦家娘子有些頭腦!”
孫夫人嗤笑。
“豆腐原本不是什麼金貴東西,繁瑣費力又賣不出價錢。她明明可以專供各大酒樓,或盤個鋪子售賣的。可她偏偏要招工,挑着擔子走街串巷的。工錢大筆大筆流出去,她能賺多少?真是夠蠢的!”
孫大人搖搖頭。
“你還真以為她是為了賺銀子?她這分明是為他相公拉攏民心,積攢聲譽。賣一塊豆腐得一文錢,你當然看不上眼。可對百姓而言,每日挑着擔子走一圈,就能得幾十上百文錢。又不用費力氣做豆腐。這不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孫夫人眼睛一亮,随即面色突變,一拍桌子。
“她哪兒來的銀子開豆腐坊?分明是拿我們的銀子去邀買人心!一萬多兩白銀呐!我們積攢多年的銀子一大半入了國庫,讓皇上提拔你升官。就剩下這不到三萬兩,還被她搶去一半。不行,這豆腐坊是咱家的,必須奪回來!”
孫大人拈須一笑。
“她收盡民心,我們若出手,百姓就會戳我們的脊梁骨。秦家姑娘已經被聖上賜給我們家做媳婦。秦家娘子往後若想安穩做生意,也得倚仗着我的官威。秦钰回來,能不感激我?我鎮守京中布防,他帶兵打仗。我們結成一黨,往後的官途就通暢了!你可不許為了些蠅頭小利胡來!”
孫夫人連連點頭。
銀霜這邊,短短三日,前來豆腐坊應征的百姓足有數千人。仔細挑選之後,銀霜将專職賣豆腐的人與有立身之本的人分開。按着住地的遠近一一分派到四座工坊。
武明眉畢竟是見過世面的。銀霜便讓她管了城北的工坊。趙母與秦桑管城西,初一十五管城南。銀霜自己管城東。
銀霜根本不怕鬧出什麼事端。因為,她這次大張旗鼓的招工,并非是為了得民心,而是為了光明正大的将城外的大批暗衛調入城内,安插在四個工坊中做事。有他們看顧,出不了大事。
做豆腐的暗衛留守豆腐坊,既能保障安全,又能随時接受調遣。外出走街串巷賣豆腐的暗衛,既能将生意做大,又能時時打聽各官員府中的動向。就連宮中之事銀霜都比前朝的官員多知道幾分。
七月份,天氣炎熱。銀霜的豆腐生意大不如前。
這時,她竟然收到了秦钰的信。
秦钰已經在邊關暫時站穩了腳跟,知道了京中發生的事。他特意搜尋了邊塞夏日的幾樣吃食食譜送給她,還順便運來了關外的黑豆、黃豆、芝麻、紅棗等物,就存在城外的村落裡。
銀霜連着大半個月都喜笑顔開,充滿了幹勁兒。用那食譜做出了涼粉涼皮等吃食,借着孫大人的名義送入狀元樓。
這風味小吃一出現,就得到了京中貴胄的喜歡。引得京城所有的酒樓紛紛效仿。
可惜,銀霜有秦钰從邊塞帶來的糧食,味道與中原的作物不盡相同。有些香料甚至是從别國換來的。沒有一家酒樓能模仿出那美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