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自傳】意識:我們 > 第32章 記錄摘抄

第32章 記錄摘抄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萬物數》萬物皆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起心動念,花淚鳥驚,萬物一體,豈知色身外及山河大地,皆為妙明真心中物。不是意識在你的軀體中,而是軀體在你的意識中。了知唯識無境,境界自心,内觀而外應,吉兇禍福,自可洞見。此書可與楞嚴楞伽,一并參看-[知乎用戶.Shakya]

——————

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梵文:??????????,音譯ālaya-vij?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無漏法種的第八識-如來藏。

因其内涵深廣,佛四十九年說法從不同面向演說和曆朝各代翻譯版本等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稱為如來藏、本際、涅槃、一切種子識、異熟識、依照各名稱的内涵,所指稱皆是不生不滅的第八識如來藏。

人間有情具足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識,和意根末那識.合稱前七識或七轉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

衆生在世間之各種活動,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業、惡業、淨業、無記業,造作後即由第七末那識的執着性功能送交第八識——阿賴耶識保存。

第八識阿賴耶識保存之業種,由第七識不斷地攀緣,配合外境六塵而不斷起意造作新業,同時不斷收集新業種,如是循環不已。

阿賴耶識心乃是萬法之根本故,乃是三乘佛法之根本故,乃是含藏着能令人成就佛果自性之唯一心體故,出世間無漏法亦皆含藏在阿賴耶識心中故,成佛之功德亦含藏在阿賴耶識心中故。

.

簡潔:佛家認為,一切衆生,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的表現,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故此識有能藏的含義。

.

《楞伽經》裡,常常提到“如來藏藏識”,并強調“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如來藏“為無始虛僞惡習所熏,名為藏識”。

——————

意識:第六識,即顯意識。意識就是思想,信念系統等,具有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具有認識事物的能力與邏輯推理的能力。若能将第六意識轉變為妙觀察智,就能夠如實照見一切諸法的本來面目。如實照見,見相非相,而見如來,并且看整個世界都是淨土,萬法皆清淨,并能應機說法,随緣度衆。隻在當下,無須計劃,如鏡子當前,物來則應,物去不留,了了分明,不着一痕,故稱妙觀察智!

.

末那識:意根。這個是我們産生意識、心念的根本,即潛意識。它是依據第八識阿賴耶識儲存的資料,對第六識的意識加以衡量,從而産生自我意識,産生了我執,造成無量無邊的煩惱。

——————

佛家唯識宗的八識理論中,人人均有八種“識”。前五識為眼、耳、鼻、舌、身,其主要作用是感知外界、攀緣外境,而第六意識則具有分别、判斷的作用,人們将前五識收集到的感受材料加以整理,形成對于萬物的種種認識。

前六識都是人們可以自我覺察的,而第七末那識與第八阿賴耶識則不同,屬于人們所意識不到的先驗層面。

末那識的含義為“恒審思量”,即總是審查考量第八識,并将其執着為我。

阿賴耶識的主要功能有兩個,一是“攝藏”:一切善法惡法的種子皆藏于其中,二是“熏習”:顯現的、在當前刹那間發生作用的現行之識,對于潛在之識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稱為“熏習”,即種子是受現實所影響的結果——現行熏種子,而種子又将顯現為外境——種子熏現行,這樣無盡循環,正對應衆生無法出離的因果鍊條。阿賴耶識既具有了别外境的功能,又具有“轉識成智”,即超越分别的可能性,因而是八識中最特殊,也最根本的本識。

-[知乎用戶.邊羊]

—————

死亡的時候前七識都會消失,隻有第八識阿賴耶識不會消失,而是随着過去生的業力繼續輪回,并在獲得新的身體後陸續産生前七識,衆生無始劫以來輪回中所有的記憶都儲存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但是因為我們被貪嗔癡所覆蓋,因此不能顯現,有修行的人根據内心清淨的程度可以記得過去生無數個輪回的記憶。

意識也不僅僅存在于大腦,科學家很早就發現心可以和大腦交流思想,器官移植術後很多人改變了性格,更接近器官捐贈者的性格,甚至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可以通過迷走神經刺激大腦産生多巴胺,讓宿主獲得甜蜜的幸福感,讓宿主愛上腸道菌群愛吃的食物,從而更多進食這種食物。

-[知乎用戶.清淨]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