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她轉過身,對小春說道:“識字對你有什麼用?”
小春急忙擡起頭,眼中透着一絲期盼:“奴婢聽說,隻有識字的人才能當差,将來說不定能調去好些的地方,不用一輩子幹粗活。”
關甯忍不住輕笑一聲,搖搖頭:“原來是為這個。”
她的笑容讓小春有些局促,小春低頭緩緩的說:“大人,我不想一輩子随波逐流。”
“好,我教你。”她的聲音低緩,卻堅定。
小春怔住了,随即連連磕頭,眼中滿是驚喜和感激:“多謝大人!奴婢一定好好學,不辜負大人恩情!”
看着小春那激動的模樣,關甯的心裡湧起一陣酸澀。
她擡眼望向窗外,庭院中的陽光映照在青石闆上,斑駁的樹影随風輕晃。
這天下的人,能有多少像小春一樣,為了些許看不到的希望而不惜跪地乞求?
她的手輕輕握緊,又松開,沉聲說道:“小春,你記住,不是我給你機會,是你自己抓住它的。以後不要跪了,擡起頭來學。”
小春怔住了,半晌才用力點了點頭,眼圈微紅。
當晚,關甯點上油燈,鋪開紙筆,開始教小春寫第一個字:“人”。
*
自皇後受罰、後宮權利削弱後,朝堂上權勢的平衡也悄然生變。
右相徐勉在朝中顯得愈發強勢,指使其一派大臣不斷在奏章中提議,欲以“國家穩定,社稷傳承”為由,催促皇帝立儲。
宗正少卿蔣清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後說道:“陛下,儲君之事關乎國本,臣等鬥膽懇請陛下盡快立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穩朝堂之勢。”
皇帝眯了眯眼,低聲道:“朕尚未及四旬,身強體健,何談社稷不穩?”
蔣清再次施禮,語氣不卑不亢:“陛下聖體康健,臣等自然深感欣慰。但儲君之立,不僅是為陛下分憂,更是為天下蒼生謀安穩。”
左相李衡面容平靜地站在中央,白須長飄,出列反駁:“蔣大人此言差矣!儲君未定乃皇室家事,豈可為臣僭越言及?陛下正值壯年,國本未搖,何來急于立儲一說?”
徐勉面色一沉,李衡與他争鋒相對已非一朝一夕,自從皇帝上次的讓步,讓世家看到了希望,這半個的早朝,總會有幾天提起這事。
兩派交鋒的火藥味愈發濃烈,而皇帝敲了敲扶手,打斷了衆人的竊竊私語:“李卿說的有理。朕的身體,朕自己最清楚。儲君一事,既無急迫之需,諸卿便不必再提。還是徐卿是認為朕已經到了風燭殘年了?”
最後一句話猶如寒冬凜風,逼得衆人退下,不敢多言。
此時,禦史台侍禦史陸孟起從列隊中走出,聲音清朗:“陛下,臣以為,立儲固然重要,但朝堂中諸多弊病未除,實難支撐儲君大位。近日徐大人在朝中屢次張揚,諸多舉措已引發下官官員的不滿。若朝堂如此,儲君大位恐怕更是難以服衆。”
此言一出,殿内一時間鴉雀無聲,這言官乃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性格也是,有話直說,看誰不順眼就彈劾誰,三年前甚至說皇帝當得不好,讓他趕緊退位,換個人。
徐勉臉色微變,冷冷一笑道:“陸大人此言未免太過危言聳聽。何謂張揚?何謂引發不滿?陛下自有明鑒!”
陸孟起目光堅定,拱手道:“陛下,臣所言皆屬實。臣要彈劾右相徐勉,近日徐大人之侄當街強搶民女、後送回家時已是一具屍體,引發民間的不滿,百姓都在議論這以後要是二皇子當了儲君,徐家豈不是更加肆無忌憚,亦或者離亡國不遠,臣懇請皇上徹查此事,嚴懲徐家,以儆效尤,安撫民心。”
徐勉上聽到亡國前一步,怒道:“大膽!陸大人此言污蔑,不知從何聽來?大康兵強馬壯,衆将威武,何談你口中一說。臣身正不怕影斜,請陛下明查!”
在他們的争鬥劍拔弩張,群臣低頭不語,唯恐卷入其中。
這時,戶部侍郎韓峥突然上前,奏道:“陛下,北疆旱災、江南水患,戶部已入不敷出。”
兵部尚書陳鴻遠見戶部哭窮,準備趁國庫虧損之前再要一筆賬,上前奏道:“陛下,近來西戎在邊境動作頻繁,馬上要入秋了,他們這麼多動作,恐怕是有想法的,他們所圖甚大。邊疆較京城入冬更早,将士們的抗寒衣物着實不夠。”
皇帝目光微轉,落在韓峥身上,語氣平靜卻帶着威嚴:“天災連年,民力耗盡,邊境不穩,若再不減負,恐怕難以為繼。”
給事郎于歸上前,呈上文書,奏道:“陛下,臣以為可以實施新政。稅法改革減少田賦、土地整頓、擴充國庫,科舉改革,擴大學子來源。”
皇帝接過文書,略作翻閱後,微微點頭,沉聲說道:“韓峥所言之民間疾苦,卻是實情。北疆旱災、江南水患,國庫入不敷出,百姓負擔沉重。朕見文書說的極好,推行新法已是迫在眉睫。”
此言一出,滿殿肅然,沒人敢接話。
禮部侍郎梁秋實便上前一步,奏道:“陛下,推行新法固然是好事,但新法觸動甚廣,若操之過急,恐生動蕩。”
亦有人立刻附和:“臣以為梁大人之言有理。稅法改革、土地整頓,事關國本,若無詳細籌劃,恐民怨四起。”
皇帝淡淡地掃視了一圈,似乎并未被反對之聲動搖,語氣依舊不緊不慢:“朕深知各位大人所慮,天災肆虐,百姓流離失所,長久之計,莫非是叫朕袖手旁觀?”
群臣讨論了大半個小時,終于商妥了。
皇帝點頭應允:“戶部即刻拟定減稅方案,同時裁減朝廷諸多不必要開支,削減官員俸祿,三日内交予朕審閱。”
“新法改革的确倉促,實施賦稅減免亦是良策,朕深知天災人禍未盡,若無地方官員全力配合,隻會成為虛談。此事關系重大,戶部與政事堂一同辦事,朕會随機抽查地方執行情況。”
這一提議雖未觸及世家根本利益,卻已讓朝臣暗自警惕,朝堂上彌漫着一股緊張的氣氛,但無人敢多言。
皇帝的強硬态度已十分明顯,再拖下去,便會落人口實。
他們各自掂量利害關系,最後低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