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說由于平安四食特色菜之一是生蚝饸絡,鮮香鹹辣風味十足,無意打開了海鮮市場的口子。
男人在外下了館子,回了家時不時提一嘴,勤儉持家的媳婦夫郎被煩得沒法,便挎個籃子逛早市尋海貨,回家敲了雞蛋,拿醬油一焖,複刻出來比不上人家吃食鋪子裡的,但可比家常菜香,也能過過嘴瘾。
鄰裡間聞着也是香啊,唠閑話一問,一傳十,十傳百,海貨便宜還能過過肉瘾,滋味更是獨特,吃習慣了還真是讓人欲罷不能。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一家兩家三家海貨攤子擺出來,小半年過去,漸漸成了一條早市街,吆五喝六,熱鬧得很。
丁老漢便是其中抓住商機的一個,每每給喬安送了貨,還要帶着兩筐活蹦亂跳的魚蝦螃蟹趕往早市,賺個小筆外快。
家裡的大孫子現在養得白胖的喽,看着就有福氣,平常回了家還能說說笑笑,一掃以前歸家的愁苦。
這一切變化,丁老漢尤其感謝喬家,隔三初五就送些新鮮海貨去,量也厚實,以至于施工隊幫忙消滅了大半生蚝,喬安回家一看,水盆裡剩下的那些,還能炒個三四盤菜。
讓人發愁,他是一頓吃了個夠,未來三個月不想再看見它。喬大花卻是愛生蚝愛的緊,也樂意順着喬安,笑道:“那有什麼,姑姑單獨給你開小竈,就這一盆,看我和山小子兩頓解決掉。”
于是顧存山在家沖刺備考的第一日,迎來了豐盛的早餐蚝餅。十六七的大小夥正是飯桶的年紀,在生蚝新鮮期限内,顧存山輕松解決了家裡的海鮮小苦惱。
學累了就和喬安牽牽手,說說話,在上山砍砍柴,撿撿蘑菇,割些金銀花之類的,塞滿半個背簍,輕松悠閑同走在田間小路上,碰上村裡人就打上幾聲招呼,風吹草動,卷起層層青綠麥浪,隐約的牛哞,鴨嘎,狗汪,雞鳴打碎了調,又重聚在風裡,構成鄉間悠揚向上的小曲。
草盛蟲鳴,月挂枝頭,舍不得點油燈,早早摸黑上床的人家多,偶爾還有幾戶透着昏黃的暖光,喬家便是其一。
喬安小心翼翼地端着滿滿當當的瓷盆,嘴上一直嘶嘶抽氣,鲫魚豆腐湯一上桌,他呼呼着立馬松開手捏着耳朵,一個勁的“好燙好燙”,引來顧存山擱置毛筆,幾步上前抓着他的手翻來覆去地檢查。
喬安朝他吐吐舌頭,甜甜笑道:“沒事啦,我剛剛有墊東西的。”說着鼻子嗅嗅,抱着顧存山的胳膊拉着人坐那:“你瞧你瞧,今個兒的魚湯炖的多香!我聽說魚頭補腦,魚眼珠明目,魚尾巴更是好,哥哥可要多吃些,上了考場争取一鳴驚人,超常發揮!”
顧存山捏捏喬安的手,對上那雙黑潤的眸子:“魚的犄角旮旯都歸了我,肉最多最好吃的魚肚子呢,安安準備獨吞嗎?好意思嗎,你個小饞鬼?”
“哪有。”喬安嘟囔着鼓起兩頰,手指戳着顧存山硬繃繃的胳膊,“你也把我想得太壞了吧,我多吃點你少吃點怎麼了,我還要長身體呢!”
“嗯嗯嗯,”顧存山打趣他,“再多吃兩百條魚就能趕上我了,安安加油。”
喬安哼了一聲,轉頭朝喬大花賣乖,決定暫時不搭理小顧,老實吃飯去吧!
顧存山笑笑,就愛喬安耍小性子的樣,端去碗喝了口濃白的魚湯,空蕩蕩的胃漸漸滿足,他砸巴砸巴嘴裡的滋味,一嘗就知道是喬安的手藝,更是食欲大開,最後喬大花和喬安都撂了筷,他揪着窩窩頭蘸盆底子,吃幹吃淨,一點也沒浪費。
喬大花收拾桌子,喬安則是幫忙準備去府城的行李,衣服一人帶個兩三件換洗就好,以防水土不服和飲食習慣的差異,幹糧吃食要多帶點,好在下午院裡的其他嬸子幫忙烙了不少白面大馍,吃的時候就着喬安自制的肉醬,香着嘞。
顧存山要去府試的消息也被傳了出去,幾個嬸子夫郎都是一驚,直呼不得了,說了不少吉祥話,喬安高興應了,同人家說說笑笑。
李幹柴聽到消息,大為振奮,他們白雲村十幾年都沒出過有功名的讀書人啦,暗歎顧存山果真是個能耐的。
等第二日上門卻撲了個空,那時喬安和顧存山已經動身,先坐牛車去鎮上,再搭乘先前談好的馬車,順順利利出發去府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