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太子妃可能勝任此事?”
姜水芙本事不關己,靜靜聆聽,不知為何突然就提到了她。
自建國以來,慶功宴就是大邶的盛事,要皇後協同諸位品級高的娘娘共同操辦,以表重視。就算娘娘不行,皇家流行論資排輩,上頭還八個皇子正妃等着呢。
其中大皇子妃更是出自河東世家,算術理宅,樣樣精通,是京中女子的典範。
五皇子妃也毫不遜色,家中祖父負責教導各皇子的學業,她耳濡目染,才學乃是女子之最。
總而言之,太子妃身份雖高,卻年紀太輕,缺少經驗。
怎會輪到她呢?
姜水芙察覺她的身上落了一道視線,她擡眸,便知道了原因。
是母後的意思。
母後在替她籌謀。
宮中的女子生存不僅要靠丈夫,更要憑本事。
尤其是身居高位者。
若無本事,高台頃刻崩塌。
姜水芙雙手一緊,内心百轉千回,一方面,她不想讓母後失望,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想要試試,這是證明自己的好機會,證明她這個太子妃能力的好機會,她想要沈極昭看看,她能幫他。
但一方面她猶豫的原因,也是因為沈極昭。
怎料此時,皇帝又問了一句。
“太子以為如何呢?”
姜水芙沒預想到皇帝會突然提到沈極昭,她内心所有的希冀瞬間碎裂,她沒機會了,同時她也不由自主地開始緊張。
她猶豫是因為他不看好她,他一向是覺着她沒規沒矩的。
況且,他昨日才說過她不是個合格的太子妃,又怎會同意她來接手他的慶功宴這般重要的事呢。
沈極昭一定會拒絕的,她心裡雖有準備,卻還是不免有些難過。
皇家的所有規矩,她都認真在學,孔嬷嬷還誇她足夠獨擋一面了。
氣氛在此刻突然凝滞,皇後視線來回在姜水芙下耷的眼神和她聾了一般的好大兒身上,默默哀歎一聲。
“太子除了朝政,對什麼事兒上過心呢?聖上不必問他,白費口舌。”
姜水芙的心提了起來,皇後這話可是在責怪沈極昭,她下意識就要幫他開脫:
“母後,太子他……”
“本宮怎說錯了,太子不肯讓太子妃勞累,所以昨夜一人在書房勞累了整夜,大邶真是慶幸。”
姜水芙沒想到皇後直接将他們夫妻間的夜裡點了出來,她有些無措,有些丢臉。
她更加害怕,害怕沈極昭誤會她不滿向母後嚼舌根,她的手悄悄擡起,輕輕揪了下他的衣角,着急地搖搖頭。
沈極昭身子稍轉,衣角滑落掙脫她的手指。
她手指顫了顫,他還是誤會了。
怎料下一秒,她的心又活過來了:
“母後,兒臣知錯,之後會多回房,母後不必再操心了,太子妃臉皮薄。”
姜水芙雲裡霧裡,心跳加速,他在護着她。
皇後表情這才好轉,她正要問他想法,沈極昭就堵了她的口:“隻是此事茲事體大,太子妃沒有經驗亦沒有……”
皇後輕飄飄來了一句:“太子妃沒有的,是經驗?”
沒有的,是他的心。
姜水芙也聽懂了,笑容卻不減,她要的很少,也會知足。
見此景,皇後也不能多說些什麼,天家夫妻之間最要有分寸,她溫柔地向皇帝笑,全由皇帝決定。
姜水芙立即當個和事佬:
“父皇母後,兒媳最近身體不适,恐怕不……”
她的話還沒說完,打斷她的是令她極其意外的一句話:
“但是……兒臣覺着可以一試。”
姜水芙瞪大了眼睛,她沒聽錯吧?
夫君同意了!
他竟然同意了!
他不是說她當不好太子妃嗎?
是想鍛煉她?
還是想要相信她?
沈極昭看了一眼身邊女人的笑顔就刻意忽略她,對皇後聖上說:
“方才兒臣也想推薦太子妃,太子妃賢良方正,雖能力尚有不足,但勝在點子頗多,宴席交給她兒臣放心。”
姜水芙面上肉眼可見地紅潤了起來,眼角一開,那股子豔麗又立馬浮現了出來。
整個人溫婉又妩媚。
腕上的玉镯亮的發光。
沈極昭說一開始就想要她來操辦他的慶功宴,她真的好開心!
這是沈極昭第一次肯定了她,将他的事交給她。
這種感覺好像是将她拉入了他的戰營,她不再是被排除在外的孤客。
他的榮耀将由她一手操辦。
他們二人與榮共焉。
皇後欣慰地點點頭,拉着姜水芙去說些女人間的話。
另一邊的正殿,宮女仆從悉數被撤下。
皇帝在與沈極昭談論剛剛結束的戰事。
“九昭,此去邊疆,可有何收獲?”
九昭是皇帝私下喚沈極昭的小名。
九是最高的陽數,象征着皇權和天子之尊。
沈極昭除了是嫡出,還占了九這個排行。
皇帝自然偏愛非常。
“回父皇,此次一役,塔疆族已幾乎被完全清除,隻餘一些殘餘勢力,兒子已留了何碑卿去處理,不出一月,定将其盡數捕獲。”
皇帝驕傲地點點頭。
他這個兒子,最像他,薄情絕義。
塔疆人雖然一直不安分,野心勃勃,卻基于大邶強勁的兵力,不敢擅自出手。
這些年大邶的放任,滋養了他們陰暗的欲望,塔疆開始試探性地露出他們的尾巴,屢次進犯大邶的邊疆,直到塔疆再也不滿足小打小鬧,一口氣屠了三座城。
沈極昭一聽這消息就立馬請命親率大軍趕往邊疆,以保護百姓之名直接将塔疆滅族。
既師出有名又擴展了邊域,大邶至此已成為國土面積最大的朝野。
此事皇帝聽到時都不忍稱歎沈極昭的狠辣。
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放長線釣大魚。
這一盤棋,竟是下了數年。
本質上,他非常喜歡這個狠心狠情的兒子。
他沒有多餘的情感,便不會被任何人或事牽絆。
他若為帝,必定開拓一番偉業。
事業雖重要,家庭亦然。
前朝後宮,息息相關。
“說來你與太子妃成婚已有兩年,卻遲遲未有子嗣,不知可是東宮諸事繁雜,不能兼顧之由?既如此,迎側妃良娣不日也該提上日程了,各位份的人選定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