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親娘!我自個麻溜溜地滾!”劉小妹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對着劉母整個人嬉皮笑臉。
“就咱小妹平日讨喜的模樣,阿娘可少不得馬上撿回來!”
劉大嫂爽朗地打着趣,“咱娘這是明晃晃的刀子嘴豆腐心呐!”
“鬧到咱身上,讨打!”
劉母臉上頓時笑開了花,一擡眼皮正好看見圍在火盆旁的幾個孩子,揚聲疾呼道,“哎哎哎,瑛哥兒看着點,别讓他們幾個上手拿!”
“知道了,阿奶!”瑛哥兒脆生生地應聲。
“阿娘,這是在烤芋頭,好像還有橘皮?”劉自止聞到空氣中有幾股香甜的味道。
“老二的鼻子還真靈!芋頭、花生、栗子,大冬日左不過這幾樣。你大哥昨兒買了不少橘子,索性烤上幾個,吃着也暖心!”
“嗯,阿娘這個法子好!”劉自止笑道,“前幾日剝了一個橘子,我和琅弟吃了幾瓣,太涼了!”
“蹲蹲愛吃,也是在屋裡放熱了才給他,就怕他着涼生病!”衛琅接着補充道。
“小孩子受不得寒,成瑞前些天着涼,夜裡燒了起來,苦藥喝了幾大碗,還是咳嗽得厲害!”劉母說起眉頭便擰成一個疙瘩。
“阿娘别擔心,烤橘子對咳嗽管用,吃上幾個也就好了!”劉大哥見此忙安慰劉母。
“那趕緊讓小成瑞多吃幾個!”劉小妹一聽便脫口而出。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娘我豈能不知?烤橘子再好也不能多吃,咱可不能好心辦壞事!”
劉母對這些吃了多年的鮮果子了解頗深。
烤橘子溫熱,對寒咳有好處,但是多吃又會加重病情,也就劉小妹平日不留心。
“行了,都用熱水洗洗手,趕緊包餃子。”
劉母準備了韭菜香菇雞蛋和蘿蔔粉條豬肉兩種餡料。
冬日即使有溫室蔬菜,但晟京城内最不缺的就是有錢人,韭菜和雞蛋往往剛到集市便被人家買走。
紅皮蘿蔔帶着一股辛辣味,做菜、腌制十分好吃。
劉自止前世長大後很少再吃,但一直忘不了記憶中的菜香味。今生從小吃到大,竟也是百吃不厭。
“今年準備的餡多,老二你們中午在這吃一頓,帶些回去,晚上不用再忙活了!”劉母拌着餡子随口說道。
“知道了,阿娘!”劉自止利索應道。
劉父劉母怕天冷地面上凍打滑,他們晚上不好回去,便将團圓飯從晚上挪到了中午。
冬至過節,即使有下人在,包餃子的活都是他們一家人自己親自動手,劉家索性給下人們放了半天假。
堂屋裡暖和,劉母早早将八仙桌收拾幹淨,并且準備了兩大一小高粱杆篦子。
劉母和劉大嫂和面的時候,幾個小孩跟着圍了過來。
劉母手上粘着面,隻好嘴上驅趕:“去,到一邊玩去。”
“不要,我也要玩!”幾個小孩趕都趕不走,一人喊上一嗓子,吵得衆人甚是頭疼。
蹲蹲還小,沒人教過,十分新奇地看着面團,剛想上手,便被他奶奶眼尖打了下手背。
他也不生氣,繼續擡手。
衛琅直接上前一把将他抱走,惹得他生氣地撒潑。
劉自止見他大哭大鬧,手腳踢打在衛琅身上,雖是無意識,看着也疼。
剛好旁邊方幾上放着一個彩色萬花筒。
“當當當,這是什麼?”劉自止将萬花筒湊到蹲蹲眼前,這才讓他慢慢止哭。
“臭小子,這下知道了,糧食可浪費不得!”劉自止用手帕幫他擦了擦眼淚,好笑地教訓他,“下次不敢了,對不對?”
“對,對,對……”蹲蹲隻是跟着重複,劉自止心中也自覺欣慰。
“劉老三,快去看你這群孫子!”
劉母見劉父還在不緊不慢地飲着熱茶,勢必坐實圍爐煮茶的名頭,急忙指派活計。
“來了!”劉父已經被劉母曆練出來,人坐着未動,不妨礙他第一時間回應劉母。
劉母和劉大嫂将面活好,接着擀餃子皮,劉自止他們四個負責包餃子。
劉小妹包好一個餃子,鬼鬼祟祟地放在旁邊的篦子上,口上開始試探。
“前面馬嫂子,喜歡吃韭菜豬肉餡的餃子,給了我幾個,味道不賴,阿娘要不咱們過年也試試!”
“要說韭菜咱家也常吃,一想到韭菜和肉,咱這心中越發覺得怪異。”劉母搖了下頭,自個也是納悶。
“我和阿娘一樣,平日都是吃韭菜炒蛋,就像咱端午包的甜口粽子,冷不丁加肉改換鹹口,也吃不慣。”劉大嫂深以為然。
劉自止手上忙個不停,在劉母他們閑聊的時候,甚少插話。
人多手快,不到半個時辰,衆人便将中午和晚上兩頓吃的餃子包好。
中午劉自止一家三口,在老宅吃了頓美美的餃子,下午趁着大雪減弱,又連忙坐騾車回了家。
冬至這天開始數九,當數到九個“九天”,意味着寒去暖來,春日已深,此時生機盎然,正到春耕時候。
冬日人們補氣,每數過一個九,全家便會大補一次,喝得劉自止可謂紅光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