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和海風斷聯兩個星期了。
這段時間,我還是很想念他。
他肯定沒有想念我啦,他一定還是那樣。每一天在微信上,在抖音上,在各種社交軟件上,認識新的女生,然後匆忙地去見面,相親。
一次又一次,見一個又一個。
春天來了,他有更多的機會去爬山,參加集體的相親活動,現在他不用每天上班,有更多的時間認識新的女生。
當我們知道自己不被愛這件事是事實時,總是一件不開心的事。
在那麼一刻,難受和悲傷,會淹沒自己。
如果轉念,往好的一面想,世界之大,人生那麼長,以及自己超過30多年的經曆來看,這件事又算得了什麼呢?
自己仍有無限的潛力,未來仍然可期,我還有很大很大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猶記周日晚上我被拉黑,周一一整天都悶悶不樂。
仿佛上帝想給我某種暗示一般,馬上給了我一個年薪約55萬的OFFER作為獎賞。
如果不算未歸屬的股票的金額,隻看工資,對我來說有超20%的漲幅,因為我之前的年終獎金額拿得都比較多,所以不能完全參考年包。
這也是一家說出來大家都會聽說的還算比較有名的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前台的部門中台的崗位,我特意請教了已經跳槽過去了的師兄,他聽我的描述,覺得是比較不錯的部門,他覺得比我現在的工作更加穩定,能夠到40歲沒什麼太大問題,而且比我現在的工作更加有确定性,并且他還是看好這個公司和公司的整體管理決策這些風格。
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和剛來北京的大學同學一起去北京有名的網紅商場芳草地溜達,看着精美店鋪裡賣的衣服和商品,我們兩個都買不起,就一起去咖啡廳喝咖啡吃甜品,那時候我們暢想未來,我說如果我能達到年薪50萬的話,在北京的日子就一定滋潤得不行,那個時候我的工資不到1萬,50萬的年薪似乎是非常遙遠的事。
現在這個目标實現的機會就在我的面前了,隻要我回答YES。
那個時候講實話,當我和朋友講這句話的時候,我内心樂觀的想法是,50萬也沒有很多,我肯定能拿到,我還可能賺更多更多的錢,但是理性地說,以我當時的崗位和發展來看,其實沒有清晰的路徑,也就是看不到太大的希望。一切都是基于我樂觀的判斷。50萬對我來說,仍然貌似很難達到,然而時光給了我證明,讓我得以實現。
世事變遷,時光流轉,人的境遇是如此。
我們不知道将會發生什麼,遇到什麼人,面對什麼事情。
我們不知曾經的許諾和期待,會不會實現。
時間會給出答案。
我拿到這個offer當時最大的想法是,我接受最大的原因,隻能是海風。
因為這個崗位是base在北京的。
我唯一對北京的期盼,是海風。
我已經幻想,我到北京安家後,來到他那個望京老小區的房子裡,敲開他的門,站在他的面前,讓他驚訝。
我會帶着他去吃一頓好的,然後平靜地講述我也來到這個城市生活了。
我唯一選擇接受這個offer的原因是他。我們兩個嘗試一下好好相處,都給彼此一個機會,畢竟就像命運安排我們一樣,讓我來到這裡,而我來這裡最大的動力是你。
我可以和他在一個城市,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地見面,可以開始正常的相處。
那是一種美好的期許。
所以我努力地給他打電話,想複聯一起商量商量。
讓我們都靜下心來,讓我們都給彼此一個機會。
我已經忍不住開始幻想兩個人一起在北京的生活,以及長遠的打算。如果他找不到北京的工作,我就一直等他,他一直沒有收入的話,我們兩個人的生活我自己一個人的收入來承擔,我要同時交杭州的房貸和北京的房租,以及兩個人的生活成本,他的積蓄和我的積蓄加在一起能不能敢在北京買房子。等等等等。
所以我焦急地一遍一遍給他打電話,希望可以和他取得聯系。
就像人生的一個啟示,我拼命想承接住這一份命運賜予的好運。
可是,一遍又一遍,海風不肯接我的電話,對我的留言熟視無睹。
我怎麼打都不接。
我怎麼努力都不行。
也許此時此刻的他,大概是在和各種相親對象熱聊,是在和别人談婚論嫁。而不想讓我介入他的生活。
其實我已經知道結局,就算這個電話接通,得到的一定也是冷冰冰的回複。
是無情的拒絕。
我太了解他了。
就算人生再給我們多少次機會,就算月老再給我們兩個牽線多少次,都抵不過他的無情。
我靜靜地聽着電話那頭傳來的挂斷聲音。
無非是又一次失望。
我越來越無力了,直到徹底絕望。
我在第二周的周一,明确回複京東的HR,我不去了。那個城市沒有什麼值得我留戀的了。
多少次,我和海風都是要錯過的,不管我多麼努力都是無用。
我在上班路上聽陳奕迅的《于心有愧》,林夕寫下這首歌是因為媽媽婚禮的時候,自己賭氣沒有參加,媽媽在婚禮上一直沒有笑容。後來媽媽去世,林夕得知這個事,非常後悔,寫下了這首歌。
表達的意思是,即使我做了那麼多好事,即使我多麼善良,卻傷害了那個對我最好的人而遺憾的感情。
大概當初我未懂得顧及
年少率性害慘你
令人受傷滋味,難保更可悲
内疚内疚内疚沒作為
直到某年某月
我安息與葬禮
我一開始以為,海風會不會有天也對我愧疚?
現在我終于意識到不會。
他可以花時間感慨錯過那些漂亮的女生,感慨曾經的自己行動力不夠,感慨自己沒有好好把握,隻是從來意識不到,在他面前的,已經很好了,卻視而不見。
我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起因是我把公司上架的新品推薦給海風。價格其實格外便宜,我原本想買送他吃,但是他那麼敏感計較,我不敢對他太好,他會覺得有壓力,所以我隻把網店鍊接給他。
他買之後覺得非常好吃,就給家裡買了兩箱。
但是寄回家裡的果子品質比較差。被勤儉的媽媽訓導了,大概因為這個和媽媽有點小摩擦,然後不開心了,就語音和我說以後不可以推産品給他了。
以我對這件事的感知,就像我帶我媽媽去商場買東西,售賣員給我媽媽品嘗每一個産品,我媽媽喜歡吃的是最貴的那個,但是她勤儉的品質又覺得太貴了,會說,媽呀,這怎麼那麼貴啊,誰會買啊?
售貨員馬上有眼力見地說,阿姨你嫌這個貴,那嘗嘗另外個,這個會便宜點。
我媽媽接過來另外一個品類的試吃,吃完之後,說,不好吃,那個好吃,但是太貴!
所以我就付錢給她買最貴的那個,她嗔怪我,那麼貴買它幹啥,太浪費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全程我都覺得好搞笑,我媽媽真的像一個小孩子。
貪吃,每個都要嘗一下,喜歡吃最貴的,卻又心疼錢。買給她還要責怪我,拎着沒走多久,就忽然停下,讓我打開包裝袋,她現在就要吃,大手抓一大把,放在手裡,一個一個吃起來,她在前面走,吃着好吃的,我拎着買來的重物跟在她身後,是一個小跟班,付錢,低微侍奉,一切都為了讓母上大人開心。
她就像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子,品嘗着她的美食。現在輪到我照顧她。并且覺得她真的好可愛。
所以那天我聽到他講述這個事情,第一感覺是一個趣事,隻覺得好玩。
一定是橘子壞了,海風被媽媽責怪了。
如果做過生鮮電商的人都會了解一些行内規則。例如不同的銷售渠道的差異,拼多多就是相對品質不好的,因為這個平台主打一個便宜心智。例如地域區别發貨,例如好果差果混發。
生鮮品不是标品,标品有沒有瑕疵,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可以用清晰的标準去衡量。
同樣是食品,标品可以用糖的用量和甜味素的成分含量做明确的衡量。
但是生鮮品的口感,成熟度,外表面的花色等等,非常難以統一标準。
所以很多商家會鑽空子。
事實上,這個行業真正賺錢的商家,很多都是無良商家。
徐香猕猴桃摻雜翠香猕猴桃發貨,說自己全部都是徐香猕猴桃。
大果摻雜小果發貨,混淆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