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北宋女子創業記 > 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制糖工藝

第87章 第八十七章 制糖工藝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王文茵掰着手指頭細數她想得起來的,後世比較常見的可作為家中常備藥物的熟藥。“除了感冒靈顆粒沖劑外,藥社還可以研發治療清熱宣肺、化痰止咳的川貝枇杷膏;用來調理月信葵水、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益母草顆粒沖劑;用于治療風熱牙痛以及癰腫瘡疖等症狀的金銀花顆粒沖劑……” 【注1】

綠珠目瞪口呆,“阿茵妹妹也曾學過醫?”

趙元甯自然知道王文茵報的這些熟藥都是從後世學來的,怕她露餡,連忙替她打掩護,道:“這些熟藥應該都是阿茵妹妹從她祖父留下的筆記上學來的。”

綠珠似笑非笑撇嘴:“趙四郎怎地對阿茵妹妹的事如此了解?”

“這個……是阿茵妹妹先前告訴我的。”趙元甯轉頭沖王文茵眨眨眼,暗示她别說漏了嘴,“是吧?”

雖然同綠珠她們是金蘭姐妹,不過王文茵想起蘇轼告誡她的話,便沒否認,含糊其辭道:“這些熟藥都是祖父從一位遊醫那兒記下來的配方,也是尋常病症常用的藥方,制成顆粒沖劑不僅服用簡單,還能随身攜帶,可謂是居家旅行、行軍打仗必備之良藥。”

綠珠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心說阿茵的祖父必定也是位世外高人,不然他孫女怎會懂這麼多東西。

“這些配方好是好,服用起來口感甜甜的,連厭惡喝藥的孩子都不會抗拒,唯一的問題是配方中需用到大量的‘糖’。”綠珠犯愁道:“糖可是精貴的調料,我們從哪裡去弄這麼多糖來?”

王文茵同趙元甯相視一笑,“待明日去了豐收村姐姐便知道從哪裡能弄到大量的糖了。”

****

翌日一早,王文茵帶着綠珠、秋月她們一道兒坐馬車回豐收村。趙元甯要去跟蔗農交接,便帶着魯大先她們一步騎馬走了。

待王文茵她們回到豐收村村口,入目所及便是蔗農們推着一輛又一輛轱辘車,沿着豐收村前唯一的一條土路将甘蔗送往位于山腳下的米線作坊内的場景。

“這裡怎麼會有這麼多甘蔗?”秋月掀開馬車簾子朝外探頭望去。

綠珠聞言也擡眼朝外看去,回頭問道:“莫非阿茵妹妹打算自己生産制作‘糖’?”

王文茵含笑點頭:“姐姐猜得沒錯。”

綠珠不敢置信,“聽聞這制糖工藝可是絕密,隻有八閩福建路的福唐、姑蘇江南東路的四明、百越廣南路的番禺、西蜀四川路的廣漢、遂甯等地的少數人才掌握此技術,阿茵是從何而得知?” 【注2】

“我是從書上看來的。”王文茵指的自然是後世的書,“據悉戰國時期中華大地的南方便出現了甘蔗,到了唐朝甘蔗這種農作物已在多地區有種植,但制糖技術卻是在唐太宗時期由摩揭陀王國(古代中印度王國)傳入的“熬糖法”轉變而來。” 【注2】

“到了我朝能種植甘蔗的地區雖然多,但掌握‘結蔗為霜’制糖技術的卻僅限于福唐、四明、番禺、及廣漢、遂甯五個地方。前四個地方的糖霜産量較小,品質也較遜色,是以隻有遂甯一地才是糖霜的主要産地。隻是即便是在遂甯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制作優質的糖霜。”【注2】

“在遂甯的傘山周圍,制糖的‘糖霜戶’便有幾百家,當中僅有少數能出品優等糖霜,其餘隻能出産中下等貨品。當地雖有衆多甘蔗田,但制糖技術卻隻掌握在少數幾家制糖坊手中,蔗農也隻能将甘蔗榨成糖水販賣給制糖坊賺取原料費。是以我朝市面上的糖霜因稀缺才導緻價格居高不下。”【注2】

“此外,我朝種植的甘蔗大體可分為杜蔗、西蔗、艻蔗(又名荻蔗)、紅蔗(又名昆侖蔗)這四類,紅蔗隻适合生啖,艻蔗可用來制作沙糖,西蔗雖可做糖霜,成品色澤卻不佳,唯獨紫皮杜蔗是制作糖霜的最佳品種。”【注2】

聽到這裡秋月忍不住插嘴問道:“原來這沙糖與糖霜竟是用兩種不同的甘蔗所制而成?”

王文茵嗯了一聲:“沙糖即熬造漿式糖,唐朝人雅稱‘蔗漿’,是将甘蔗擠壓取汁後于大鍋内用溫火通過‘煎熬法’熬煮成黑棗合色,再将其中的糖蜜分離澄清後的一種‘液态糖’。八閩福建路的福唐便是沙糖的主要産地。”【注2】

“而糖霜的制作技術則是由一位唐代高僧‘鄒和尚’所發明。據傳鄒和尚學識淵博,熱衷研究技術,喜歡到處遊山玩水。唐代宗年間他遊曆四方到了遂甯城北三十裡的傘山,見當地雖盛産甘蔗,制糖技術卻十分落後,蔗農隻能靠暴曬獲取石蜜(質量很差的沙糖)。于是便潛心研究,反複實驗,最終發明了一整套窨制糖霜(冰糖)的技術,推動了當地制糖業的發展,使遂甯糖霜聞名天下,家喻戶曉。”【注2】

綠珠邊聽邊打量王文茵,回想起二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彼時隻覺這女娃氣質非凡,絕不是尋常人家的小娘子,後得知她竟是興隆堂的幕後老闆時,驚訝之餘又覺得本應如此。隻是心裡一直好奇她究竟出生于什麼樣的人家,見她不願細說,便也沒再追問。

“想不到妹妹小小年紀,竟如此博學,今後姐姐可要向你好好學習了。”綠珠由衷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