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确知道宮裡最近在清理鄭氏餘孽,畢竟王安整天忙得腳打後腦勺,但是連乳母的對食都能毫不留情地處死,實在是令他們瞠目結舌。
王安接着勸:“諸位大人,咱家多句嘴,亂世重用典。如今是個什麼情況,諸位心裡都有數,皇爺不得不用雷霆手段啊!”短短一年内,大明沒了兩個皇帝,新帝今年才十七歲,能不對外展示一下自己的手段嗎?
更何況,“宮内鄭氏盤踞多年,宮外薩爾浒慘敗,附屬國背叛,福王虎視眈眈,皇爺還年輕,需要諸位大人輔佐啊!”
簡單來說,宮内宮外那麼多事,大家有的忙,别總盯着李選侍這點小事了。
人都死得不能再死了,你們還能怎麼樣呢?再追封也沒什麼意義,不如順了新帝的心思。可别忘了,新帝的祖父萬曆皇帝,可是因為群臣阻止他立心愛的兒子為太子,三十年不上朝的啊!
朝臣們:“……”艹!
忘了這茬兒了!新帝要是隔代遺傳,再被群臣谏回宮裡去,也來個幾十年不上朝可就糟糕了!
朝臣們被勸回去了,一道回去的還有皇帝發布的數道命令。
再次見到新帝,是他們這群朝臣禀告:大行皇帝等人的谥号已經選好了。
新帝這回沒讓衆人吃閉門羹,痛痛快快讓所有人都進去了,看過了給兩位老皇爺、神宗元後、新帝祖母王恭妃、新帝生母王氏,以及光宗元妃郭氏的追封和谥号,表示很滿意,用印。
王恭妃追封孝靖皇後,新帝生母追封孝和皇後,郭氏追封孝元貞皇後。另外,皇五子生母劉淑女追封貴妃,谥号貞靖。【1】
群臣也很擔心真把新帝惹生氣了,他學起自己的祖父,躲在宮裡不出門,因此壓根不提追封李選侍的事。
大行皇帝其他妃嫔也各有封賞。其中,東李因撫養皇五子和八公主而被封為貴妃。
胤礽對群臣的識趣感到很滿意,然後開始議下一話題:害死大行皇帝的一幹人等該如何處置?
衆臣面面相觑。
給大行皇帝開大黃的太監崔文升肯定是要處死的,進獻紅丸的李可灼也是要死的,看新帝的意思也不打算放過這兩人,群臣也願意抛出這兩人來平息新帝的怒火。隻是關于“幕後主使”鄭氏與福王,群臣就不敢說了。
他們也知道新帝派錦衣衛去抄了福王府,又把福王一家下獄,擺明了要借這件事鏟除政敵。但他們不敢開口,生怕将來出變故。
福王再怎麼說,也是陛下的親叔叔。
商議的結果是:以謀害大行皇帝的名義,将崔文升、李可灼淩遲,滿門抄斬,三族之内發配邊疆。
至于福王,群臣不敢說,胤礽敢說。
胤礽連個停頓都沒有,直接命賜鸩酒,而且他着重強調,賜鸩酒的對象是福王全家的男丁。
這下可吓壞了群臣,他們一個勁兒說隻誅首惡即可,說他與福王之子也是同宗兄弟如何如何,但胤礽想的是:要是這個堂兄弟還活着,是不是還得分一部分家産給他?殺了殺了,趁早都殺了!
群臣:“……”
這說一不二的性子不像他的父祖,反倒有些像成祖。
沒錯,到了這個時候,朱棣已經是成祖了。
王安在一旁秉筆直書,一封聖旨,寫明了福王一家男丁的結局。
胤礽也沒忘記另外一件事,“行刑的時候,叫瑞王、惠王、桂王去觀刑。”
王安手一抖,差點将聖旨變塗鴉。
群臣中有人擡頭想說什麼,卻被同僚拉了一把,終是沒說出口。
都在官場混了幾十年了,他們中也有人猜到了皇帝的心思,比如說孫如遊。他注意到皇帝派人查抄福王府,田産财物一律充入國庫,就說明他知道福王府多有錢。
皇帝擺明了是要宰大戶。
至于瑞王、惠王、桂王,這三位都是萬曆皇帝的兒子,雖不如福王受寵,但也都有封地,據孫如遊所知,桂王幾人都叫着要回封地去,如今要他們去看昔年倍受寵愛的福王去死……
是不是意味着,皇帝要向宗親下手呢?孫如遊覺得很有必要,老朱家這群王八蛋宗室沒幾個好東西!皇帝要削藩,他肯定雙手雙腳贊成。
孫如遊浮想聯翩。
然而,方從哲卻覺得日子難過起來,原因無他,朝中彈劾他的越來越多,他這個首輔大有岌岌可危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