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井邊,輕松的打了半桶水上來,将籃子裡的一股腦倒在大水盆裡洗洗幹淨,韭菜和蔥拿去炒雞蛋,艾草和金銀花攤晾在篩子上曬幹,艾草搓了做艾絨,金銀花曬幹泡水喝茶。
一手握着洗幹淨的蔥韭,一手提着半桶水回到前院廚房,往熬粟米粥的竈下添了把柴,讓即将熄滅的火勢更旺些,米粥在鍋裡又起勁的咕嘟咕嘟起來,隔着一層鍋蓋,她都能聽的到那股子向上升騰的歡快勁兒。
随便用已經鈍的不成樣子的菜刀“嘎吱”了幾下蔥韭,讓它們斷的碎一點,分别盛到一個粗瓷碗中備用。
先挖了兩勺凝成塊的葷油在碗中。一開始姜寸華還以為王婆婆給她送來的是豬油,等在陰涼的廚房裡放了一晚上,第二天一看竟然凝成了雪白的膏脂,再仔細聞聞,還有骨子山羊的腥臊味,她才知道,這油不是豬油,而是羊油。
也是,大西北嘛,豬油難得,羊油非常容易得到,應該是這裡家家常用油了。
溫度一低羊油就容易凝結,所以她先舀了兩勺出來放在熬粥的那一邊竈台上化着備用。
去到面缸裡挖了兩碗粗面粉,放到一個洗幹淨的木盆中,打入一個雞蛋,加入新打的井水和成一個大面團,倒在案闆上揉啊揉,揉啊揉,這粗面筋道,必須下力氣才能揉的開,直揉的她氣喘籲籲手腕酸痛才收手。
因為打算今天出門,王婆婆和焦大夫那裡是一定要去的,她便準備烙些蔥油餅帶去做伴手禮。
畢竟還欠着人家的債呢,不管是欠的焦大夫的出診和吃藥的銀子還是王婆婆這三年看顧姜小姑娘的人情債,也不管其中因由到底為何,總之,好處是她受了,其中的态度還是要明顯且高調的擺出來的。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道理她懂。
将大面團擇成三個小面團,然後翻出擀面杖來将小面團擀成薄皮,唉,這擀面杖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發黑不說,似乎還曾經斷過一回,用起來十分的不稱手,這次去鎮上,一定要買個新的擀面杖回來,還得是要那種長的、硬的、粗的,這擀面杖用好了,不僅能擀面,還能做防身武器呢,嘿嘿。
面皮擀好,轉頭找了一圈都沒找到趁手的刷油工具,想到後院她特地留出來做種的幾顆又高又壯的老蔥......頂端已經長的很美麗的花球,就來到後院,伸手摘了一顆,在井邊洗了一下,甩幹淨上面的水珠,回到廚房,用花球沾了已經化做金黃液體的羊油均勻細緻的刷在了面皮上,再薄薄的撒了一層細鹽,最後撒上蔥碎子,若是能有十三香或者胡椒粉等香料就更好了,可以為蔥油餅增香添色,吃起來會更好吃。
現在沒有也沒關系,等這次去鎮上,看看能不能買到一些。
将放好蔥碎的面皮一點一點卷成長條,然後分作三份,左右手向中間卷起,壓實,一個面餅就壓好了,将另外兩個短條同樣卷起壓成面餅,在案闆上撒上一些面粉,讓浸了一些油漬的面闆不粘沾,拿過擀面杖,将這三個餅子擀成一個個銀盤大小的薄餅子,攤在用高粱杆子紮成的簾蓋上。
将另外兩個小面團如法炮制,最後一共做了九個蔥油面餅出來。
廚房裡滿是米香,另一個鍋裡的粟米粥已經熬好了,将米鍋竈下剩餘的柴火移到這邊竈下,添一些容易燃燒的麥稈,火勢變旺了,再加一些細樹枝子,讓火燃燒的更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