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少,沒錢怎麼建學校?”淩寒首先舉手提問。
顧瑜微微一笑:“怎麼不能建,募捐,聽說過沒有?”
募捐,淩寒自然是知道的,可從來沒有聽說過募捐建學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哪個冤大頭願意掏腰包呢?
對于這個問題嘛,顧瑜自然是考慮過的,于是便仔細的解釋起來。
人生在世,不是為了利就是為了名,名利雙收應該是大多數人向往的事。遺憾的是,這個年代,生活都很難,名利雙收,不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罷了。但是呢,不論是盛世還是亂世,都不缺名利雙收的人,端看你會不會操作了。
湘城和清明城地界,還算安定,否則每年也不會吸引那麼多人跑來讨生活了。這人啊,一旦生活安定了,就會有其他的需求,普通老百姓或許隻求三餐溫暖和子孫安康,而富貴人家,或者隻要是家中小有餘财的人家,則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什麼是更高的追求呢,高大上的說法是體現人生價值,俗氣的說法,不就是名和利嗎?
所謂募捐建學,就是給了這些衣食無憂的人,一個流芳百世的機會,畢竟教書育人這件事,不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為人所推崇的。而且一個學校,隻要後人不是太敗家,矗立個百八十年不成問題。别的不提,光是百年内從學校走出去的學生都會牢記校史,而校史最重要的部分自然是創校史了。如果能在創校史上留上一筆,你猜會不會有人動心呢?
顧瑜這麼一解釋,項玉書三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好麼,顧少果然是顧少,腦袋瓜就是靈活。這不就是把修橋鋪路的功德移花接木嗎,說通了,道理很簡單,可能夠想到這招的人,才是最牛逼的存在,比如說顧少。
項玉書、淩寒和謝英,是顧氏集團最早跟随顧瑜的人,也是日常和顧瑜接觸最多的人,這麼多年下來,顧瑜已經用聰明的頭腦和人格魅力成功征服了三人,現在麼,三人已經朝着顧瑜腦殘粉的不歸路狂奔了。
“顧少,這個主意好,就這麼辦!”謝英很興奮,如今謝家已經徹底在清明城紮根了,謝家和清明城已然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謝英甚至想着,這清明中學,他必然也要是出一分力的。
和謝英有着同樣想法的還有兩個人,正是項玉書和淩寒。這兩位也是早早把家安在了清明城,建造清明中學,可是清明城的大事,他們當然不會缺席了。
三位大将都表示了捐款意願,顧瑜很滿意,他私人自然也是要掏錢的,大家一起出錢出力,再好不過了。
“行,事情就這麼說定了,玉書,回頭你拟個告示,全城張貼,另外,清水鎮和湘城也别漏掉,那裡有錢人多。”
“是的,顧少。”
“對了,顧少,清明中學的校長,顧少有合适的人選了嗎?”
“暫時還沒有,我打算改天找栗校長談一談,怎麼,淩寒你有合适的人推薦?”
淩寒微微一笑:“确實有一個。”
淩寒所說的人,是他的老鄉,在學術界也算小有名氣,隻是和栗文君相比,潘熙就屬于後起之秀了。不過,栗文君出任清明小學校長的時候,雖然名氣比潘熙要大,可他的名氣已經是昨日黃花,很多人都不買賬了。相比之下,潘熙就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潘熙原本家境不錯,可惜好景不長。潘熙的阿父早年傷了身子,年紀大了,三天兩頭的生病,潘家的家底慢慢被掏空了。
潘熙是個孝順的,甯願自己吃糠咽菜,都要給阿父用最好的藥,日子過的很艱難。
如今清明醫護培訓學校的名聲早就打出去了,随之一起傳遍大良的,還有清水醫院的高超醫術。
因為求醫者越來越多,顧瑜在兩年前圈了清水醫護培訓學校對面的地皮,建造了清水醫院,半年前剛剛投入使用,每天都有患者慕名而來,潘熙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清水醫院是一所洋良綜合性醫院,洋醫和良醫相互配合,對很多病都有着不錯的療效。
潘熙的阿父,說白了也沒什麼大病,就是身子骨弱,需要精心将養着,可是潘熙家鄉沒有醫術高明的良醫,為了阿父,潘熙決定定居清水鎮。
淩寒和潘熙本來就有交情,如今兩家住在一個地方,自然要常來常往了。潘家日前剛剛安頓下來,潘熙就緊鑼密鼓的找工作,隻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适的。
顧瑜聽淩寒介紹了潘熙之後,覺得這人确實合适當校長,不過具體還要見過人先能确定。
顧瑜願意給潘熙一個機會,淩寒就很感激了,随和顧瑜約了時間,三天後潘熙來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