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敢自己來拿嗎?”皇帝說着擡起顫巍巍的右手,從盧知年手中拿過诏書,平舉到他面前。
這道诏令正是沈德啟最想要的東西。有了這道诏令,他就能名正言順承繼大統。往日他懼怕父皇天威,但此時皇帝已經連站立行走都不能,他還有什麼可怕的。沈德啟暗笑一聲,幾步上前,拿過诏書,一把将其打開。
上面空無一字。
驚怒之下,他擡起頭來,正看到沈郁離一手持箭,弓弦拉滿,站在北望樓大門之中。
“小長樂?”他喃喃喚了一聲。
這是張重弓,比她用來練習的要重得多。弓弦的力道讓她的手有些不穩。沈郁離深呼一口氣,強迫自己定住了神。記得蕭弘說過,“無論多怕,都不要讓狼察覺到你的恐懼。狼對恐懼極為敏銳,察覺到你的恐懼的刹那,就是它攻擊的時候。”而她不能等到他們攻擊,她要先發制人。
沒有片刻的猶豫,弓弦聲自耳畔傳來,箭矢去如閃電。一箭出,乾坤定。
箭矢射穿咽喉的刹那,沈德啟睜大了雙眼,口中咯咯兩聲,像是還想說些什麼,卻隻有血沫溢出嘴邊。
沈德啟倒地的同時,董妙珠松開攙扶着魏王的雙手飛身而起,從袖中抽出短刀,手起刀落,一個刹那便斬落了左骁衛将軍馮元靖的人頭。孫鶴行等人也已掙開虛綁在手上的繩索,奪了近處幾名叛軍的刀,與叛軍混戰在一處。
沈洵高聲喝到:“太子沈德啟謀朝篡位犯上作亂現已伏誅!爾等還不速速放下刀槍?!”
“繳械不殺!”孫鶴行跟着喊道。
話音未落,隻聽無數喊殺聲遠遠傳來,左監門衛将軍柳百成帶着援軍殺入宮中了。
---
這世上該是沒有什麼比海東青更快的了。宋磬兒找到司無憂,連口水都沒喝,就趕緊把随公主回京的前因後果告訴了她。司無憂喚來商号裡的夥計,将紅綢挂到院子裡那棵老樹最高處的樹枝上,兩人火急火燎地原地轉圈,等到天都黑了才見小白飛來。看過沈郁離的親筆書信,兩人連忙分别去找丐幫的一隻碗長老和左監門衛将軍柳百成。
去找一隻碗長老是為了把京中消息盡快傳遞給蕭弘。臨興封了城,要把消息傳出去,可謂難上加難,丐幫熟悉京城内外,或許會有一般人想不出的辦法。去找左監門衛将軍柳百成則是為了調兵。
就如沈郁離所猜測的一樣,京中放出的消息是宮裡出了事,要全城搜捕叛黨。禁軍隻是聽令行事,除了幾個主事的被太子收買知道實情,其他都還蒙在鼓裡。若是一切順利,這逼宮的事情就全栽在二皇子身上了。宋磬兒從沒遇着這麼大的事兒,看了公主的信,一顆心都差點要跳出來了。司無憂随商隊天南海北走過幾遭,見識的多些,相對來說還比較冷靜。封城戒嚴後閑雜人等不可随意出門走動。她擔心隻憑她們兩個成不了事,想着商隊裡也有不少能人,有人護着她們去,總多幾分勝算,連忙又帶着磬兒去見了她的父母。榮昌商号大當家司廣利一聽女兒說太子逼宮,需要設法帶着诏書找到左監門衛将軍柳百成去神武軍大營調兵這事,尋思着害怕惹禍上身,猶猶豫豫的不願幫忙。
他話也說得直白,“說到底咱們不過是平頭百姓。管他誰做皇帝,還不是一樣做生意讨生活?他們公子王孫争的頭破血流是因為有利可圖,咱們平白無故攪合進去,無論招惹了誰,可都招架不住啊。”
宋磬兒一聽就急了,連忙說道:“司伯伯,這話不能這麼說,皇帝可不是随便換的。當年今上還是齊王的時候,二王奪嫡的事兒您應該還有印象。聽說那時候兵荒馬亂了好幾年,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您想啊,百姓家裡還争家産呢。太子逼宮,是因為皇帝想要改立二皇子。他親爹都覺得他當不了這個家,他那些分封在各地的堂叔表侄什麼的不早晚得起兵啊?濟陽公已經反了,再要有這個公,那個侯的反上一反,您還做什麼生意,咱們全都得舉家逃難去。”見司廣利的表情像是有些被說動了,她又連忙再接再厲,“再者,您要是勤王有功,到時候皇帝論功行賞封個爵位,那多光耀門楣,顯祖榮宗啊!”
這一句正正切中了要害。司廣利一聽,兩眼登時放光。榮昌商号這些年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畢竟是商戶。士農工商,商排末等,怎麼都低人一頭。他早準備想方設法捐個官了。這要是能封個爵位,那可是祖墳上冒了青煙,将來子子孫孫都能沾光。
這機會可遇而不可求。不等他開口,司夫人已經搶先一步一把拉起了宋磬兒的雙手,“幫!當然要幫!我們當家的見識短,磬兒姑娘可别見笑。咱行商的也有血性,國家大事當然要幫!”
司夫人性子爽利,一邊催促着司廣利快去安排車馬人手,一邊同宋磬兒叮囑道:“磬兒姑娘是公主身邊的人,見得着大人物。這事若成,可一定要替我們當家的多多美言幾句,到時也能給我們無憂尋個好人家嫁了。”
宋磬兒連連點頭稱是。有模有樣的還真像這事她都能說得算了一樣。
司無憂悄悄給她豎了個拇指。拜别二老出了宅子才贊道:“磬兒姑娘竟然有這等口才,以往還真沒發現。”
宋磬兒“呵呵”一聲擦了擦滿頭冷汗,“巧了,以往我也沒發現呢。”
“此事若成,該加雞腿。”
“不不不……雞腿哪夠?我都快吓死了,得要樊樓的全魚宴才行。”
“全魚宴就全魚宴,到時我請!”司無憂說完又一拍掌,“啊不……讓你家公主掏銀子!”說完就跳上了馬鞍,帶着兩個護衛尋一隻碗長老去了。宋磬兒也趕忙在商隊的人的護衛下直奔柳府。
柳百成年近八旬的老父柳秉璋是魏王的棋友,想當年也曾官拜尚書令。大夫七十而緻事。柳秉璋許多年前告老還鄉重歸故裡。後因其子柳百成入京任職,又随之返還京都。老爺子年紀大了,成日裡除了喝茶、遛鳥,也就隻有偶爾來王府陪沈洵下下棋當做消遣。然而人雖老了,還沒糊塗。見到天子親筆信函,當即命人牽了馬來,找來兒子一起帶着诏令直奔龍威軍大營。
就這樣緊趕慢趕,等到柳家父子調了兵來率軍攻入皇宮,天早已大亮了。好在有驚無險。沈德啟與馮元靖一死,剩下的人群龍無首,很快就被控制了起來。
宋磬兒再見到小公主的時候她仍握着弓,靜靜俯視着沈德啟倒斃在北望樓下的屍身。晨光中她湖水般透亮的雙眼罕見的籠着一絲迷茫。
看到插在太子咽喉的那隻箭矢,宋磬兒倒吸一口冷氣,掩面微微後退了一步。片刻後她強自鎮定着喚了聲“公主!”小跑到沈郁離身邊,輕輕拉住了她的衣袖。
“報!!”傳令兵就在此時策馬長驅直入,“丞相尹定坤率領先前派往樂郊鎮壓暴亂的兵馬和集結的義軍前來勤王。大軍已到城外了。”
經曆此番劫難,皇帝已經不省人事,能主事的隻有魏王。沈洵聽到急報,忙命令到,“開城門,迎大軍入城!”
“先等一下!”沈郁離忽然出聲打斷了父親,“有多少人馬?”
“大概二十餘萬。”那兵卒禀道。
“二十餘萬……”沈洵一驚,忙亂之中他竟險些大意了。派去樂郊的禁軍不過五萬,這麼短時間,尹定坤是從哪裡糾集起這麼多的義軍?!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處處透着蹊跷。沈郁離走到父王身邊,低聲道:“濟陽公餘敬恩的人馬離京尚遠,哥哥去樂郊查暴亂一事,卻在京郊被他的人劫持,可見他在京中早有内應。尹相的兵馬從何而來?真的是援軍嗎?”
疫病、叛亂,樂郊的事隻怕早有蹊跷。想到這點,沈洵心中一寒,好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是義軍,恐怕是私養的兵馬。尹定坤此時要帶兵入京,不是來勤王,而是來趁火打劫的。
嘉定四年四月,太子沈德啟兵敗身死,京都臨興尚處于混亂之中。丞相尹定坤假借勤王之名兵臨城下。危難之際,永安公主沈郁離披甲登城,随将士們一同守城。而此時,在數百裡外的長雲山,一場大戰即将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