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死遁歸來的我不做向導了 > 第41章 教會

第41章 教會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在亞爾諾,宗教興盛不是一兩天的事了。一度被幾近摧毀的文明重建秩序,這個過程并沒有多麼漫長和困難,畢竟聯盟成立也就是一眨眼間的事,曆史教科書那張著名的照片上,好些領導人都還健在。

但很不幸,人類并不是能隻靠物質就能活到死的生物。已經進入降臨紀元的災後時代,盡管生存仍然是第一要務,但平常的日子總要像從前一樣過,過不下去就隻剩死路一條,無論自願還是非自願——好心态決定人的一生。

為了滿足精神上的空虛,順便給未來找點盼頭,或者因“淵眼”的無懈可擊徹底絕望,許多曾經的無神論者也紛紛有了宗教信仰,一時間亞爾諾的教會可謂是遍地開花,什麼稀奇古怪的宗教都冒出了頭。

經過聯盟的統一管控,這種亂象很快得到了遏制,最終隻剩下幾個知名的大型教會,也是明面上合法的宗教,例如他曾在那家會所看到的創世教作品。

不過,這些人中不包括蘇間羅。和母親一樣,他也是堅定的唯物論者,盡管“淵眼”的存在的确颠覆了人們的認知,但他相信那來源也會是一個未知的文明,而非所謂的“神”。尤其是創世教,他雖然尊重三教九流,但内心還是對那些狂熱教衆的信仰感到荒謬。

所以在失去母親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某一天居然會進入教會生活,就算隻有短短的兩年。

收留他的瑪麗薇教堂其實算得上一所福利院了,那是在降臨紀元前的一個有名的宗教建立的,然而在“淵眼”降臨後,由于大災變導緻人口劇減,再加上災後時代的信仰危機,它的信徒數量大打折扣,便漸漸衰落了。

但這所教會依舊堅持做慈善,久而久之成了慈善機構,前來拜訪的人們不僅有信徒,還有一些幫助孤兒們的志願者。原本蘇間羅在一區上學的時候,也表達過想回來幫忙的意願,可朱利安卻不允許他過來。

那是他記憶中,老師唯一一次認真駁回自己的提議,且沒有絲毫轉圜的餘地。理由聽起來也很充分,和小白不情願的原因差不多:再回到這個地方對他的成長沒什麼好處,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心理素質還遠遠不達标。

其實他也可以趁老師不在,自己偷偷過來。可扪心自問,他确實還不夠格。

回憶起那段時光的情緒,就算他再怎麼不想承認,也始終是抵觸居多。

一開始他還會向朱利安詢問教會的近況,次數多了,得到的答案卻都相近。漸漸地,他也不再問了,隻是自顧自地做志願工,把多出來的錢全都交給老師,讓他代為轉交給教會。

現在老師不在了,他失去了和教會唯一的聯系,也失去了唯一阻攔他回到那裡的人。

或許他也該在入職軍部以後,對工作多上點心,這樣還可以把自己的遺産全部留給教會,他想。

“小白,其實我最近經常夢到以前的事。”

蘇間羅低聲說,一邊往前走,一邊在導航上确認地點。

“那天在會所,看見那個華族人,我就想起了母親。她明明比老師還過分,什麼都沒給我留下,連她曾經上班的那家研究所都不在了……但多少年過去了,我還是會反複想起她。”

“每次想到這裡,我都發現一件事——好像不管是愉快的還是不愉快的回憶,隻要和我最親近的人有關,它們都慢慢從現實裡消失掉了。我甚至都來不及再看一眼。”

他的聲音越說越低。“可是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會在意。”

雪鸮擠出一句蒼白的安慰:“至少我和伊麗莎白都在。有關朱利安的一切,伊麗莎白小姐會一直記得。”

“嗯,但我也想做點什麼,證明自己真的存在過。雖然這想法有點可笑,但我覺得它很有意義,這就夠了。”

随即他露出了有些疑惑的表情,“怎麼回事,檢索不到……難道教會也拆遷了嗎?”

聽見這話貓頭鷹啞了火,頓時有些慶幸,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感到悲哀。

之所以他們都不願意讓這孩子重回教會,當然不是因為不近人情,而是因為瑪麗薇教堂裡收容的孤兒們,幾乎全部都身患絕症。

這些五花八門的疑難病症中,有些随時可能緻命,有些則屬于慢性發作的範疇,大多都是在災後時代出現的新病症。其中占比最多的,就是蝕化病——也就是蘇間羅的母親,阮明音去世的病因。

阮明音是一位當今社會上很典型的單親母親,通過參與基因捐獻工程生下了孩子,由于她具有撫養能力,始終沒有與任何人締結事實婚姻。但也正因如此,在蝕化病晚期去世之後,她唯一的兒子就成了孤兒。

彼時的蘇間羅隻有九歲,阮明音去世後,研究所家屬區的居住權很快就被回收了。操辦完她的後事,小小的他便離開了那裡,帶着母親留下的一些積蓄輾轉流浪,最後在機緣巧合下被一位修女帶回了教會。

那段記憶他其實已經有些模糊了,母親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無法走出來,即使離開了裝滿回憶的家,也沒能減輕多少他的痛苦。死亡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可至親的消失是實打實發生在眼前的,不需要理解。

那時候他真的患上了失語症,連發出一個簡單的音節都很困難,足足花了半年多才艱難地重新開口。所以他才會那麼自然地扮演起一個啞巴,這對他來說,是一段曾真實發生過的體驗。

但沒過多久,他就對“死亡”這個詞麻木了。

教會裡的孩子們大多和他同齡,最大不會超過十二、三歲——以幼童對輻射的抵抗力,很難在患上蝕化病後活過這個年紀;最小的不會低于五、六歲——連這個歲數都不到就患上蝕化病,挺不過一個月就會夭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