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她對外一直稱病,一則是真的心口沉悶。
二則,是想暫避鋒芒。
前段時間她風頭太過,已占得不少便宜,她懂得見好就收。
趙媛死了,趙晴卻進了宮。
趙晴進宮為的是什麼,她心裡清楚。
與趙晴作對,便是與太後作對。
太後連趙媛都能悄無聲息地除去,若想要對付她簡直是輕而易舉。
與其以卵擊石,不如稱病避一避。
反正李玦自有應對,她又何必讓自己做惡人去招嫉恨。
将李玦喜好告知趙晴,一來是算是示好,聯絡彼此情誼;二來,若是趙晴偶然間在太後面前提起,太後會覺得她識時務,亦能減少對她的戒心,不會把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
兩全其美的事為何不做?
至于孫妙可……
她原就沒對孫妙可太指望什麼。
左不過是借着孫妙可,圍魏救趙,來解她的困局。
至于過程……
她承認她有利用之心,可路是孫妙可自己選的。
即便孫妙可過河拆橋想來與她算賬,她也是不怕的。
雨桐見自家娘娘沉吟,自己也想了想,想不出個所以然,想到今日日子眼睛一彎,臉上帶着笑,嘻嘻湊到謝蕪面前,一臉期待:“娘娘,今日是你的生辰呢!”
生辰?
謝蕪目光微停。
是了,今日十六,是她的生辰。
她的生辰在七月十六,中元節的後一日。
中元節,七月半.鬼門開,主祭祀,陰氣重,視為不吉。
父母亡故後,她被接到長安舅舅家。
舅母劉氏得知她生辰在中元節前一日,說不吉利,便做主将為她慶賀生辰之事省下。
倒是雨桐一直記着。
雨桐總悄悄在這一日将好不容易積攢錢用出去,買通廚房的人,将廚房空出來,給她一頓做長壽面。
年年如此。
明明雨桐一年到頭都攢不下多少銀錢,最後來卻還都用在她身上。
舅母總說家中肯收容雨桐已是大度,不肯再給雨桐額外月錢,是以,雨桐的銀錢都是偷偷做活兒換來的。
舅母總說她生辰不吉。
可她從不覺得自己生辰不吉利。
爹說,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1)。
爹還曾對她講過目連救母故事。
爹說中元節亦是佛教中盂蘭盆節,蘊含奉親、敬仰、普渡之意,佛教徒會在這一日備五果供奉,是弘揚孝道,警示世人,教人懷慈悲心腸,積德行善,拯救苦難。
靜默時,謝蕪微垂眸。
爹娘在時,有爹娘為她慶生。
爹娘不在,陪在她身邊的是雨桐。
其實隻要人在就好,旁的不過是身外之物。
再擡頭時,唇邊已牽起笑容,謝蕪道:“勞煩雨桐姑娘做碗長壽面吧。”
宮中宮人有月例。
雨桐是她身邊人,謝蕪信不過旁人,索性将掌事女使的身份給雨桐,如此一來,雨桐在宮人中算是得臉的,月例銀子還要比其他宮人高些。
雨桐被謝蕪打趣得面色一紅,捧了捧臉,嗔了一眼,羞道:“娘娘就會拿我打趣。”
說着話雨桐從袖子裡拿出繡好的代表平安福袋交到謝蕪手上。
雨桐小心瞧了眼謝蕪,面上有些紅,小聲:“我知道如今娘娘什麼都不缺,我就想娘娘能夠平平安安,就繡了這個,希望娘娘能夠萬事順心,平安順遂。”
往日在舅老爺家她能夠尋到的絲線都有限,好看的絲線布料她摸不到,可今年不同,因為娘娘是貴妃,尚衣局裡的管事對她有求必應,于是她就選好了料子和絲線想着給娘娘繡個平安符,讓娘娘長長久久戴着。
娘娘說往後在宮中娘娘隻能與她福禍相依。
其實,她也是一樣的。
她的命早就和娘娘捆到一起。
自從老爺夫人将她救起,讓她照料娘娘起,她的性命就一并給了出去。
她一直想的就是無論娘娘去哪,她都要一并跟着去。
可自老爺夫人去後,來到長安一切都變得不可控起來,再到如今,她眼瞧着娘娘開心一點點變少,娘娘過得不開心,她也不開心,所以娘娘今年的生辰禮,她想着除了長壽面她還再想送娘娘其他的東西。
金銀首飾,織錦華服,娘娘已然不缺。那娘娘缺什麼呢?
想了想,雨桐決定繡個平安福袋。
她心裡想的是不論世道怎麼變,她都希望娘娘過得順心,過得開心,希望娘娘過得好。
謝蕪低頭看到掌中平安福袋。
素馨色(2)的底上繡着她最喜愛的紫荊花,背後繡着福字,配着精緻小巧的平安結,還配了淺紫色流蘇,墜了銀珠,從配色到圖案,再到心意,每一針每一線都盛着滿滿祝願。
謝蕪将平安福袋配在腰間:“我定會時時戴着。”
雨桐更開心了:“娘娘喜歡就好。”
話未說完又補充道:“娘娘放心,長壽面也是一定有的。”
謝蕪:“多謝你費心。”
雨桐撓撓頭,低着頭不好意思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