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皆有此問,池昂道:“鄭朝遷都涼州後,曾有過一次内亂,當時在位的皇帝是鄭孝帝,作亂的是孝帝的同胞弟弟齊王,聽說,傳國玉玺便是在那場内亂中丢了的。”
來不眠道:“池幫主,你如何又知道了?”
池昂不理會他,來不眠又問道:“方丈,可是如他說的這麼個樣?”
化真道:“聽師父說,經綸劍上所刻的,确是傳國玉玺埋藏之處的地圖。”
池昂道:“方丈,傳國玉玺丢了這事,在下以為隻是野史,難不成竟是真的?”
化真道:“真真假假老衲也不知道,隻是,長輩們是這麼說的。”
常澤道:“這也不通啊,若是鄭朝皇帝知道傳國玉玺丢在了何處,直接去取回來便是,如何還讓玉玺流落在外。”
衆人稱是,常澤又道:“再加推論,那麼要緊一個東西,鄭國皇帝不去拿回來,隻怕也并非是真的知道下落。何況,流落在外之物,若不是被落在無人知道的地方,位置随時會變,一副死地圖,那也無用啊。”
邊照鏡道:“常莊主說的有理,若是在那無人知道的地方,鄭國皇帝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能畫出地圖來。”
方丈道:“真假不要緊,傳國玉玺才要緊。”
心思靈的已被化真這一語點明白過來,那些不明白的隻在追問,來不眠不耐煩道:“傳國玉玺那麼招人稀罕,管它丢了的事是真是假,自是先拿到地圖,再去印證,要是真的那不發了。”
司馬徽道:“就是這個理兒。”
化真方丈道:“松教主,當年令尊也曾為取經綸劍出過力,那時,令尊聽到那有關經綸劍上傳國玉玺的下落是什麼樣的,可否告知?”
松風月道:“自然,先父那時代,江湖上都說,小鄭國造反的那齊王把傳國玉玺帶到黎州去了,而後來皇帝命人圍攻黎州,齊王的叛軍敵不過,眼看大勢将去,齊王帶了傳國玉玺到事先便建好的墓穴之中,封墓自盡,傳國玉玺就此被封在齊王的墓裡。又說鄭朝查訪多年,才得了這一消息,已派人往黎州尋玉玺去了。而鄭朝皇帝把齊王墓的地圖刻在經綸劍上,經綸劍則由一個叫倪火楓的人配帶,鄭國皇帝便是命此人去尋玉玺的。不過,先父還說,那經綸劍上雖有刻紋,但刻紋之中也隐藏秘奧,需加解出,才能得到真的地圖。”
化真道:“不錯,鄭朝那時為攪亂局勢,先向江湖上散出消息,招攬高手,承諾若能将蕭朝皇帝的人頭帶到涼州,便以一座寶藏相贈。等這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之時,便将金芒劍和襲風劍托人流入江湖上,再散播劍上有寶藏地圖的消息,因此,才會人人想争奪這兩把寶劍。”
“鑄劍時,郁息相仍在世,皇帝從郁息相口中聽說廣安有個叫倪火楓的,武功極強,便把倪火楓招攬了來,将那刻有傳國玉玺下落的經綸劍給了倪火楓。這以後,鄭朝皇帝還派了探子出去,遊說那些與蕭國有仇的人,這些人或是從前的義軍頭領,或是中原以外的藩國,更甚者,他們還從蕭國的牢裡劫出一些窮兇極惡的死囚,讓這些人不住做亂,如此一來,蕭朝皇帝便要分心出去治理,鄭國正可趁機反攻。”
鄒無晉道:“這鄭朝皇帝也還有腦子,江湖人、義軍、域外之國都給他用起來了。”
來不眠笑道:“那又有什麼用,最後這天下,還不是沒搶回來。”
化真方丈道:“最先,鄭朝皇帝會用江湖人來布局,一來是因江湖遊俠多喜四處遊走,他們傳消息便快。二是江湖俠士都會武藝,習武便喜歡争,最易挑動,亂起來容易。他們這些人一亂,那些有心想反蕭朝的自會按捺不住,尋機橫插進來,蕭朝若因此亂了,鄭國便有重盛之望。最終,蕭國沒能如鄭朝皇帝所想的大亂起來,這些江湖人卻為了那寶藏,拼得你死我活。最後,郁前輩那一代的武林人近乎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