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澤說話行事可不像馮嵘一般溫和,原在叫嚷的衆人見他發話,哪裡敢再多說,便都住了口。
司馬徽道:“是啊,大家夥先聽化真方丈述說這些事吧。”
場上不少人暗想,分明便是司馬徽挑的頭,這會兒常澤怪下來他卻又退縮了,真是不仗義,隻是想歸想,卻也真沒人敢說出口叫司馬徽知道。
菩提尊者道:“化真大師,你說吧。”
化真道:“廉航去世的前一年,鄭國皇帝已命一個叫窦定力的匠人,鑄了三把劍,這三把劍,便是經綸劍、襲風劍、和金芒劍。而這窦定力,便是廉孤飛的嶽父。”
竺守忠道:“難道,鄭國皇帝想叫廉孤飛死,也和這幾把劍有關?”
化真道:“不錯。”頓了片刻,又道:“鄭國想挑動天下亂勢,便在三把劍上動了手腳。”
一些人忙問:“做了什麼手腳?”
化真回道:“那三把劍的劍身之上,都刻劃了地圖紋路。”
池昂道:“劍作兵刃用,要是劍身之上有紋路,那不是像鈍刀一樣不好使了,華而不實,有什麼作用?”
來不眠道:“就是。”
師同道:“說不準,那劍最有價的便是那些刻紋呢,你沒聽說那是地圖麼!”
化真道:“師幫主說的不錯。”又道:“當初義軍四起,鄭朝被迫遷都南下時,清點了皇宮中的金銀錢财古董各樣寶貝寶物,分做三批運往涼州。第一批是随着皇族一起到的涼州,第二批是由鄭朝的一位王爺押運,第三批是由鄭朝皇帝極信重的一位大臣押運。隻是,這兩批寶物寶物運到半路,便碰到了義軍。”
“且幸他們所遇的義軍并非厲害的那幾家,而押送寶物的王爺和大臣又都是懂軍務兵法的,觊觎寶物的義軍都給打了回去。隻是,鄭朝還有寶物滞留在道上的消息也被傳了出去,這可引得各路義軍觊觎。再往前,便不斷有義軍襲擾押送寶物的鄭軍。”
“鄭朝皇帝在涼州也知曉了此事,他怕寶物被義軍截奪,而那時鄭朝的人力尚足,皇帝便直接再令兩個心腹大臣領了軍隊、匠師過去,尋地建了兩個地宮,把兩批寶物分别藏了。從此,鄭朝便在外有了兩座寶藏。”
來不眠道:“那幾把劍上的地圖,刻的就是去往那兩座寶藏所在之地的地圖!”
衆人也想到此處,化真方丈道:“正是。兩座寶藏一座靠北,一座靠南,靠北那一座寶藏的地圖刻在襲風劍上,靠南一座寶藏的地圖刻在金芒劍上。”
竺守忠道:“不是還有一把經綸劍麼?兩座寶藏的地圖已經有了,那經綸劍上,刻的又是什麼?”
化真方丈道:“傳國玉玺。”
司馬徽道:“傳國玉玺?難道那時,傳國玉玺不在鄭朝皇帝手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