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末,一行人帶着滿滿的收獲回到山谷。
谷小雨剛進屋将烏桕籽放進廚房,轉身回到堂屋就瞧姑娘們結伴進屋。
早上谷小雨就告知大夥今日出谷會晚點回來,剛才劉杏看到自家表姐回來了,就立馬通知大家,姑娘們這才來的又快又全。
鑒于時間緊迫,谷小雨讓她們趕緊上炕,便開始今日的課程。
谷小雨今日用的是炭筆和石闆,這樣能把昨日學的和今日教的字全都寫上去,她邊寫邊耐心地講解着文字的筆畫和結構。
姑娘們則是跟着谷小雨在石闆上的示範進行空臨摹。
谷小雨發現宋雪帶了一根樹枝和木闆,邊學邊模拟着書寫步驟。還有宋翠翠則拿着竈洞的木炭在自己帶的木闆上跟着一筆一劃地書寫。
還真是聰明好學,谷小雨不自覺地笑了。
教學結束後,谷小雨表揚了兩人的聰慧機智與懂得變通利用身邊資源,并鼓勵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學習。
之後谷小雨給每人發了一根炭筆,讓他們回去找石闆或者木闆,以便随時可以練習寫字。
姑娘們剛走,谷小滿就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姐,我和祁哥在教宋池他們捏陶盆呢,你有沒有需要做什麼容器的或者說家裡需要的?我今日一起把器坯做出來,明日後日就能陰幹,再燒制出來。”
“你們已經壘好土窯了?”
“嗯嗯,壘了三個土窯,在咱家出門左側的林子附近,祁哥正在教他們捏器坯,過後他準備出谷去給炭窯添柴。” 他現在跑回來,還是祁哥讓他回來問問谷小雨還有沒有需要的陶制品。
谷小雨略一思索,說道:“那你幫多做些各種規格的小瓶子,還有裝調料用的小罐子,最好再做幾個稍大些的壇子,可以用來腌制鹹菜或者裝吃食之類的。”
谷小滿點點頭:“行,那我這就去做。”
“你順便在附近幫忙砍一個直徑三厘米左右的竹子回來。”
“好嘞,姐,我記住了。” 谷小滿應道,說罷,他又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眼瞅着快到了做晚食的時間,谷小雨進廚房将米飯下鍋煮好,再撈起來上甑子蒸。
她計劃晚上吃麻辣火鍋,用公寓存的火鍋底料和各種新鮮食材。
随後将空間裡的牛肉拿出來一些切片,一直未吃的牛百葉肚也取了出來洗淨切好,還有之前做的魚丸,再洗些鮮紅菇、木耳和荠菜,待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全部收進空間保鮮。
谷小雨倒出一大盆烏桕籽清洗幹淨,她早就盤算好了,要用這烏桕籽提煉蠟做蠟燭。
據她了解蠟燭在古代是奢侈品,非常珍貴,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皇家貴族才能用得起。
可惜沒看到白蠟樹,也就是梣樹,那樹上的白蠟蟲産的蠟是烏桕籽産的蠟的成百倍。
想到這,谷小雨決定這幾天跟着宋祁在附近山上轉轉,看看有沒有可以改善自家生活或者未來生财緻富的資源。
稍微放涼後,她再将烏桕籽放到細篩網上,輕輕地揉搓着,這樣烏桕籽外面的這層蠟質被慢慢剝離出來。
谷小雨正在賣力地揉搓着第二盆烏桕籽,這時劉玉鳳和劉時秋回來了。
他們看到谷小雨忙碌的身影,好奇地走過來詢問。
“小雨,你這是在做什麼呢?” 劉玉鳳問道。
谷小雨停下手中動作,擡起頭,“我在提煉烏桕籽的蠟質,準備做蠟燭呢。”
“這個是木子樹上結的籽吧?還可以做蠟燭呀?” 劉時秋湊過來問道。
“是的,老家是叫木子樹。你們可以試着摳一下這個果實外層的白色物質,這就是蠟質。” 谷小雨拿着烏桕籽,耐心地向他們解釋。
劉玉鳳和劉時秋趕忙湊了過來,眼中滿是新奇。
“那可真是太好了,有了蠟燭,咱們晚上就方便多了。” 劉玉鳳說道。
劉時秋也點點頭:“這真是個好主意,小雨,你可真有辦法。這天天用油燈和火把真是不太方便。”
“有油燈都算好的,普通老百姓多數用火把或者竹片點火。” 谷小雨繼續揉搓烏桕籽。
劉玉鳳連忙說道:“等我們做完飯,幫着一起弄。”
“不用炒菜了,你們看桌子上的陶火鍋,晚上我們吃火鍋,飯已煮好,菜我也洗淨備好了,等爹他們回來就可以開飯。” 谷小雨微笑着說道。
劉時秋走過去拿着陶鍋端詳,好奇地問道:“這陶鍋不錯,還是鴛鴦鍋,誰弄得呀?”
“宋祁做的,中午我們在山裡燒木炭還吃了一頓,非常不錯。”谷小雨回答着,手上動作沒停。
“這孩子,啥時候對吃的這麼上心了,居然還能想出燒制陶鍋。” 劉時秋笑着搖搖頭。
不用做飯,兩位娘親就幫着一起谷小雨制蠟,三人一起将已經煮好的烏桕籽上的蠟質揉搓出來。
接着谷小雨将蠟質倒入鍋裡,用水繼續熬煮,一直熬煮到表面出現一層蠟油,然後用木勺将蠟油舀出來用紗布過濾去掉雜質。
“小雨,這就好了嗎?”劉時秋問道。
“嗯,這就是蠟油,等待蠟油凝固就與水分完全脫離了,就可以用蠟做蠟燭了,現在這天氣放在外面會很快冷卻,我将它放進空間冰箱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