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七月見 > 第18章 甜瓜

第18章 甜瓜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大年初二,應付雯娜的邀請,程菀一家去蔚藍湖做客。

去的是付雯娜的父母家。年輕時候,程菀也常去付雯娜的父母家。那時她們家還住在城南。程菀去蹭飯,叔叔阿姨總會做一桌好菜,還全是符合程菀口味的菜。甚至還會拿出冰鎮的桂花米酒。四個人坐一桌,親昵得像一家人。

“多了個女兒。”阿姨笑道,“家裡熱鬧。”

時隔二十八年,再一次見面,老太太一眼認出程菀,“想你得很。”

程菀攙扶老太太的手,“阿姨,我也想你。”

睽違已久的溫馨重逢畫面。

付雯娜保持着體面微笑。僅僅隻是體面而已。

老太太又看到了李十安,誇贊道,“乖乖長得真好看,更像媽媽。”

程菀笑着回應,“她比我更好看,青出于藍。”

李十安禮貌應答,先問老太太好,再問付雯娜好。老太太很熱情,牽過李十安的手,寒暄幾句。付雯娜很體面,隻單單點頭應和,略顯冷漠。

這麼看着,李十安忽然就明白了況允馳随誰了,随他母親。不光是長相,性格也像。

兩代人聊天,從中式院落小路聊到客廳裡。長輩們走在前方,晚輩走在最後。付雯娜也留在了後方隊伍。直到透過落地窗,看到程菀落座沙發,背對着他們,付雯娜才轉過身來,輕輕捏一下李十安的臉,“乖得很。”

付雯娜笑了。這一次是發自内心的笑。讓李十安意外。印象裡,付雯娜從沒對李十安做過這樣親昵的舉動。李十安心裡想着,原來付雯娜也不是很高冷,隻不過在程菀面前裝得高冷罷了。

待付雯娜離開後,況允馳猝不及防,也伸手捏了下李十安的臉頰,學付雯娜說話,“乖得很。”

如果付雯娜是出于喜愛,況允馳就純粹是出于使壞。李十安氣不過,捶了捶況允馳的手臂。

客廳裡還有其他親戚在,人多,嘈雜。李十安跟在況允馳身後,按禮節要逐一打招呼。況允馳在前介紹,李十安在後客套。

“這是舅舅。”

“叔叔好。”

“這是舅媽。”

“阿姨好。”

“這是大表哥。”

“哥哥好。”

“這是三表姐。”

“姐姐好。”

“不叫姐姐,”谷梁糾正李十安,“要和允馳一樣,叫我三表姐,這樣才親切。”

谷梁給李十安帶了見面禮物,和李十安互換微信,甚至立即給李十安的朋友圈點贊。是個熱情友好的三表姐。谷梁本來還想帶李十安去吃點心,無奈那邊舅媽在召喚,就又趕到了外公外婆身邊。

熱熱鬧鬧,說是菜肴已經準備好,快吃飯了。

***

晚飯後,其他親戚先行離開,剩下長輩和雙方家長,商讨結婚的事情。

李十安和況允馳并排坐在沙發一角。況允馳端着果盤,叉一塊哈密瓜,遞給李十安。李十安沒好意思直接咬,接過原木叉子,自己動手,吃着哈密瓜。兩個當事人,倒像是看戲的了。

長輩們談論的内容很詳細,參與的人又熱情積極,一人一句,聊得不亦樂乎。

“十五那天扯證。”

“兩個孩子的八字算的?”

“那肯定,月影寺的大師算的。”

“大師九十多歲,算的肯定準。”

“正好是元宵,好日子。”

外婆問況允馳,“可以的吧?”

況允馳應道,“十安說了算。”

幾雙眼睛同時盯向李十安。李十安咽下哈密瓜,點頭,“嗯,好,我沒意見。”

定下一個事項,開始商讨第二個事項。

“婚禮日期看好了沒?”

“婚禮肯定是之後的事了。”

“對啊,起碼得小孩出生之後。”

“倒是,挺着個大肚子,不方便。”

程菀問,“那這段時間怎麼處理?”

況為沒聽懂,“什麼怎麼處理?”

“我的意思是……要不暫時先不對外說。”隐婚。不對外公布。避免不必要的猜忌、流言、麻煩。

付雯娜看向程菀。她其實也早有此意,不過被程菀先說出了口。

思考一陣,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大家似乎都同意。

外公這次不是商量了,而是直接通知兩個當事人,“對外暫時别開口。等辦婚禮之前,再一次性通知。”

兩個人默契地回應,“好。”

接着談論下一個話題,商量李十安該在哪個醫院建檔,挂哪個醫生的号。有人提議吳醫生,有人提議毛醫生,有人提議謝醫生。說誰醫術好但是脾氣不好,誰态度好做事認真,誰參加的講座多特别忙。

李十安對這種事是無所謂的,覺得在哪個醫生手下建檔都可以,長輩們定哪位就選哪位。這項決定不需要過多參與,隻管聽着就好。

長輩們随後又順口提起房子的事,況允馳在蔚藍湖有一套房,但剛接房不久,為了李十安這位孕婦的安全起見,想着暫時先别住進去,等味散得差不多了,确定達标了,小兩口再搬進去。

這事李十安也沒意見,長輩們做決定就行。

長輩們接着繼續聊起其他事情。李十安本來想要認真聽的,但聽着聽着,逐漸走神。

是什麼時候睡着的,她也不記得。隻感受到腦袋在搖晃,好像是被他扶了一下,靠到肩膀上。寬闊的可靠的肩膀,有熟悉的松脂的香氣。

中途醒了一次,李十安努力睜開眼睛。聽到長輩們還在熱烈讨論,不過話題已經從兩個小孩身上,跑到了二十幾年前的往昔。偏題了,但偏得還挺愉快。

聽見那邊付雯娜嘀咕了一句,“哪有小孩十四五歲了,才過上正經日子。”

說的似乎是況允馳。關于況允馳的童年經曆,付雯娜說得斷斷續續,時不時挑出一些片段來講。不過大概能讓人聽懂,連成一條時間線。應該是況允馳從小跟着付雯娜兩口子跑生意,經常搬家,也經常轉學,在一個地方沒辦法待太久。好在況允馳腦袋聰明,學習上沒受一點影響。就這樣颠沛流離到了快十五歲的時候,才終于定居在青山,像其他小孩一樣穩定下來,住同一個地方,上同一個學校。

又說起況允馳十四歲那年,付雯娜兩口子做生意,差點破産。該還的正經債砸鍋賣鐵還了,一家人躲在倉庫裡過夜。本來已經夠慘的了,碰上一些趁機啃骨頭的人,耍手段加利息,滾成了填不滿的天債。脾氣好的,簽個保證書就走。脾氣壞的,甚至動手,帶利器的那種動手。況允馳為了保護付雯娜,被人砸了兩個啤酒瓶,肩上留下一小道疤。

“氣得我想拼命,被允馳攔住了。”付雯娜想起往昔受的欺負,心裡仍然有一團怒火,“當然後面是找證據,把人弄進去了。”

跌宕起伏的經曆,這邊講述傳奇,那邊應和捧場,一人一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