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開博客是有個發聲和交流的空間,本意隻是抒發心情,不在掙錢。真要拿着個當副業,反而喪失了樂趣。而且,萬一搞的太火爆惹了眼,身份被人扒出來更麻煩。劉婷婷激動勁兒過去,也知道輕重。老話說得好:無欲則剛。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吧,本來是自己想找樂子,可别反被網友們當了樂子。
并不是周自晴看不上這點推廣費。在流量為王的瘋狂年代,粉絲的力量誰不懂呢?隻是她當前實在沒那閑工夫。不如等圍脖火起來再考慮流量變現的問題。
第一年還會對着農曆看國内的節日,後來發現哪怕日子對上了,時差也對不上。入鄉随俗,過一過洋節也未嘗不可。
西方的節日同樣有着它們獨特的曆史淵源,各種神話,各種宗教傳說,随着時代的變遷,這些陳舊的故事形成被大衆所認同的文化信仰。如果不了解這些來龍去脈,也就是走個形式。當然,絕大多數人都是在走形式,尤其是以薅錢為目的的商家們。其實,各地的節日慢慢都成為拉動經濟的噱頭,商家人為創造的購物節更是鑄就了單日成交額史無前例的神話。民衆要的就是這份狂歡般的熱鬧,并樂意為之捧場。
若是去年她還能抽出時間出去旅遊放松,今年她哪裡都不肯去。一方面是馬緒自己也忙,另一方面她得趕進度。博士這個頭銜搞起來極為複雜,并不是考完試合格就行,這隻是獲取資格的前提,更核心的是摸清研究方向。
很多文科類博士畢不了業,無非是研究的課題無法通過答辯。表面上是論證材料上的欠缺,本質上是自身積累量不夠。博覽群書才能充分了解大環境,采衆家之長,繼而進行提煉,圍繞所選課題建立一整套新的邏輯,而邏輯會讓論證更有說服力。一味拾前人牙慧,或者閉門造車,隻會贻笑大方。
除了導師推薦的書單,她自己也搜羅了大量資料,包括最前沿的學術期刊等,漫天撒網雖然累,但獲取到的信息還是一步步充實着大腦,一點點完善着自己的構想。這些都需要時間慢慢去磨。
她不喜歡坐以待斃,更愛未雨綢缪。再過半年,通過博士生考試,她就要準備課題。很多人需要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交出令答辯組滿意的答卷,但她的時間沒有這麼寬裕。戰線拉的太長,她自己都會覺得焦慮。要旅遊以後有錢有閑了大把機會,還是趁不算太老,能學就多學點。
馬緒忙起來也會愧疚陪女朋友的時間太少,但看着周自晴一天天的比他還忙,行吧,該擔心有沒有按時作息,運動量夠不夠?雖然現在正是青壯年時期,輕易不會生病,但要是一個不注意,造成抵抗力下降,那往後的日子就難受了。
周自晴依然是老幹部作息。早睡早起,冬天除外。鍛煉身體方面是稍微松懈了點,但該做的拉伸,仰卧起,健身操,那是一樣沒落下。就,勉強還行?反正頭疼腦熱也就是一包感冒沖劑的事兒,一包不行就兩包。
其實,當個普普通通的學生,也就是學業壓力大,辛苦一些。問題是她還幹着打雜的活兒,每天都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無論是着裝還是妝容都相對嚴謹一些。蓬頭垢面?不存在的!來這裡不到兩年,化妝技術都又快又好了呢!
當然,沒有旅行,其他消遣還是有的。最方便的就是看電影,各種大片搶先嘗。國内追捧的厲害的大場面英雄系列,她不太感興趣;一般都是看看動畫片,解壓;當然,如果有愛情片,那更好,圖個氣氛嘛!誰還沒有甜甜的少女心了?
去的最多的就是各種博物館、藝術館、畫展之類的,外行看熱鬧,看得多了也能陶冶情操,提高鑒賞水平。如果運氣好碰到音樂會、歌劇之類的,那就更好了。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跟她所處的教育行業分不開。
去過一次海灘音樂節,那氣氛,真是high爆全場,完全不适合她這種老幹部心态的“年輕人”。明星們的演唱會更不用說,一樣的喧嚣,還一票難求。敬謝不敏。
周昱對于她這樣的心态無言以對。誰出國過的是這樣的日子?怎麼也得千帆過盡才想洗盡鉛華吧?又不是缺那點錢,怎麼過的跟苦行僧似的?
正如周昱不理解她,她也格外佩服周昱的勇氣。漂泊在外的日子,真不是一般的難熬。巨大的意識形态差異跟一把利劍一樣,将她和其他人硬生生分别開來。求同存異隻是針對某方面,且是暫時的,長期這麼下來,總會走向融合。這個妥協的過程,太難了。
她隻能安慰自己:現在的堅持是為了盡早的離開。來到這裡,本來就不是為了享樂,吃苦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