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一萬個想逃離豐城,但敵不過男朋友和父母雙管齊下,去年就和她家老楊一起跑了一輪招聘會。楊方播進的是國企,财大的專業人才很吃香;張慧簽了豐城科技學院。
張航同樣忙着雙學位,找工作的時間也相對滞後。雖然他自诩憑顔值上位,但其實,雙學位也提升了他的競争力。正如張慧的輔修。
周自晴覺得自己既有實力,又有運氣,并不着急。一家家試講過去,直到等到她想要的那份通知。
她意向中的學校好幾所,隻要是在她熟悉的南岸區就行。一家在師大對岸,夾在工大和農大中間不起眼的小可憐,以前是豐城師專,前兩年高校擴招,師專升了本,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另外一家沒有湖岸風景,交通卻很便利,是以前的電大升本更名的豐城文理學院,套個時髦的說法,這都近二環了。
豐師因着地理優勢,校内做了一些擴建和修整,建築整體看上去比較新,占地面積也還不錯。相對而言,電大格局就比較緊湊,沒辦法,周邊實在鋪排不開。
周自晴并不是那麼愛好繁華,隻要周邊配套合适,在哪都行。若連張航一起考慮上,選擇中心一些的位置,長遠來看會更合适。
但偏偏,來通知的是豐師。
張航此時有點心潮澎湃。他剛剛接了個電話,拿到了五百強的offer!這意味着什麼?更高的起點,更大的平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以及,入職就比其他公司高出一大截的起薪。這完全是對他個人的肯定,毫無疑問!
論文交完初稿,他就開始找工作。面試了好幾家公司,offer也收到不少,但遲遲都沒簽約,主要是想等周自晴定了之後挑個離得近的。這家公司門檻挺高,他去投簡曆的時候隻是想試試,并沒有報多大希望。偏偏幾輪面試下來,他成了雀屏中選的那個!
他第一時間就想告訴周自晴這個特大喜訊,可轉頭一想,心就沉了下去。
這不一定是個好消息。這家公司總部在南方,錄取通知書裡标注的工作地點正是總部。該怎麼辦?
周自晴因着論文實習找工作考級等一波接一波的任務,白天實習找資料,晚上窩在計算機房碼論文,還要抽空鞏固F語,與張航見面的時間銳減。每天也就發發短信打打電話交流日常瑣事。
她承認有故意的成分,減少見面,讓彼此都有緩沖的空間。工作去向本身就是一個坎,每對情侶都要過的坎。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畢業就分手的前車之鑒。雖然,她一直在提前做心理準備,可傷心這種負面情緒,不是做好準備就能讓它不再産生。
簽約結果她已經告訴張航,壓力也随之轉移到張航那邊。之前張航以她為先的态度相當誠懇,她自然也相信他的誠意。她不知道張航會不會還有歪打正着的際遇,如果沒有,張航應該會陪她待在豐城,可能有另外一番成就;如果有,她甯願什麼也不知道。
可時間不等人。就業協議不能一直拖着不簽,對方催起來就失禮了。張航也說不清他之前收到offer卻一直猶豫,是真的在等周自晴,還是說有那麼點觀望的小心機。然而,不管怎樣,現在需要決斷。
這個問題幾乎無人能咨詢。
年輕人總是貪心。面包和愛情,魚和熊掌,全都想要。不然,他應該高高興興地簽一個豐城的單位,再炫耀般地拿拒絕500強的offer來吹捧自己是個香饽饽搶手貨。他在糾結,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所在。可他在恐懼失去,甚至恐懼面對這種失去,所以才猶豫不決。
他為何不嘗試去溝通一個雙方都接受的結果?例如:先去總部報到,再找機會調職?那是因為他似乎已經預見到結果。
周自晴并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她的目标很明确,之前他也很認同。現在想變卦,無非是有更重要的選擇排在了前面。大家都是聰明人,這樣的前因後果一望便知。周自晴自然明白選擇背後代表的意義。那她會毫無底線接受這樣的緩兵之計,談一場真正的異地戀嗎?如果異地戀真那麼好談,就不會有那麼多有情人因畢業而分手。
他毫無把握。
收到張航短信的時候,周自晴正在給論文定稿。四月實習完畢後交初稿,之後經過幾次修正,又補了若幹文獻,最終才通過導師審核。很多外出實習樂不思蜀的同學遲遲未歸,學校也不強求,隻要按時交論文,按時參加答辯即可。
在定稿和答辯中間的空白期,各種類型的畢業活動都陸續展開:小到校内的各種聚,大到市内的各種聚,也有市外的安排,自願報名參加,班委統一組織。周自晴就是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中消解和平分手背後積壓的傷心,不明顯,卻綿綿密密,好不叫人惆怅。
那或許是一種叫人懊惱的情緒,反反複複在得到失去中徘徊,希望失望中翻滾,卻不得不嘴硬地開解自己:命該如此。
張航穿着她送的襯衣和西裝,拿到了那份令人豔羨的錄用通知,又一臉為難地來問她,該怎麼辦。